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小提琴曲

时间:2024-12-18 07:03:10编辑:小星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有哪几个部分?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采用奏鸣曲式,并选取民间故事《梁祝》中的“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的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的内容。作品内容如下:1、引子音乐一开始,在弦乐颤音的背景下,长笛吹奏出优美、轻柔的旋律,仿佛描绘了梁祝求学路上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故事背景。由双簧管奏出的主题音调,取自越剧的过门音乐。2、呈示部 (1)、相爱:在竖琴伴奏下,小提琴奏出传颂千古的爱情主题。此主题取材于越剧的音乐素材。此主题的旋律特点不断上行又不断下行,上行时仿佛表现梁祝对幸福生活和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下行则好像预示他们生活中的曲折及有情人难成眷属的痛苦心情。(2)、连接部:为独奏小提琴的华彩乐段。在华彩乐段通常乐队暂停演奏,由独奏者充分发挥其表演技巧。此处的演奏较自由,难度较高,因而也较引人注目。作曲家在此采用华彩乐段使其成为作品的有机部分和有独立特点的段落。 (3)、副部:是整个作品中最轻快、最欢悦的乐段。它由越剧的过门变化而来,由独奏小提琴奏出,与抒情的主部爱情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一插部速度采用活泼的小快板,由木管与独奏小提琴相互模仿而成。第二插部速度更为轻松欢快。速度是音乐表现的一个重要手段,作曲家在此采用轻快的速度、轻松的节奏、跳动的旋律、活泼的情绪,栩栩如生地描绘了梁、祝三载同窗的幸福时光。 (4)结束部:音乐采用惋惜的慢板,其素材由爱情主题发展而来。3、展开部(1)、抗婚:当人们仍沉浸在梁、祝惜别的氛围中,突然闯进大管和大提琴奏出的低沉音响,定音鼓和弦乐的颤音中夹杂着可怕的锣声,不祥的征兆预示着悲剧即将发生。接着,铜管以严峻的节奏、阴森的音调奏出一个代表封建势力的主题。这是展开部的第一主题,此主题每一乐句均出现休止符,并采用较强的力度,生动地表现出封建势力的残暴。接着,独奏小提琴以戏曲散板的节奏,叙述英台的惊惶,这是展开部的第二主题。此主题中的乐句采用强烈的切分节奏,同时配合很强的力度,表现了英台誓死抗婚的场面。(2)、楼台会:曲调采用越剧楼台会的合唱旋律为素材,音调缠绵悱恻。此处采用大提琴与小提琴两种不同的音色时分时合,一问一答,使人仿佛看到梁、祝流泪互诉衷肠的感人画面。音色是塑造音乐形象不可缺少的手段,由于大提琴圆润、深沉的音色接近于男声,而小提琴优美、明亮、柔和的音色接近于女声。因此,作曲家用独奏大提琴代表梁山伯,用独奏小提琴代表祝英台,通过两种音色鲜明的对比,栩栩如生地向人们展示楼台会的动人画面。(3)、哭灵投坟:音乐突然急转直下,弦乐采用快速的切分节奏,激昂而果断,独奏小提琴以散板的节奏与乐队齐奏的快板交替出现,运用了京剧倒板和越剧紧拉慢唱的手法,深刻地描绘了英台扑倒在山伯的新坟前呼天号地泣诉的情景。4、再现部 化蝶:长笛以轻柔的力度、缓慢的速度,使音乐重新回归于安详、宁静的气氛。长笛美妙的旋律,结合竖琴的滑奏,把人们引入了天堂仙境。在加弱音器的弦乐背景下,第一小提琴与独奏小提琴再次奏出令人难忘的爱情主题,仿佛化为彩蝶的梁、祝在鲜花丛中翩翩起舞,诉说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拓展资料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由陈刚、何占豪创作于1959年,首演《梁祝》的是当年年仅18岁、还在上海音乐学院上学的俞丽拿,演奏一举成名。俞丽拿演奏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唱片发行量多达一百多万张,是中国器乐唱片发行量最多、影响面最广的唱片,为此她获得了中国首界金唱片奖,为中国作品演奏风格的研究做出了杰出贡献。该曲首演后得到音乐界一致好评,并在世界各国及香港、台湾等地区广泛演出。

梁祝协奏曲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梁山伯与祝英台》这部剧,祝英台女扮男装在书院读书,认识了梁山伯,也因此彼此爱上了对方,就在两个人决定婚嫁,永远在一起的时候,却因为媒妁之言,父母之约,两个人竟生死相隔,不免的让人悲有心生,但是在最后祝英台随梁山伯而去,二人双双化蝶,又不尽感叹爱情的美好。在音乐中,通过乐器的演奏,则将每一个场景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梁祝》吸取了越剧中的曲调因素,是一部小提琴协奏曲。作者将故事的主要情节概括为乐曲三个部分音乐表现的内容,将这三个部分融于欧洲传统奏鸣曲式的结构框架之中: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作为乐曲的显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的内容,表现了青年男女对爱情忠诚和对封建礼教的控诉,最后的化蝶的描写,极富于浪漫色彩,可谓全曲的点睛之笔并以浙江的越剧唱腔为素材、成功地将我国民族音乐与西方作曲技法融为一体,用音乐的形式艺术地再现这一动人的故事。
乐曲一开始,音乐呈现出一片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象,优柔地演绎出淳朴而美丽的爱情,那时候的爱情是羞涩和纯净的,让人听后不禁的去向往。随后便进入了主题部分,这一部分与上一部分的区别是非常鲜明的,不再是优美的,音乐则显得更加的活泼,欢快。这一部分充分的演奏了梁山伯与祝英台同窗共读是生活场景。而在一阵快节奏的音乐后开始进入慢板,音乐悠长而绵延,在弦乐颤音的衬托下,奏出了梁祝分别,十八相送的依依不舍之情,祝英台离开学院回家,有苦难言,不想离开,却又不得不离开。在接下来音乐随之低沉,铜管乐的演奏表现出了祝英台回家后,祝英台的父亲要将祝英台嫁给员外儿子马文才,祝英强烈的反抗,而这时候激昂的音乐也在向我们揭示着古代封建势力的残忍,但是在无奈之下,梁山伯与祝英台在楼台之上依依惜别也让我们悲伤不已,恨不得让他们立马就可以在一起双宿双飞,在封建压迫下,祝英台选择了与挚爱生死相随。在乐曲的最后,与上一部分互相呼应,音乐逐渐明了,不再是阳光明媚的爱情,是爱情的生华。祝英台撞向墓碑,墓碑裂开,祝英台跳进坟墓,坟墓中飞出来两只蝴蝶,互相嬉戏,飞向远天,去寻找它们的幸福,给人间留下了无限的瞎想……音乐也就随之而结束了。音乐结束后,还是会沉浸其中,回想着这个故事的始末,为他们的命运感叹,为他们的爱情赞美,久久不能从中醒来。


上一篇:世界将我包围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