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讲解

时间:2025-03-20 21:26:44编辑:小星

因地不真果招纡曲

                因地不真果招纡曲




        “因地不真,果招纡曲。”这句经常被人引用的名言出自《楞严经》。

        意思是,种什么因得什么果,修行人的因地不真,必然会导致走弯路遭曲折的果报。

      问题来了,要不受走弯路遭曲折的果报,因地则必须要真,那么,因地怎样才算真呢?

      看看这句话前后文的内容,就大概明白了。

        佛陀的堂弟阿难受摩登伽女诱惑,几丧戒体。以此因缘,佛陀苦口婆心,经过七处征心,八还辩见,以及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等等的开示引导,加上二十五位菩萨罗汉各自陈述悟道因缘及方法后,阿难终于开悟,明了心见了性,知道了如何修行,并发愿要度尽一切众生。

        那么,在度众生中要注意什么?不注意会有什么后果?

        佛陀便明明白白教诲阿难要绝对做到四条,不淫、不杀、不盗、不妄语。

        四不,即是因地的真,反之,就是因地不真。紧接着,《楞严经》在后面所述的五十阴魔,就是因地不真导致的纡曲果报。

        从禅宗角度看,要做到因地的真,必须像阿难那样明心见性,没有明心见性,就不可能真正做到因地的真。

        明心见性的心与性,才是修行人觉行圆满的因地起始与最后归处。把众生度到哪里去?度到这里来。

      而所度的众生,恰恰就是因地不真的淫、杀、盗、妄语这些身行心念的种种习气。

        阿难的度众生,即是悟后的真正起修:消除习气,回归心性。


哪些佛经里解释了如何从一念无明演化出了娑婆世界的六道轮回的境况?

阿弥陀佛!师兄,这个问题没有比楞严经讲述得更清楚的了!清晰明了,细致入微!整部楞严经可以说是一部修行宝典,从破妄识无处,显现真心,到如何舍识用根,修菩提行,以及修行路上的种种障碍与陷阱,如何对治等等,讲究得极为详细。建议师兄好好研读一下楞严经,相信会有很大的收获。另外,楼下师兄所说的圆觉经,也是一部难得的宝典,尽管不如楞严经全面详尽,但其深妙义理,表述甚透。亦有关于修行方面的许多启示,各位师兄应该多多读诵!


请问佛教典籍中的一句话【因地不真 果招纡曲】具体有哪些含义呀

因地不真,果招纡曲:学佛人易犯的毛病
学佛人易犯的毛病
    ---南怀瑾先生 讲述
(1)见地不对。平常人到庙里花百元钱,供上香蕉,然后烧香,磕头,求丈夫女儿好,升官发财,然后把香蕉带回去,自己慢慢吃。学佛人误以为没有这种心理,其实是方式不同而已,也想打坐就能成道,虽不求香蕉,却在求腿。都喜欢打坐的功夫和境界,只要听说那个人有功夫,反正好奇就去追求了,至于道与功夫是什么定义,也搞不清楚,这就是见地不清。
(2)不信因果。不信六道轮回、三世因果,学禅也好,学密也好,学净土也好,根本基础是错误的,等于想在沙滩上建房子,这是不可能的。学佛人在理论上搞清楚的没有,在事实上求证到的更是没有。这是值得大家反省的地方。
(3)喜欢神通。佛法道理谈得头头是道,却没有研究心行。多少人说自己的奇经八脉打通了,三脉七轮打通了。打通了又怎样呢?又比如神通,神通又怎么样?先知又怎么样?多少个自称有神通的人死于高血压、糖尿病。真正的修行,最后就是一个路子:行愿。什么叫行愿?就是修正自己的心理行为。
(4)好寻明师求法。我们做功夫、打坐为什么不能进步呢?大家一定以为方法不对,拼命找明师求方法。不是的。不要自己骗自己。为什么不能得定?是因为心行没有转。学佛的人只高谈理论,对于生命根源没有掌握住,经一万劫也证不到圣人的境界。
(5)不慈悲。学佛人有一个基本毛病要反省。因为学佛,先看空这个人世间,所以先求出离,跳出来不管。因为跳出来不管,慈悲就做不到。我们口口声声谈慈悲,自己检查心理看看,慈悲做到多少呢?
(6)傲慢。据我所知,凡是学了佛的人,或信了其他宗教的人,比世界上任何人都傲慢。以为别人不信,就是魔鬼,自己自认是圣人。学佛人同样犯这种毛病,不过换了一个说法:“他唉呀!很可怜,地狱种子啊!”尤其是有点功夫的人,只要学佛打坐三天,然后“天上天下,惟我独尊”起来了,别人的功夫都不行。
(7)不谦虚。易经六十四卦中,没有一卦全好,也没有一卦全坏,好中有坏,坏中有好。只有一卦比较起来算是六爻皆吉,那就是谦卦。所以佛家教我们学空,戒律上第一个要做到谦虚。试问几个人做到了?自己反省一下,谁做到了?
(8)神经兮兮。什么是修行人?是永远严格检查自己的人。所以,不要认为有个方法,有个气功,什么三脉七轮啊,或念个咒子啊,然后一天到晚神经兮兮的。那是不相干的。
(9)不知不觉跟着烦恼转。每个人,尤其是学佛人,随时在烦恼中,一天24小时当中,有几秒钟身心都是愉快的?维摩经上讲:烦恼即菩提。把烦恼转过来就是菩提。因烦恼的刺激,引起我们的觉悟,发现自己在烦恼中,知道不对,立刻警觉,这一转,当下就是菩提。但是我们不知不觉中,总是跟着烦恼在转。
(10)见不得老师骂。大家都佩服木讷祖师(密勒日巴),但学不到。木讷祖的教师故意整他,四幢房子盖起来后要他拆掉,把背上都磨破了,流浓流血,他没有怨恨。你们天天想要教师传密法,只要教师开口骂两句,你们就要骂教师了。像这样的心行怎么行嘛!都想自己当祖师、当六祖。可六祖慧能到五祖那里求法,五祖叫他舂米舂了三年。我们不必舂米,反过来好像老师欠学生的。


念佛的意义是什么

据说坚持一向念佛,能有“三缘”之功力:一、亲缘。众生起行,口常称佛名,佛即能听到;身常礼敬佛,佛即能看到;心常念佛,佛即能知道。众生的三业,与佛的三业不相舍离。二、近缘。众生愿见佛,佛即应念而出现在面前。三、增上缘。众生称念佛,则除多劫之罪,命终之时,佛圣众都来迎接,不被诸邪业所系。【念佛的十大益处】“阿弥陀佛”,这句佛名,是万种功德的结晶,具有不可思议的大威神力。它是生死苦海中的慈航,是慢慢长夜里的明灯。念佛人现世获得十种妙处,这些都是释迦牟尼佛在佛经上亲口开示的,佛无妄语!1.常得一切天神隐形守护。2.常得一切菩萨常随守护。3.常得诸佛昼夜护念,阿弥陀佛常放光明,摄受此人。4.念佛之人,光明烛(照)身,四十里之遥(远)一切恶鬼,皆不能害;一切蛇龙毒药,悉皆不受。5.水火冤贼,刀箭牢狱,横死枉生,悉皆不受。6.先所作业,悉皆消灭。所杀冤命,彼蒙解脱,更无执对。7.夜梦正直,或梦见阿弥陀佛胜妙色像。8.心常欢喜,颜色光泽,气力充盛,所作吉利。9.常为一切世间人民恭敬、喜欢、礼拜。“阿弥陀佛”,这句佛名,是万种功德的结晶,具有不可思议的大威神力。它是生死苦海中的慈航,是慢慢长夜里的明灯。念佛人现世获得十种妙处,这些都是释迦牟尼佛在佛经上亲口开示的,佛无妄语!

佛教经典书籍有哪些??

1、《阿弥陀经》《阿弥陀经》,也称为《小无量寿经》,或者《小经》,这部经书是世尊在祇树给孤独园里,给诸佛菩萨介绍西方极乐世界,说那里有位佛叫阿弥陀佛,可以接引念佛人往生极乐。这部经书文辞简洁,通篇经典讲述了三个重点:先是讲述极乐依正,其次提倡念佛往生,最后示现诸佛证诚。虽然分了三部分,但要义却是:念佛往生。因此这部经书宗旨,不同于其他修行法门中的戒定慧学,就是让信众专一念佛,往生极乐!2、《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佛华严经》,简称《华严经》,这部经书是世尊刚刚顿悟成佛之后,开讲的第一部经书,特别适合具有大根器的人来阅读。据说,世尊刚刚成佛之时,全身光芒闪耀犹如初生的太阳,光芒四射,讲述了《严华经》,但是众多听经的弟子里小根器的人根本听不见,或者说即便听见了也等于没有听见。经常诵读《华严经》会有很大的功德,而且通过诵读这部经书,可以开发智慧,明白道理,如果能够读懂,并行持,对于修行裨益很大!3、《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是佛法中流传最广、最精髓的一册经书,全篇仅短短260个字,却言简义丰地告诉我们,一切物质其实都是由心产生的,任何情境也会随心变化,不必用自己的态度去看待当下,讲了修心开智,脱离苦厄的方法。这本经书,虽然讲得博大精深,却相对易读,是佛学中最重要的一部经典,几乎所有佛学弟子都可倒背如流。4、《大佛顶首楞严经》《大佛顶首楞严经》,简称《楞严经》,是佛家极其重要的一部大经。这部经书在内容上囊括了显密性相各方面的要义,在宗派上也是跨越了禅净密律各宗,可说是一部佛教修行百科全书。这部经书,主要是世尊对阿难尊者讲述佛法的记录,其实阿难尊者在世尊众多的弟子中,修行是非常一般的,见识虽然很广但是修行却很差,甚至有些地方还不如普通人。5、《佛说无量寿经》这部经书,是净土三经之一,讲述了世尊在耆阇崛山,给普贤、慈氏等一众诸大菩萨和比丘们说法的事。具体内容是说,西方世界的阿弥陀佛,因地修行,最后觉行圆满而成佛,并在西方极乐接引十方众生的事,经中着重介绍了婆娑世界的污秽不堪,对比了极乐世界的美好,发心接引念佛众生的大愿。经常阅读此经,可以帮我们对比现实世界和极乐世界的不同,并让大家生起信心,有了信心才会发愿往生极乐。

佛教必读经典书籍推荐

  佛教必读的经典佛经有哪些?下面是我精心为您整理的佛教必读经典书籍推荐,希望您喜欢!   学佛必读的十大经典佛经   1.《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   这部经很短,数百字,但佛理讲得很深,也较易读。中国有些人专门念心经,就可能获得很好的成就。   2.《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称《金刚经》)   长度适中,佛理精深,是佛教的核心经典之一,中国佛教很多人长持此经。需要注意的是:这部经主要是佛对弟子中 ‘解空第一’的须菩提讲的,或者说,是全知者释迦牟尼佛对大修行人须菩提尊者讲的,非常精深和抽象、概要。所以这部经读虽容易,要准确理解则得精进研习,乃至最好有一定的实修。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我不推荐你把此经作为了解佛理的首要经典。当然,在不了解其义理的情况下也可以专门念,亦是一种很好的修行。读佛经,读了一时不理解,是没关系的。但若是读了后作错误理解,或甚至谤经,可就反而糟糕了。   3.《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简称《楞严经》或《首楞严经》)   《楞严经》被称为‘开智慧的楞严’,这部经主要是释佛对弟子中‘多闻第一’的阿难尊者讲的。多闻,也就是见识很广,相应的阿难在众大弟子中修行是最差的,乃至和一般人一样抗拒不了女色诱惑,很像现代人,见识很广,修行很少,所以这部经非常适合现代人读。《楞严经》虽然长,但佛陀在经中细致开示,佛理讲得相当透彻和清晰易懂。而且这部经文字非常好,精妙高明,令人惊叹,单就文字来看就堪称古文学的极精品之作。此经与《妙法莲华经》、《华严经》一起被宣化上人等佛门高僧并称为‘经中之王’。   4.《妙法莲华经》   此经被称为‘成佛的妙法’,经中有原文称此经为‘经中第一’,可见其重要性。此经也比较长,有28品,但也是比较容易读的。需要注意的是:此经中佛理至深,读此经前读者一定要对佛陀有绝对的信心,否则如读了又不信,乃至谤经,反而可能遭大恶报,不如不读。佛讲此经之前,就有5000弟子及居士自己主动离开,因为他们善根福德因缘不够,业障所阻,得少为足,不愿意听。如果你自信善根福德因缘足够,对佛有绝对的信心,绝不会诽谤此经,当然应尽快找来看,大有益处。   5.《大方广佛华严经》(简称《华严经》)   此经是释迦牟尼成佛后首先讲的第一部经,最适合的也是大根器的人。释迦牟尼初成佛时,犹如太阳刚升出来,光芒照耀高山,所讲的《华严经》下面中小根器的人尚听不见,或者听见了也等于没听见;到了最后讲《妙法莲华经》的时候,又似太阳快落山了,照的又是山顶上的人;相对而言《楞严经》、《金刚经》、《心经》等则是如日当空,可照遍全人。《华严经》很长,比《妙法莲华经》、《楞严经》都长,可看其中有名的几品,比如普贤菩萨行愿品、普贤菩萨净行品等。   6.7.8.《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   此三经均是讲阿弥陀佛和西方极乐世界的(其中‘无量寿’即‘阿弥陀’的一个本意),欲修净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应将此三经作为首选经典阅读。有一种说法是‘净土五经’,即修净土读这五经就够了,其他经完全不读都没关系,主要是强调修行的专一。那这‘净土五经’就是此三经外加上《华严经》中的‘普贤菩萨行愿品’,和《楞严经》中的‘大势至菩萨圆通章’,均包含在上面的推荐中。   9.《长阿含经》   小乘佛教的核心经典,中国大乘佛教往往是忽略此经的,但还是将之结集编入大乘三藏经典。我大致看过一下,认为此经主要是讲述禅定等实修的,相信对欲进行佛教实修的人会很有帮助。当然前面的佛经也都讲了深度精神修行,只是此经中涉及的细节较多。   10.《地藏菩萨本愿经》(简称《地藏经》)   前面经典多是讲修行、开智慧、教人成佛的,如果你要修行成佛,那当然要看上面的三大‘经中之王 ’,如果你要消灾、免祸、求福、避免遭三恶道苦,那么首选《地藏经》。现代人业障深重,修行不易,如果难以向上追求,那么首先要避免向下堕落遭苦,这时就最好多读《地藏经》了。消除罪障、积累功德,也是上求佛道之正路。

上一篇: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