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军

时间:2025-03-26 07:16:17编辑:小星

萨尔浒战役中,八旗军战斗力如何?那么强悍的战斗力是怎么来的

八旗军战斗力为什么有那么强悍,兵力也就六万左右,西路明军主力杜松部三万余人,携带有大量火器,竟短时间内全军覆没,主将杜松战死,东路明军刘铤部竟然一点消息没有得到,一万多明军精锐外加朝鲜援军同样迅速被歼,素有明末第一勇将之称的刘铤竟然战死沙场,实在令人不解。参见汉武帝时期李陵五千步兵对阵匈奴骑兵主力,杀伤敌军几万人的情况下还能有四百多人突围,究竟明军太差,还是八旗军太强呢? 萨尔浒战役是1619年(明万历四十七年,后金天命四年)二三月间,在明朝与后金的战争中,努尔哈赤在萨尔浒(今辽宁抚顺东大伙房水库附近),以及萨尔浒附近地区大败明军四路进攻的反击战,是明朝与后金辽东战争中的战略决战。萨尔浒之战以明朝攻围后金,后金防卫反击的形式发生,在这次战役中,后金军在作战指挥上运用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方针,5天之内连破三路明军,歼灭明军约5万人,缴获大量军用物资,此战役以明军大败而告终。此战役是明清战争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是明清兴亡史上一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争,是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感觉萨尔浒之战清军骑兵优势已经发挥到极致了 明末时卫所制已经名存实亡,已经转为募兵制,每次战役军队都调自全国各地,主力通常都是来自九边重镇、四川和浙江。九边重镇主要以骑兵为主,除了辽东、延绥、宁夏等藩镇经常与蒙古作战以外,其余边镇皆久无战事,使军队战斗力一般。九边重镇有为数不少的「跳荡铁骑」。骑兵配有大量的火器。其中车营由炮兵部队和骑兵部队构成。炮兵部队配有火炮射程远、威力大的各种火炮,如大将军炮、虎蹲炮、佛朗机炮等。隶属车营的骑兵部队备有火统。但明军由于采取车骑合营的编制,并无独立骑兵部队,导致其机动性远不如后金的骑兵部队。 四川播州之役起,西南大小战事不断,使川军积累丰富作战经验,由其以步兵尤其善于山地和攻坚作战。浙军主要是由名将戚继光缔造的军队,时常与倭寇作战,加上戚继光的军事训练,使因而浙军有优良的战术修养,曾于万历援朝战争中打败日本小西行长而攻克平壤的战斗中留下显赫的名声。明军的步营配备大量仿制自欧洲各国及鄂图曼帝国鸟统和多管仿制日式火绳枪。同时步、骑兵也配备了相当数量的冷兵器,如弓箭、刀枪等。但是由于过于依赖火器的中远距离打击,致使埋身肉搏作战多数都是不堪一击。 后金军共分为八旗,每旗完整建制为七千五百人左右,八旗合共总数约为六万人(还未计算能够参与作战之奴隶民夫)。全部都由努尔哈赤与他的子侄们统率,由如努尔哈赤家族的亲兵,因而有超强的组织力和凝聚力。加上战术组织严密,在努尔哈赤长达三十余年统一女真的征程中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并且一直保持着高昂的士气。成为当时世界冷兵器时代最后一支强大的军队。 整体来说,明军人数、武器、装备比后金军有优势,但是战斗力、机动力和士气皆在后金军之下。 杜松分了兵的,一部分去打吉林崖,一部分在后面驻守,后金前面进攻都失败了;再说刘挺,他本身部队就不是精锐,那帮朝鲜人就算了,完全就是乌合之众,关键情报还不畅通


萨尔浒战役中八旗军战斗力如何

萨尔浒战役中,八旗军战斗力如何?那么强悍的战斗力是怎么来的八旗军战斗力为什么有那么强悍,兵力也就六万左右,西路明军主力杜松部三万余人,携带有大量火器,竟短时间内全军覆没,主将杜松战死,东路明军刘铤部竟然一点消息没有得到,一万多明军精锐外加朝鲜援军同样迅速被歼,素有明末第一勇将之称的刘铤竟然战死沙场,实在令人不解。参见汉武帝时期李陵五千步兵对阵匈奴骑兵主力,杀伤敌军几万人的情况下还能有四百多人突围,究竟明军太差,还是八旗军太强呢?萨尔浒战役是1619年(明万历四十七年,后金天命四年)二三月间,在明朝与后金的战争中,努尔哈赤在萨尔浒(今辽宁抚顺东大伙房水库附近),以及萨尔浒附近地区大败明军四路进攻的反击战,是明朝与后金辽东战争中的战略决战。萨尔浒之战以明朝攻围后金,后金防卫反击的形式发生,在这次战役中,后金军在作战指挥上运用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方针,5天之内连破三路明军,歼灭明军约5万人,缴获大量军用物资,此战役以明军大败而告终。此战役是明清战争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是明清兴亡史上一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争,是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感觉萨尔浒之战清军骑兵优势已经发挥到极致了明末时卫所制已经名存实亡,已经转为募兵制,每次战役军队都调自全国各地,主力通常都是来自九边重镇、四川和浙江。九边重镇主要以骑兵为主,除了辽东、延绥、宁夏等藩镇经常与蒙古作战以外,其余边镇皆久无战事,使军队战斗力一般。九边重镇有为数不少的「跳荡铁骑」。骑兵配有大量的火器。其中车营由炮兵部队和骑兵部队构成。炮兵部队配有火炮射程远、威力大的各种火炮,如大将军炮、虎蹲炮、佛朗机炮等。隶属车营的骑兵部队备有火统。但明军由于采取车骑合营的编制,并无独立骑兵部队,导致其机动性远不如后金的骑兵部队。 四川播州之役起,西南大小战事不断,使川军积累丰富作战经验,由其以步兵尤其善于山地和攻坚作战。浙军主要是由名将戚继光缔造的军队,时常与倭寇作战,加上戚继光的军事训练,使因而浙军有优良的战术修养,曾于万历援朝战争中打败日本小西行长而攻克平壤的战斗中留下显赫的名声。明军的步营配备大量仿制自欧洲各国及鄂图曼帝国鸟统和多管仿制日式火绳枪。同时步、骑兵也配备了相当数量的冷兵器,如弓箭、刀枪等。但是由于过于依赖火器的中远距离打击,致使埋身肉搏作战多数都是不堪一击。后金军共分为八旗,每旗完整建制为七千五百人左右,八旗合共总数约为六万人(还未计算能够参与作战之奴隶民夫)。全部都由努尔哈赤与他的子侄们统率,由如努尔哈赤家族的亲兵,因而有超强的组织力和凝聚力。加上战术组织严密,在努尔哈赤长达三十余年统一女真的征程中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并且一直保持着高昂的士气。成为当时世界冷兵器时代最后一支强大的军队。 整体来说,明军人数、武器、装备比后金军有优势,但是战斗力、机动力和士气皆在后金军之下。杜松分了兵的,一部分去打吉林崖,一部分在后面驻守,后金前面进攻都失败了;再说刘挺,他本身部队就不是精锐,那帮朝鲜人就算了,完全就是乌合之众,关键情报还不畅通。

清朝有几个八旗

八旗制度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正式创立,初建时设四旗:黄旗、白旗、红旗、蓝旗。1614年因“归服益广”将四旗改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并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合称八旗,统率满、蒙、汉族军队。规定每300人为一牛录,设牛录额一人,五牛录为一甲喇(队),设甲喇额真(参领)一人,五甲喇为一固山,设固山额真(都统、旗主)一人,副职一人,称为左右梅勒额真(副都统)。

皇太极即为后为扩大兵源在满八旗的基础上有创建了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其编制与满八旗相同。满、蒙、汉八旗共二十四旗构成了清代八旗制度的整体。满清入关后八旗军又分成了禁旅八旗和驻防八旗。

正黄旗
以旗色纯黄而得名。正黄,镶黄和正白旗列 为上三旗,上三旗内无王,都归皇帝所亲统.兵 是皇帝亲兵,侍卫皇室的成员也从上三旗中选。 至清末,是八旗满洲中人口最多的一个,下辖92个整佐领又2个半分佐领,约3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5万人

镶黄旗
在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南部。清代八旗之一, 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为黄色镶 红边而得名,镶黄旗是上三旗之一,旗内无王,由 皇帝所亲统,兵为皇帝亲兵,侍卫皇室的成员也 从上三旗中选。清末时的规模是辖84个整佐领又 2个半分佐领,约2.6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13 万人。很多清皇室成员都是镶黄旗.如嘉庆帝的 皇后孝和睿,乾隆帝的皇贵妃,“垂帘听政”的慈 禧和慈安(也称东宫)都是,朝廷的高级官员中 也有不少是来自镶黄旗的。

正红旗
在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东部,清代八旗之一。 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因旗色为纯红而 得名,正红旗是下五旗,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 统。至清末,是八旗中人口最少的一个旗,规模 为下辖74个整佐领,兵丁2.3万,男女老少总人 口约11.5万人。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原隶正红旗; 清乾隆年间的大贪官和绅也是正红旗人。

镶红旗
在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东部,请代八旗之一。 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为红色镶 白而得名,镶红旗是下五旗之一,由诸王.贝勒 和贝子分统。清末时规模达到下辖86个整佐领. 兵丁2.6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清光绪 帝的宠妃珍妃就是镶红旗人。

正白旗
位置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清代八旗之一。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初定,以旗 色纯白而得名。正白旗是八旗中的上三旗之一‘ 顺治前,上三旗中并无正白旗而有正蓝旗,因在 顺治初,多尔衮将自己所领正白旗纳入上三旗而 将正蓝旗降入下五旗,这以后就成了定制。正白 旗是皇帝亲统旗之一,旗内无王,兵为皇帝亲兵, 并从中挑选侍卫皇室的成员。清末规模为辖86个 整佐领(基本户口和军事编制单位,100—300人 为一单位)约2.6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 万人。清末代皇后婉容是正白旗人。

镶白旗
在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为白色镶红而得名,镶白旗属于下五旗之一,不是由皇帝所亲统‘而由诸王,贝勒和贝于分统,清末时的规模是84个整佐领,约2.6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

正蓝旗
在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闪电河流贯, 邻接河北。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 (1601年),因旗色纯蓝而得名。正蓝旗在顺洁前 与正黄,镶黄列为上三旗,顺治初,被多尔衮降 入下五旗,不再由皇帝所亲统而由诸王,贝勒和 贝子分统。清末时规模达到下辖83个整佐领又11 个半分佐领,兵丁2.6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 万人。

镶蓝旗
在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东部。清代八旗之一。 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质色为蓝色镶 红而得名,镶蓝旗是下五旗,由诸王,贝勒和贝 子分统。清末时规模达到下辖87个整佐领又一个 半分佐领,兵丁2.7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5万 人。著名表演艺术家侯宝林先生便是镶蓝旗人。

正黄旗 : 上三旗之一。

【清末期管辖兵力】:92个佐领、2个半分佐领、约3万兵力(满州八旗中人口最多)
【总人口】:约15万人
【名人】:纳兰明珠纳兰性德(康熙帝宠臣)、索尼(重臣)

* 镶黄旗 : 上三旗之一。

【驻屯地】: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南部
【清末期管辖兵力】:84个佐领、2个半分佐领、约2万6千兵力
【总人口】:约13万人
【名人】:孝和睿(嘉庆帝的皇后)、慈安等

* 正白旗 : 上三旗之一。

【驻屯地】: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
【清末期管辖兵力】:86个佐领、约2万6千兵力
【总人口】:约13万人
【名人】:郭布罗婉容、荣禄

* 正红旗 : 下五旗之一。

【驻屯地】:今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东部
【清末期管辖兵力】:74个佐领、兵2万3千
【总人口】:约11万5千人
【名人】:和珅(乾隆时的奸臣)老舍

* 镶红旗 : 下五旗之一。

【驻屯地】:今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东部
【清末期管辖兵力】:86个佐领、兵2万6千
【总人口】:约13万人
【名人】:珍妃(光绪帝的宠妃)

* 镶白旗 : 下五旗之一。

【驻屯地】: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
【清末期管辖兵力】:84个佐领、约2万6千兵力
【总人口】:约13万人
【名人】:曹雪芹、阿桂、善耆(肃亲王)

* 正蓝旗 : 下五旗之一。

【驻屯地】: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
【清末期管辖兵力】:83个佐领、11个半分佐领、兵2万6千
【总人口】:约13万人
【名人】:崇绮(1864年状元。戸部尚书。同治帝之皇后阿鲁忒氏之父)

* 镶蓝旗 : 下五旗之一。

【驻屯地】:今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东部
【清末期管辖兵力】:87个佐领、1个半分佐领、兵2万7千
【总人口】:约13万5千人
【名人】:侯宝林(相声家)、慈禧(咸丰帝皇贵妃)、肃顺(辛酉政变中遭处死的户部尚书)


清朝八旗军的介绍?

八旗”以旗帜的颜色命名,分别称为: 正黄旗、正白旗、正红旗、正蓝旗、镶黄旗、镶白旗、镶红旗和镶蓝旗。
清太宗皇太极即位后,相继建立了“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又改女真族名为满洲。于是,皇太极的父亲努尔哈赤建立的八旗便成为“满洲八旗”。
所以人们通常所说的八旗,实际上包括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总共有二十四旗。


上一篇:肩膀 张超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