如何看待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
如果从单一的技术原理上来说,转基因食品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因为转基因作物中的外源基因只是从别的生物中移植过来的, 而这种基因是大自然中原本就存在而并非人为造出来的,而我们知道特定基因控制着特定性状的表达,因而该基因所表达出来的性状也是大自然中的正常存在。 那么,转基因食品的产量、口味、蛋白质、营养成分等性状也应该是正常而安全的。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转基因食品和传统食品并没有本质区别。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于 1993 年提出"实质等同性"原则,具体内容是: 如果某个转基因食品或成分与传统的食品或成分大体等同,则认为它们同等安全,就没有必要做毒理学、过敏性和免疫学实验。
)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有哪些呢?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超级杂草问题、不育基因问题、毒蛋白基因问题、产生药性问题、潜在毒性。1、超级杂草问题如果转基因高产作物通过花粉导入方式将高产基因传给周围杂草,会引发超级杂草出现,对天然森林造成基因污染和对这些地区的其他物种带来不可预见的后果。还可导致除草剂的滥用,引起土壤板结,土质变坏,加重环境污染等问题。随着基因改造的抗除草剂农作物的推广,可能导致除草剂的用量增加,从而导致除草剂在食品中残留量加大。2、不育基因问题如果转基因不育品种的不育基因在种植地大肆传播,会导致当地农业崩溃。美国DPL公司和美国农业部联合申请了一个“终止子技术”的专利,并于1998年3月获得美国专利局的批准。该专利技术可使作物种植后得到的种子是不育的,虽然收获了种子,但不能留作种子。“终止子技术”获得后引起国际很大的反响。许多国家认为,由于外观上分不清“终止子技术”生产的种子,通过出售或交换不能发芽的种子,一旦播种可能会对生产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通过花粉非人为传播会造成不育基因在种植地大量传播,会导致当地农业崩溃。为了维护世界食品的保障系统,许多国家和组织纷纷要求禁止终止子技术。3、毒蛋白基因问题导入毒蛋白基因的植物,如果毒蛋白能在花蜜中表达,则可能引起蜜蜂等传粉昆虫和植物群落的崩溃,甚至有可能危及其他动物以及人畜的栖居环境和身体健康。4、产生药性问题如果用于食品原料的植物通过基因改良成为药用植物,那么通过异花授粉会使食用植物产生药性,从而污染人类的食品。此外,转基因抗虫作物产生的杀虫物,如果把害虫(也包括某些益虫)都杀死了,必然破坏自然界固有的食物链,对生态系统产生不利影响,况且这些对昆虫有害的物质也可能对人类有害。5、潜在毒性转基因食品能产生毒素杀死目标生物从而增加产量,但这些产生的毒素在随着转基因食品进入人体后会发生怎样的影响还没有得到证实,现今的实验中虽没有发现转基因食品的毒素对人体健康有损害的例子,但长期的、累积的危害很有可能导致风险。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
凡通过安全评价上市的转基因食品与非转基因食品一样安全,可放心食用。转基因食品到胃里后便被强大的消化酶分解成人体可以吸收的小分子物质,从而为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与普通的食品无异。此外,转基因技术中使用的基因,都是自然界存在的、功能已经研究透彻、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基因,它们不仅不会致癌,还会赋予传统动植物不具备的优良特性。从1987年第一例转基因作物在田间试验到1996年开始推广,转基因已成为人类科技史上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世界上有超过70%的人口是生活在批准种植或进口转基因的国家,从未发生过一例安全事件,那些著名的“安全事件”,事后证明都是谣言。扩展资料基本原则1993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专门召开了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会议,进行了《现代生物技术食品安全性评价:概念与原则》的报告。“实质等同性原则”。是指对转基因作物的农艺性状和食品中各主要营养成分、营养拮抗物质、毒性物质及过敏性物质等成分的种类和数量进行分析,并与相应的传统食品进行比较,若二者之间没有明显差异,则认为该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在食用安全性方面具有实质等同性,不存在安全性问题。1995年,WHO正式将“实质等同性原则”应用于现代生物技术植物食品的安全性评价中,1996和2000年的FAO/WHO专家咨询会议、2000和2001年在日本召开的世界食品法典委员会(CAC)转基因食品政府间特别工作组会议也对“实质等同性原则”给予了肯定。至此,转基因食品安全卫生评价的基本原则得到了世界公认。参考资料来源:光明网-辟谣|引入转基因食品将致“全民癌症”?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有机食品、转基因食品哪个更安全?答案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样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转基因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