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宝贝所有书籍的名称
出版作品
2000年1月:小说结集《告别薇安》出版
2001年1月:散文及短篇小说集《八月未央》出版
2001年9月:长篇小说《彼岸花》出版
2002年9月:摄影散文集《蔷薇岛屿》出版
2004年1月:长篇小说《二三事》出版
2004年10月:摄影图文集《清醒纪》出版
2005年5月:《蔷薇岛屿》新版本
2005年8月:《八月未央》新版本
2006年3月:长篇小说《莲花》
2007年9月:随笔集《素年锦时》
2009年1月:中篇小说《月》
2011年8月:长篇小说《春宴》
译作
2010年3月:儿童文学绘本《白雪晶晶》(作者:阿尔文·崔塞特[美])
2010年4月:儿童文学绘本《有一天》(作者:艾莉森·麦基[美])
一部分零碎未收入作品文章:
《重读杜拉斯》
《音乐如水》
《隐忍的方式》
《抽烟,伤口以及纪念》
《阳光的温度》
《上海生活》
《香水》
《手心空洞》
《身体和灵魂的距离》
《三毛》
《乔和我的情人节》
《锦衣夜行》
《不要去找,要等》
《边走边唱》
《暗香如风》
《爱到逃离》
《安妮走四方——前言》
《安妮走四方——南京》
《安妮走四方——武汉》
《安妮走四方——大连》
《安妮走四方——西安》
《我读亦舒》
《安妮读书——苏童》
《为你心动》
《爱已如风》
《瓶中信》
《坐在对面的陌生人》
诗歌
《手心上的洁白花朵》
《一个春天的晚上》
《安妮的六月诗句》
《平静的约定》
《风中的烟火》
《爱已成风》
《凌晨三点》
《暧昧》
《杀戮》
《无常》
《诗句》
评价一下安妮宝贝的书
她的文字会让人心痛,忧伤。
所有的主角都是不羁的,叛逆的,忧伤的,个性强的。
喜欢穿棉布白衬衫或棉布白裙子,还是一律洗得泛白泛白那种。
零零散散的文字,很值得一看。
以安妮宝贝现在这种文字功底和笔力,完全可以踞身于当今走红的“新生代作家”行列而决不会逊色,何况众所周知,中国文坛有个很好玩的说法:女孩子能写点文字就是作家,能写点文字且能发表,那就是知名作家。这样的说法有点揶揄味道,但不幸也有许多真实的成份,那么我想,安妮宝贝至今仍不是“新生代作家”一分子,恐怕有两个原因,一是机会还没来得及光顾到她头上,另一是她不愿意去凑那份热闹,这两个原因中,我更希望会是后者。
说安妮宝贝是网络写手中的异类,另一层意思是,她所走的写作路子有些别致,和大多数网络写手常常以网恋开始自己写作生涯的写作历程不尽相同。她的写作更接近传统意义上的写作,看上去和网络似乎沾不上边,但是仔细一想,又处处和网络沾着边,因为网络改变了她的生活,使她常常在深夜两三点钟披衣而坐,伏在电脑前敲打键盘,向另一个虚拟世界倾诉自己的内心。同时,网络也使安妮宝贝拥有了一个越来越开阔的文学天地。
应该说安妮宝贝一直是倾心文学的,这一点从她的一些文字中也能看出,比如在《重读杜拉斯》中关于川端康成的议论:“我觉得他的文字应该有一种冷寂的艳丽,可是每次在书店翻到他的作品,心里总是失望。很久以前看他的那篇《古都》,印象很深是那段描写两姐妹一起度过的唯一一个夜晚,清晨的时候面对着分离。一段短短的景色描写,是清晨下起来的细细的雪花。看的时候,自己先把那段翻过来的中文改了一下,里面的意境,能体会的心,已经跨越了单纯的文字。”这篇随笔中,她还提到了法国女作家杜拉斯《情人》的两个不同版本,一个版本自然是王小波曾极力推崇过的王道乾的译文,行文宛若起伏的波涛,连绵不绝地朝读者的灵魂深处打来,“让读小说的人狂喜,让打算写小说的人害怕。”(王小波语)。另一个版本是安妮宝贝所偏爱的纪应夫的译文,书名是《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用安妮宝贝的说法:“简单,直接,有着钝重激烈的冲击力。
视觉和想象都有,让人沉沦。”对一部作品两种不同的版本能有如此精到的评判,更使人相信安妮宝贝此前对文学的热爱远不是一天两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