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医生与精神科医生的区别
心理医生与精神科医生的区别 导语:要成为合格的心理医生,首先,要有专职心理医生的资格证书,即似于行医证的文件。据悉,有关部门正在制订心理咨询人员职业资格规范,使从业人员掌握全面的知识,并具备相应的能力和资格。 随着人们所面对的竞争和压力的增大,应激强度的增高,出现心理问题的风险也在加大。资料显示,世界范围内完全无心理疾病的人只占9.5%,有近90%的人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在我国,人们对心理疾病讳莫如深,只有少数人在需要的时候会寻求心理帮助。究其原因,除了传统的畏惧心理外,不知道该如何求诊也原因之一。 心理咨询师与精神科医生有区别 因有爱慕同性的行为,小许被父母强行送到精神病院治疗。医生诊断小许患有精神分裂症,收治住院长达数月。事后,一些专业医生与小许接触,发现他思维清晰,对自身问题有明确自知力,并没有精神分裂症状,初步判断小许患的是属于心理疾病的抑郁性神经症。 谈到上述例子,世界青少年精神医学执委会理事、著名精神科专家郑毅告诉记者:“我已不是第一次看到这类把心理疾病误诊为精神疾病的例子。我觉得有必要告诉大家,什么情况下应该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什么情况下才需要和精神科医生打交道。” 郑毅解释说,心理咨询师和精神科医生是两个概念。人们一般意义上理解的心理医生,多数情况下指的是心理咨询人员,也可以叫心理问题工作者。轻度的'情绪、情感问题可以到心理咨询处通过“话疗”解决,但长时间悲观绝望,有自杀、伤人倾向或毁物冲动等症状,仅仅想通过咨询解决,就有可能延误病情。此时一定要考虑去精神科门诊,通过药物和一系列精神科医学上的干预治疗才能有效。 那么,心理咨询师与精神科医生究竟有何区别?专家指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区别:1.服务范围不同。心理咨询中心主要面向遇到心理困扰的正常人群以及各种轻度心理障碍者,如神经症、人格障碍、适应障碍等,而精神病院主要面向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双向情感障碍、躁狂抑郁症、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及酒药依赖等重症精神障碍等。2.对来访对象的称呼不同。一般心理咨询中心将客户称为“来访者”或“求助者”,而精神病院则习惯将客户称为“患者”或“病人”。3.来访者的来诊方式不同。心理咨询者一般是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感到困扰并有改变的动机,多为主动求治,而精神病院的患者有相当一部分是由家属送来的,患者本人常不承认有病需要治疗。4.专业人员的培训背景不同。心理咨询中心的心理咨询人员多为心理学和教育学背景,也有少数具有医学背景,具有一定心理评估与心理诊断技能,但一般没有处方权;精神病院的精神科医生均具有医学背景,受过良好的生物医学训练,有处方权,擅长疾病的诊断。 协和启迪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杨霞告诉记者,在我国,受过系统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培训的精神科医生目前都很缺乏,当前也开始有一些具有精神病学背景的医生到心理咨询中心任职,心理医生与精神科医生的相互学习与交流正逐渐增多。 什么样情况下需要看精神科 尽管心理咨师与精神科医生的相互学习与交流在不断增多,但两者确实不同,有心理问题的患者在寻求帮助时还是要多加甄别。并不是所有的精神科医生都有资格使用心理治疗技术。杨霞解释,从事精神科专业的医生,只要他没有经过人文专业的训练,未取得卫生部心理治疗师的资格,就只能从事精神科医生的工作。同样,没有专业医学背景,未受过良好的生物医学训练的心理医生,同样没有处方权,不能从事精神科的工作。那么,在何种情况下需要去看精神科呢? 北京安定医院康复科王秀玲大夫解释说,精神分裂症至今还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一般认为与遗传因素、生物因素和心理因素有关,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还有精神活动不协调。何时需要看精神科?王秀玲说,一般情况下,当常规检查没有发现器质性问题,但依然存在躯体功能性障碍时,通常就需要到正规医院的精神科去进一步确诊。 王秀玲医生介绍说,由于重型心理疾病常常有一定的器质性因素,再加上某些精神病人缺乏自制力,容易自残或伤害到他人。所以,医生一般会采用某些手段,将其症状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常见的手段包括厌恶疗法,以及各种药物治疗等。 解决心理问题要靠社会服务体系 郑毅教授向记者介绍说,在国外,解决心理问题要靠一个社会服务体系,即普通医生、社会工作者、家长、教师、志愿者连同心理咨询人员组成体系,这个体系里的人员各有分工,每个人都有义务把精神有障碍的人转到精神科大夫那里,而精神科大夫通过诊断、治疗、调理以后,因为没有那么多时间进行“话疗”,仍交由心理咨询人员善后解决。在这个体系里,如果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特点去合理分工的话,精神问题的解决就会形成一个良性运转。 “公众对精神卫生知识的了解远不如生理卫生知识。许多精神病患者包括他们的家属都不知道或不愿到精神病医院就医。”郑毅担忧地说,歧视和“病耻感”是制约人们走进精神科门诊的主要障碍。文化传统让人们耻于谈心理问题,一提到心理问题很多人就想到在大街上乱跑的“疯子”。实际上,心理或精神问题是指任何原因造成的思维、情绪或行为方面的偏离或异常。就像我们永远不能断言自己不会得任何躯体疾病一样,在人的一生中,尤其在遭遇到心理压力、重大生活事件的时候,每个人都有可能在一段时间里出现心理问题,都需要得到专业帮助。精神上的障碍要靠精神科医生去解决,希望有需要的人能够坦然地走进精神科门诊,像追求躯体健康一样去追求精神健康,社会也要以宽容的心态善待精神障碍患者,这是社会进步和文明的标志。 ;
心理医生是做什么的?
心理医生属于心理学和医学交叉的领域,整体来说还是偏治疗的。治疗对象就是病人、患者,在中国这种闭口不谈心理问题的文化里,心理医生也更多时候像心理咨询师一样,叫患者为来访者。不自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人体的行为都是受到自身的想法而支配。心理医生通过专业知识和分析,让其说出心里不愿意对别人所表达的困惑,并对其进行一定的疏导,帮起解开心结,这就是心理医生的作用。能够最大限度的缓解其心理压力,而且心理医生都是经过专业培训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比较了解人性,洞悉人性的弱点,他们说的话能够直击人心更有说服力,更容易被别人认可和接受。这就是心理医生最大的作用。/iknow-pic.cdn.bcebos.com/ac6eddc451da81cb46f7fa0f5c66d016082431da"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ac6eddc451da81cb46f7fa0f5c66d016082431da?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ac6eddc451da81cb46f7fa0f5c66d016082431da"/>扩展资料:心里有问题看看心理医生,按照医生的流程说出自身的压力。最后等到结束的时候相信一定会有收获的。因为潜在压力可能心理医生都是洞悉的比较彻底。都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更何况那个旁观者还是一个专业的人,效果会更好的。心理医生一般起到倾听的作用,在心理医生这里可以尽情倾诉所遇到的问题,心理医生可能会给一份心理测评表,医生根据其在测评表上的答案分析心理,也可能让自身画一幅画,通过色彩和图案来判断心理状态。心理医生有保守秘密的义务,所以在这里不必担心心事被泄露出去,心理医生也可以通过催眠的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人。参考资料:/baike.baidu.com/item/%E5%BF%83%E7%90%86%E5%8C%BB%E7%94%9F/1311199?fr=aladdin"target="_blank"title="百度百科-心理医生">百度百科-心理医生
中国最著名的心理学家是谁?
1、潘菽(1897-1988)心理学家、教育家。我国现代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2、艾伟(1890-1955),中国近现代著名心理学家。主要代表作:有《高级统计学》《初级统计学》 《初级教育心理学》《师范科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
3、叶麟(1893-1977),原名祥麟,字石荪,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等书。翻译出版有:《阿朵耳夫》、《从心理学观点论述小说中景物的写法》、《导师与学生间的距离》、《列宁对苏联教育的贡献》等。
4、陈立(1902.7.22-2004.3.18),湖南平江人,我国工业心理学的创始人,智力理论和心理测验研究的先驱。
5、朱智贤,字伯愚,心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现代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建国后历任中央出版总署教育组组长、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博士研究生导师,培养了新中国第一位心理学博士林崇德。【摘要】
中国最著名的心理学家是谁?【提问】
1、潘菽(1897-1988)心理学家、教育家。我国现代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2、艾伟(1890-1955),中国近现代著名心理学家。主要代表作:有《高级统计学》《初级统计学》 《初级教育心理学》《师范科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
3、叶麟(1893-1977),原名祥麟,字石荪,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等书。翻译出版有:《阿朵耳夫》、《从心理学观点论述小说中景物的写法》、《导师与学生间的距离》、《列宁对苏联教育的贡献》等。
4、陈立(1902.7.22-2004.3.18),湖南平江人,我国工业心理学的创始人,智力理论和心理测验研究的先驱。
5、朱智贤,字伯愚,心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现代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建国后历任中央出版总署教育组组长、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博士研究生导师,培养了新中国第一位心理学博士林崇德。【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