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唯物主义三大观点是什么?
历史唯物主义三大观点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生产与生产的关系,社会与社会意识有关联。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力是指社会成员共同改造自然、改造社会获取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能力。而生产力与劳动力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社会的机体的功能或能力,后者是人的机体的能力或功能。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表现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层建筑的性质不直接决定于生产力而决定于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便会产生什么样的上层建筑。同一社会形态内经济基础的量变和部分质变,决定了上层建筑要发生相应的量变和部分质变。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Historical Materialism)是哲学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其与历史唯心主义相对。用“历史唯物主义”这个名词来表述这一解释历史事件发生的观点:“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它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它由此产生的社会被划分为不同的阶级,也是这些阶级互相博弈的结果。” 与阶级相适应的组织形式和诉求是阶级冲突的主要着力点。马克思的历史观点交叉了社会学研究与历史研究,从阶级入手分析历史事件产生的原因。
唯物史观的主要观点
唯物史观的主要观点如下:1、生产力是一切社会进步的尺度,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决定人类社会的进程;2、与生产力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 构成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结构和现实基础,它规定着社会形态的主要特征;3、一定的社会形态是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变更。上层建筑又积极服务和反作用于经济基础。4、一切社会制度,社会形态都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无穷发展进程中的一些暂阶段。没有永恒的社会制度或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的发迹是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结果。社会生产关系的产生要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从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后,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社会形态是不会灭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