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屐的意思
木屐的解释[geta] 亦称“呱哒板儿”。木底鞋 详细解释 木底鞋。或有齿,或无齿。 《后汉书·五行志一》 :“ 延熹 中,京都 长者 ,皆著木屐。” 《晋书·宣帝纪》 :“ 关中 多蒺藜,帝使军士二千人,著软材平底木屐前行。” 前蜀 贯休 《思匡山贾匡》 诗:“石膏黏木屐,崖粟落冰池。” 元 宋无 《咏石得天字》 :“磴危欺木屐,矶滑怯苔氊。” 《红楼梦》 第四五回:“ 黛玉 道:‘跌了灯值钱呢,是跌了人值钱?你又穿不惯木屐子。’” 冰心 《寄小读者》 十八:“甲板上独坐,无头绪的想起昨天车站上的繁杂的木屐声。” 词语分解 木的解释 木 ù 树类植物的通称:树木。 乔木 。灌木。木石(树木和石头,喻没有知觉和 情感 的 东西 )。缘木求鱼。 木料、木制品:木材。木器。木刻。木匠。木已成舟。 棺材:棺木。 质朴 :木讷( 朴实 迟钝)。 呆笨:木鸡。 屐的解释 屐 ī 木头鞋,泛指鞋:木屐。屐履。 部首 :尸。
木履和木屐有什么区别
木履即为用木料制成的鞋,亦称木屐,上至天子,下至文人、上庶都穿木屐。屐为木底下装前后两个齿的鞋,便于在雨水泥地中行走。感觉这个最时尚。秦汉时期男女款已显区别,男人穿方头鞋履,表示阳刚从天(天方地圆说)。女人则穿圆头鞋,意喻温和圆顺从夫。后来为适应战争的需要,引进了西北地区胡人的穿戴,短衣、长裤和革靴。从此,既便于泥沼寒冷之地行走又便于马背骑乘的鞋饰--靴子盛行了两千年。隋唐宋元明几乎代代皆穿用,直到清朝才改为布制的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