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试点对超市连卷袋收费,你觉得合理吗?
我觉得不合理,这其实是在将商家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曾经铺天盖地的白色污染让自然环境变成了另外一幅模样,在这种状况下,限塑令应运而生。这种以保护环境为目的的政策,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是比较支持的。可是试点对超市连卷袋收费,总让人觉得这不是在限塑,而是在转嫁成本。北京试点对超市连卷袋收费,此为限塑令升级措施之一。从去年12月开始实施“限塑令”以来,北京市全市的塑料购物袋销售量出现了明显下降趋势,居民在购物时自带购物袋的现象逐渐增加,但同时也造成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超市免费连卷袋用量增大。针对这个问题,日前北京市发改委、生态环境局联合发布《北京市塑料污染治理行动计划2021年度工作要点》, 其中内容就包括对超市连卷袋试点收费。超市方面会对塑料连卷袋明面标价,消费者需要在商品价格外单独支付连卷袋费用。我觉得这并不合理,对于限制使用塑料袋作用并不大。试点对超市连卷袋收费的政策,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超市连卷袋的使用数量,可是这也同样会造成顾客不愿意到超市购物的情况。在购买物品时,由商家来提供正常的盛放物品已经是大家的共识,而超市连卷带开始收费,一方面顾客会非常不愿意为此买单,另一方面这也是对超市连卷袋成本的转嫁,转而由消费者来承担这部分费用。我之所以会觉得对限制使用塑料袋作用并不大,是因为这种试点肯定只集中在小范围内。这也就意味着其他超市暂时不需要为连卷袋收费,而各类菜市场就更不用说了。我想这类政策更大的作用可能会使消费者向其他购物渠道倾斜,或者部分消费者愿意为此买单,但这并没有减少塑料袋使用,只不过是由消费者来承担成本了而已。其实这种限制作用对消费者影响并不大,在限塑令已经推出这么久之后,生活中愿意给商家提供塑料袋的商家依旧数不胜数,这其实本身就很能说明问题。另外,想要真正减少塑料袋的使用或降低污染,规范并严格治理生产企业才是最好的方式,提高消费者的生活成本,只会让消费者出现转移或更少购物的状况,这对于经济恢复和发展是不利的。每一项政策的制定和实行都会有一个过程,而这对相关企业来说,或许会需要投入众多成本来挽留顾客。连卷袋收费是一件小事,但真切关系到广大市民的日常生活。至于相关规定对消费者的影响更大,还是对商家影响更大,时间会给我们正确答案。
北京试点对超市连卷袋明码标价单独收费,你认为超市连卷袋收费是否合理?
北京试点对超市连卷袋明码标价单独收费,小编认为超市连卷袋收费不合理。我认为超市连卷带收费是一种强制消费行为,因为我们在无形之中已经被强迫收费,我们要购买的是蔬菜,而不是袋子。大多数人进入到超市当中,其实就是为了方便,既可以买菜,又可以买相应的食品,但是大家都知道水果和蔬菜是不能够进行单独购买,基本上都是散装,如果不需要袋子的话,基本上就不能够正常拿走。超市这样的行为就相当于给你收买冰淇淋,但是不给你勺子一样的道理,意思是你永远都会缺一样东西,这和国外某个品牌的销售行为不是类似吗。你必须强制消费另外一种商品,这是典型的强制消费行为。如果国家提倡的是环保,那么我们自带购物袋进入到超市当中,称水果就会发现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没有解决之前,就没有办法来让消费者做这个冤大头。如果我自己拿了一个购物袋进入到超市当中,超市给我称了水果的重量,然后装入到我的购物袋当中。那么他怎么知道我的购物袋当中跟他最终的价格是一样的呢,他怎么能够保证我购物袋没有被算到价格里面呢,他最终是按照什么样的方式来进行称量呢。他没有办法让消费者带着购物袋进入超市,所以他就进行强制消费,这种试点对于消费者来说,根本就没有任何好处,完全是为超市进行盈利。现在所谓的环保,其实都是让消费者在进行买单,所有的商家、超市、厂家都没有任何坏处,并且他们还因为购物袋会相应的有盈利。很多超市在单独消费购物袋这件事情上,他们就已经获利很多了。国家虽然在提倡环保,但是购物袋的消费确实越来越多了,以前只需要¥0.2一个的购物袋,现在要增长到¥1一个购物袋,价格相差了五倍,这完全是一种暴利行为。即使国家提倡相应的环保,也应该做到相应的调控措施,而不是把这种环保消费行为转嫁到老百姓的头上,毕竟老百姓的生活是最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