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35钢盔

时间:2025-03-20 01:23:51编辑:小星

二战德军头盔

二战中德军钢盔最好

德国的工业制造水平是世界公认的,M35头盔除了在防护性能方面突出外,它还能为战士头部后侧枕骨和头部两侧提供了很好的防护,这在当时也是非常有新意的创举。现在很多国家的军队基本上沿用了二战德国头盔的设计,如经常在电视中露脸的美国士兵,可以很明显的看见头盔的护耳部分、现在中国的新式凯夫拉头盔在设计上也有明显的M35式的特征、其实这就是德国二战时头盔的经典设计。 德军钢盔共有4个型号,分别为M35,M40,M42和伞兵盔。
其中最好的无论是对炮弹破片、流弹的防护是最好,后期生产的三个型号为了节约成本使用的材料都很便宜。例如用帆布做内衬。M35钢盔使用牛皮做做内衬,金属衬圈根据不同时期的材料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在1935~1939年间用铝制成的,上面配有四方形直角连接环,在其外层的左侧还压印有生产厂商的名字和制造年份等信息;另一种则是在1940~1945年间用镀锌的金属板制成的,可以起到防锈防腐蚀的效果,其与下颚皮带的连接处还增加了附加金属板,连接环也变成了四方形圆角环。钢盔内部的皮革衬垫是用皮质柔软坚固羊皮或牛皮制成的,形状为八个连在一起的“手指”,中央为圆形。八个“手指尖”分别用棉线穿连在一起,以方便佩带者自行调节松紧度。衬垫上的每个“手指”上都有5个气孔,个别衬垫上还会印有阿拉伯数字来显示头围号码。另外,用来连接皮革衬垫和金属衬圈的是三枚带铝制平头的开脚铆钉,除了在30年代中期是用黄铜镀锌外,到战争结束之前都使用的是钢铁镀锌材料,也是出于防锈蚀的意图。最后介绍下钢盔的皮带。M35型钢盔的皮带是用结实耐磨的皮革制成,其上多被浸染成黑色或棕色,共13个扣眼。原品皮带上通常都印有生产厂商的名字、生产日期和其它标记。
M35型钢盔的制造工艺是在阿尔贝特"施佩尔掌管军备生产后才得到的改进和细化。在1943年以前,M35型和后期的M40型钢盔还是一直在使用一战时老式的制造工序。在后来的M42型的制造过程中,便开始对其边缘和透气孔进行了技术改良,基本与当今的“热压” 制造技术相仿。整个M35型钢盔的制造工序中,首先是将一张金属薄板经过多次机械模具冲压后,然后将成形后的钢盔边缘进行卷轧,使其光滑柔和。随后,工人将半成品的钢盔放入一个大型的工业烘烤箱中进行一系列的热处理将其恢复金属的硬度。紧接着,工人们就将进行上漆工作,多数钢盔在涂完油漆后还要回到炉中烘烤以增强漆层的附着力。最后就是对钢盔的装配和存放工作了。他们会将钢盔倒置在衬布上安装内衬,并贴上不同兵种的盔徽。M35采用了新的LINER(内盔)来减少佩戴时头部的疲 劳。事实证明,M35新的内盔比一战时的头盔佩戴更舒适。


二战主要参战国的步兵头盔,哪款性能最好?

头盔自一战发明以来就成为保护士兵们免受流弹、弹片伤害的重要防具,据统计戴头盔可减少5%的受伤率和19%的阵亡率,因此也被各国军队所重视。到了二战,世界主要参战国都为自己的士兵们装备了制式钢盔,那么到底哪个国家的头盔性能最好呢?衡量头盔的好坏主要看三个性能,第一看防护性、第二看战场适应性、第三看舒适性德制M35钢盔德制M35钢盔德国在一战时期M16、M17、M18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据说这款头盔设计的时候,设计师是拿一个桶套在士兵的头上,然后再把挡住视线的部分去掉而制成的,德制M35钢盔最大的特点是盔沿后部延伸下垂的护耳,因此它也是二战中防护面积最大防护性能最好的一款头盔。钢盔内部按照佩戴者头部尺寸安装了两种皮制衬垫,但衬垫带却是由金属制成的,分为内外两条用于连接皮制内衬和外壳,总体来说内衬结构紧凑坚固,但是缺乏悬吊系统,其稳定性和舒适性稍差。苏制SSH-40钢盔苏制SSH-40钢盔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具有波浪边缘,在耳朵上方有6个铆钉,用于固定盔内悬挂,其内盔悬挂非常的寒酸,连个汗圈都没有,直接通过铆钉固定三块皮革,顶部再用绳子一穿,据说二战期间更简陋的钢盔甚至将三块皮革用三块布替代。可以说老毛子为了将生产成品降到最低,完全不考虑士兵们的舒适性,这很苏联,这很老毛子。美制M1钢盔M1钢盔可以说是上世纪美国大兵的象征,M1钢盔是在西方国家各种头盔基础上改进而成的,1940年定型,1942年装备并全面取代M1917型头盔,由于M1钢盔采用了类似橄榄球选手戴的头盔所用的悬吊系统,其稳定性非常好,并且钢盔与头部仍有一定的空隙,可以使钢盔在受到冲击时将冲击力分散到整个头部,进而降低钢盔被击穿的可能性。M1钢盔由内盔和外盔所构成,其内盔材料由布和胶的合成物所制成,因此其舒适性极强,外盔可以抵挡45口径的子弹命中而不贯穿。因此美制M1头盔舒适性二战最强,防护性、安定性相对中庸英制MK2型头盔(飞碟式)在防护性方面,英制MK2型头盔的设计理念出自一战时的壕沟战理念,重点防御从上方及斜上方的流弹和弹片,属于远远落后二战的设计,也是二战所有头盔中防护面积最小,防护性能最差的头盔。在舒适性方面,MK2头盔悬吊系统在内衬方面采用十字形铁框架,并在铁框架下设有十字形泡棉软垫,其舒适性较强在适应性方面,由于英国殖民地较多,且地处北非沙漠、东南亚热带雨林,英国头盔比较适应战场环境,甚至越南战争期间,越南就装备了大量英国飞碟式钢盔。英制MK2头盔由于防护面积最小,其防护性最差,但是其战场适应性较强结论:二战各国头盔中从防护性上说,德国头盔防护性最强,美国、苏联次之,英国最差,从舒适性上说,美国人头盔舒适性最强、英国德国次之,苏联最差,从战场适应性上说,英国头盔最强,美国次之。综上所述,由于头盔最主要的、也是最根本的作用就是防护性,因此防护性最好、舒适性稍弱的德制M-35才二战最强的头盔

M35钢盔的细节方面

说完了钢盔的外形和颜色两大方面,接下来我们一同来关注一下仿品M35钢盔的细节处理。我们进行比较的对象依然是两款分别由C厂和J厂出品的M35.在盔体钢印上,两款盔都仿出了钢盔厂名代码和外盔尺寸(ET68)与出厂代码(如3919)。在下颌带的末端位置,两者也都有“BERLIN 1939”字样。相同之处不再过多叙述,下面主要说两者不同之处。C厂M35与J厂M35的不同之处在于,J厂M35盔内侧盔顶部印有帝国质监部门对钢盔检验合格扣印的合格章。对德军钢盔研究不深的朋友可能对这个章并不是很熟悉,因为现存的原品M35大多由于时间久远,油漆脱落或被重新喷涂,上面的检验合格章的印记早已消失不见了,只有在个别保存极好的盔上才可以发现。另一点不同在于,J厂M35的内衬镀锌铁圈上也有仿照原品的钢印,主要是哪几个钢印不在此介绍,朋友们可以参考《闪电战》第一期,有详细介绍。对于这样一个被藏在钢盔内侧,在日常佩戴中无法轻易发现的标志的比较可能会被朋友们认为是吹毛求疵,不过我想说,正是这一点才反映出两厂家在仿制M35时的一个态度问题,和忠于历史的程度。 在细节和盔型方面,我都完全肯定J厂的作品。

上一篇:腾讯微博将停运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