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链接分析法的链接分析法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但是链接分析法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发现文献之间的引用与网络信息之间的链接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譬如,Stephen P.Harter和Charlotte E.Ford的研究发现,在指向电子期刊的网络链接中,有近半数是结构性自我链接,对于评价文献的学术价值和研究学术交流行为没有意义;具有指向电子期刊的链接的网页,只有不到8%的网页是学术性的;Thelwall通过对英国大学网站中被链接次数最多的100个网页进行分析,其结果也表明网页被链接次数并不能反映其学术价值。这使得研究者们开始重新反思网络链接分析研究领域最基本的问题
网络链接分析法的网络链接分析法
目前网络链接分析法的开展,都或多或少跟网络影响因子的测定联系着。如邱均平教授在《中国大学网站链接分析及网络影响因子探讨》这篇文章中所得出的关于现阶段中国大学影响力这方面的结论,就是在收集了相应指标数据的基础上,运用网络影响因子对国内各主要大学(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2002年最新排名前100名的大学)网站的网络影响因子和各大学排名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杨涛在《网络信息计量学实证研究:对国内20个大学网站的分析》这篇文章中也应用了相类似的方法进行网络链接分析,并得出了一些结论。除这两位学者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学者就此领域作了大量的研究,如段宇锋博士在其博士论文中提及的网站链接数量特征(网站链接总数、指向内部的链接数、指向外部的链接数、被链接网站数)、网站链接分布特征(链接密度、网页平均链接数)和网站影响力指标(网站被链接次数、网站影响因子、扩散系数),这些均可以从不同的侧面来说明网络链接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