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义门观后感600字
郑义门观后感600字(一) 作为一个由不同家庭组成的大家族,何以能同居、共财、合食长达300多年?维系这个东方奇迹的中国式大家庭的秘诀是什么呢? 秘诀在于儒家道德中的“孝义”二字。这两个字,也是郑氏家族的凝聚剂。在168则的家族内部法律《郑氏规范》中,概述“孝义”思想的就有6则,而涉及孝义行为的规则有32则。 《郑氏规范》把孝义的实质,归结为“积善”行为。“吾家既以孝义表门,所习所行,无非积善之事。子孙皆当体此,不得妄肆威福,图胁人财,侵凌人产,以为祖宗植德之累,违者以不孝论。”这段话就是将“孝”与“义”融为一体,继承并发扬祖宗的“植德”之心。 《郑氏规范》第47条规定,对年长的父母,应该制作与众不同的膳食,想尽办法提供适合口味的食品,诚心奉养。对待父母,无论生养、死葬、追祭,都不可违礼;子孙出入祠堂必须恭敬、正衣冠,不得有斜倚、欠身、打喷嚏等不雅行为;遇忌辰不得饮酒、食肉、听戏;祭器不得他用,不得出卖、抵押祭田……不一而足。 《郑氏规范》对家族成员的义行的要求,发挥的是孟子仁、义、礼、智四个善端,做力所能及的一切善事。如给贫困的邻里乡亲接济衣食,义务给生病的人施药治病,修桥筑路,在炎夏时节设茶汤于通衢要道等等。 郑家孝义教育从娃娃抓起,教导子孙“为学,须以孝义切切为务”,不能偏重辞章,16岁入大学,延请名师训教整顿,必以孝悌忠信为主;对成年男女,每月初一、十五聆听《训诫歌》:“听!听!听!凡为子者,必孝其亲;为妻者,必敬其夫,为兄者必爱其弟,为弟者必恭其兄。”每日晨起后,要到“有序堂”听诵男女训诫之词。男训主要是孝悌仁恕,积善济人;女训主要是孝顺恭敬,温和慈爱等等。 就这样无论男女老少,每日一次小教育,每月两次大教育,一代代家长笃行孝义而产生了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心理作为凝聚剂,从而使这个大家族正常运行了几百年。 郑义门观后感600字(二) 从浦江县城驱车向东12公里,就到了郑宅镇。在古镇入口,矗立着九座气势不凡的牌坊。牌坊群的第一坊,就叫“江南第一家”。另外八座牌坊,分别为“孝义门”、“三朝旌表”、“有序”、 “恩德”、“麟凤”、“取义成仁”、“礼部尚书”和“九世同居”,九座牌坊的建筑风格和建筑材料各不相同,有砖木混合结构的,有木结构的',有石雕的,也有砖雕砌的,极具特色。 然而,魏晋以来,江南望族历代层出不穷,家大业大者不计其数,一个郑氏家族,如何敢称“江南第一家”? 原来,这“江南第一家”的称谓,不是自我标榜,而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所赐。 北宋年间,一个名叫郑淮的青年从安徽辗转来到浦江县东部的玄鹿山下,见此地草肥水美,便落下脚来。至郑淮的孙子郑绮,郑家在这里已繁衍生活了三代。 1193年,75岁的郑绮自感不久于人世,召子孙来到郑家祠堂,刺指出血滴入酒杯,命大家共饮,并立下遗嘱:“吾子孙有不孝、不悌、不共财聚食者,天实殛罚之”。正是这一声临终嘱托,使得他的后代们创造了一个奇迹:十五世同居,历三个王朝,最盛时3000多人同锅吃饭。宋、元、明正史为其列传,三朝传诵不息。 明洪武十三年,丞相胡惟庸谋反败露,朱元璋大肆捕杀胡党,一时连坐受诛者达三万多人。有人检举郑家与胡惟庸有联系,刑部差人抓走了家长郑濂,另外六七个兄弟争相要入京替哥哥承罪,争来争去,最小的弟弟郑题力排众议只身来到南京。 郑濂见到弟弟,说:“我居长,我理当承罪。”郑题说:“哥哥,你是老大,是一家之长,家里不能没有你,我最小,我应该替你承罪。” 兄弟俩争相入狱,在刑部传为奇谈,最后传到朱元璋耳朵里,这个马上皇帝大为感动。他不但没有治罪郑家,反而让郑题做了福建布政参事。朱元璋对郑濂说: “你家九世同居,孝义名冠天下,果然名不虚传,可谓天下第一家。”说罢,提起御笔准备给郑家写题词。这时,郑濂惶恐说道:“皇上才是天下第一家啊,这名号小民不敢领受。”朱元璋顿悟,于是改写为“江南第一家”。 朱元璋还钦定:此后朝廷要直接到郑家挑选人才委以要职,郑家每年派人朝见,可与孔、孟、颜、曾的子孙同班行礼。 郑家从此蒙受浩荡皇恩,官运亨通。 然而,靠皇上的荫庇,并无法保证一个家族的久远。毕竟专制时代,皇上的脸色阴晴多变,一旦皇上龙颜大怒,满门抄斩的事并不鲜见。“江南第一家”的源远流长,自然还有其更重要的“内因”。 郑义门观后感600字(三) 这是一抹恬静而灵秀的风景。春的红,夏的绿,潜藏着清幽的香,按捺不住地流淌。白的墙,灰的瓦,青的路,拱的桥,精致着和风中的江南。 这是一道猜测不息的谜题。寻常百姓,被当朝皇帝亲自赐封为“江南第一家”;普通人家,却留下无数惊绝动人的传奇佳话。 这是一种跨越千年的影响。孝的高洁,义的醇美,自打从那户郑姓人家飘然而出,便从未离开过这片民风淳朴的土地,至今依然在浦江县那幽远的小镇里口耳相传…… 这,就是名冠天下的“郑义门”。 深远的郑义门,以独特的家仪著称于世。所谓“义生然后礼作,礼作然后万物安”,因为礼仪,德义之花开始了愈加优雅淡定的绽放。 抚摸着那口悬挂在孝友堂左侧的大钟,耳边仿佛响起悠远而又熟悉的钟声。那是当年郑义门每天都会响起的钟声。透过这历史深处传来的钟声,郑氏家族几百年前生活的场景在眼前依稀清亮起来。 那是每逢初一、十五的早晨,天刚蒙蒙亮,郑家祠堂的大钟就会“当――当――当”地响了起来。刹时,悠远的钟声传遍了整个村庄。二十四声之后,人们衣着停当。钟声很快又是连续四下,于是各房之中便齐齐传出了汲水盥洗之声。 不多时,铜钟再次击起。八响之后,千百人迎着钟声,按着长幼男女,排队进入了村子的最中心――宗祠。 宗祠的有序堂上,家长早已正襟危坐。族人们男左女右,分别伫立堂下。这时,座中站起一个十多岁的童子,出列来到堂上,朗声背诵族中世代相传的祖训: “听、听、听,凡为子者必孝其亲,为妻者必敬其夫,为兄者必爱其弟,为弟者必恭其兄。” “听、听、听,不要徇私情以妨害同居的大义,不要怠慢懒而荒废你的事情,不要放纵奢侈受到上天的惩罚,不要横生是非而扰乱家门的清静,不要沉溺酒色而乱了你的本性。念念不忘祖先的训诫,关系到家族事业的兴盛。言之再三,尔宜深戒。听、听、听!”。 诵毕训诫,众人起身,向家长一揖,复分左右,会揖而退。 浦江郑氏,就在这井然的钟声里有序地生活了几百年;浦江郑氏,就是通过这种严格而周备的礼仪,经世不息地教化自己的子孙,让忠孝礼义廉耻深深地印入每个人的脑海,潜进每个人的思想底层;浦江郑氏,就是这样诠释了一个平凡的社会单元对于大同社会的理解,为后人树起一个廉洁德治的典范。 郑义门,一个遥远的故事,那合众生活的热闹场景历经三百多年的岁月沧桑,终于悄然隐退,藏入历史苍茫的暮霭。然而,它的存在,在中华家族发展史上划下了浓重的一笔。“家”,始终是中华民族心理积淀中最难释的情结,也是人类认识自身发展流变的一方坐标。毋庸置疑,郑义门在这方坐标中走出了一段醒目的轨迹。它的治家、教子、修身、处世的族训,以及极具特色的礼仪教化,映射着中国古代家族制度的演变历程,表达着儒家礼仪美德治家的功能样态。郑义门几百年来凝聚而出的优秀文化,并没有随着光阴的流逝而淹灭,它依然活跃在当今郑氏后裔的基因里,流淌在我们这个民族的血脉中。如今,人们在这里寻古探幽,思索感悟,汲取精神养分,向着更加灿烂的明天。
郑义门的家庭人员
这是个号称“东方奇迹”的中国式大家庭。鼎盛时期家族达3000 余口。每天黎明闻钟声即起,钟响四下,盥洗;八下,全体到祠堂聆听训诫,然后分男女集体进膳,然后各就所业:8岁以上男孩入家塾,16岁入大学;成年男子则从事稼穑、畜牧、园艺、运输以及管理等等;妇女机杼纺织。晚间还碰头商议次日生产。雍雍睦睦,耕读传家,秩序井然,生生不已。从南宋建炎初年,即公元1127 年开始,到明天顺三年(公元1459 年),遭大火拆灶异居,先后绵延330 年,比我国历史上盛世唐朝还多了半个多世纪,成了中国家庭史上的奇迹。明太祖朱元璋封它为“江南第一家”。
江南第一家姓郑,所在基地由当初一家繁衍成后来的一镇,叫郑宅镇,在浙江省浦江县境内。
江南第一家当年是郑氏宗祠,前后五进,结构宏敞,风格古朴,与它儒家文化内涵极相匹配。主体建筑有序堂,是可容纳千余人的大厅,至今保存完好。堂前古柏森森,更增添了端正肃穆的气氛。据友人介绍,郑氏宗祠距今七百余年,但从来鸟雀不巢,蛛网不留,蚊蝇无迹,祠内历代名人撰写的楹联匾额,一块块都清清爽爽,仿佛连自然界虫豸蛇鼠,都敬畏这声名赫赫的礼义之家。
一说礼义之家,脑海里立刻浮现出鲁迅笔下那害死祥林嫂的杀人理教。但江南第一家似乎没有这么可怖。它内部实行共财聚食,一切生产资料归全族集体所有,个人不得私置田产,私积货财,60岁以上免去劳作,由宗族赡养。那时,古镇不像现在,四周土地平旷,良田美池,古街古道,小桥流水,屋舍俨然。男人们晨兴理荒秽,荷锄走进白麟溪上十桥九闸,跟在桥畔晒太阳的老人“相见无染言,但道桑麻花”,真还有点怡然自乐,一个儒家模式的理想小国。
江南第一家礼义治家突出表现在家庭内部的人际关系上。明洪武14年,胡惟庸案震动朝野,有人检举郑家与胡有涉。刑部差人来当地拘捕,郑氏兄弟6人,竞相入京承罪。最小的弟弟郑氵是,力排众议,毅然只身辞亲赴京,到了南京长兄郑濂得知后,死活不同意,“我居长,当任罪”,与弟弟抢着要锒铛入狱。事情传到朱元璋耳里,这位大老粗出身的君王大为感动:“有人如此,岂肯从人为逆?”非但没罪及郑氏,圣旨一到,竟提举郑氵是为福建布政司参事等。
大概有感于此,朱元璋在赦封郑氏为“江南第一家”后不久,又送来一块御匾,至今挂在有序堂正中:孝义家。下款还有一行小字:“江南风土薄,惟愿子孙贤。”
从郑氏宗祠出来,沿着古老美丽的白麟溪,友人带我们来到古镇另一景点———孝感泉。这是当年首创合族同居的始祖郑绮的遗迹。据传,郑绮事亲为大,在当地是位有名的孝子,他母亲“患风挛”,瘫痪在床30余年,他“抱持以就便溲三十余载”未有半句烦言。一年大旱,溪水干涸,病母却想喝溪水,郑绮在溪边“挖数仞仍不得泉”,急得他号啕大哭了三天三夜,感动上苍,从地下突然涌出甘泉,这就是“孝感泉”的来历。
如今的孝感泉,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周垒起石壁,上有一亭,保护水质。我们用桶吊起一桶来尝,果是清凉甘冽。据说大旱之年,白麟溪水枯绝流,而一米之隔的孝感泉仍像从前一样,依旧水头猛旺。镇上计划利用孝感泉水兴建一座饮料厂,大家开玩笑说,这品牌的饮料不愁没销路,准保受天下父母的欢迎。江南第一家历史上存在了330 余年,始祖的期望没有落空。但这并不仰仗于他绿林好汉式的盟誓。对子孙们来说,倒是他本人“事亲为大”的笃行,更有感召力,为后辈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始祖以后,郑氏又出了几位有作为的贤德头领。头领人表率作用,再加上一整套治家的好办法,莫说一个家庭,广而大之,一方地域,一个氏族,何愁不长治久安!
郑义门动画片观后感作文300字
廉洁文化动画片《郑义门》主要围绕中央关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要求,以*提出的“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加强党风政风、社风家风建设”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传颂中华民族的“家国”文化,为全面从严治党、弘扬新风正气、传播核心价值营造良好氛围。下面是相关的观后感。
郑义门动画片观后感作文1
3月10日下午,县农林水利围垦局组织全局干部职工收看了廉洁动漫片《郑义门》,让原本严肃的廉政课堂显得轻松了许多。县纪委派驻第八纪检组一同收看了影片。郑义门,又称“江南第一家”,位于金华市浦江县郑宅镇,是中国古代家族文化的重要遗址。《郑义门》廉洁动漫片采用古装动漫形式,深入挖掘“郑义门”168条家规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弘扬良好家风,通过《郑浩拒礼》、《俭以持家》等12个生动故事体现“家风”和“规矩”的重要性。会后,党员干部积极发言畅谈观后感,大家普遍认为,家风是家庭精神的核心,也是社会的价值缩影,是在现实生活中的直观体现。
第八纪检组组长韩军海强调,家风正,则民风淳;家风正,则政风清;家风正,则党风端。优秀的家风,与社会进步相融相携。所以家风不仅是一个家的事,也是一个国家的事。党员干部的先锋作用也应该体现在家风的先进性上。要继续抓好《郑义门》动漫片的组织收看工作,做到全程收看、一集不落,确保所有党员全覆盖。
郑义门动画片观后感作文2
为深入推进“两学一做”主题活动,进一步加强乡机关干部的廉政意识,传承良好的家规家训,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3月21日,灵洞乡组织全体机关干部利用周一夜学时间,在乡二楼文化中心集中学习观看了廉政动漫片《郑义门》。
《郑义门》以动漫形式展现于众,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是在全乡范围内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的良好载体,该片通过“江南第一家”中的15个生动故事来体现“家风”与“家规”的重要性,深入挖掘浙江浦江“郑义门”168条家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引领广大机关干部自觉践行“三严三实”,树立良好的家规家风,为营造风清气正的和谐乡镇提供精神支柱。
通过观看《郑义门》,全乡机关干部充分认识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对党员干部开展党风廉政教育的重要性。乡党委将继续加强宣传力度,借助党员活动日、夜学等机会积极组织各村党员收看《郑义门》,并要求全乡党员干部写好观后感,使《郑义门》精髓更深入人心,引导党员干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汲取家规家风中的精华,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引领社会风尚,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郑义门动画片观后感作文3
这几天,通过零星时间观看了廉洁动漫片《郑义门》,讲诉的是“江南第一家”郑氏家族创造的15世同居3000人共食的家族传奇。长达168条的《郑氏规范》,将儒学的追求转化为可操作性的家规,指引着这个家族在历史长河中砥砺前行,并缔造着郑氏家族长盛不衰的义门风范,同时也给我们隔时空提供了借鉴意义。
影片中给我感触颇深的是《郑氏规范》第八十八条规定:“子孙出仕,有以赃墨闻者,生则削谱除族谱,死则牌位不许入祠堂。”在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家庭中,开除族籍,死后牌位不准放入宗祠是极为严厉的处罚,这意味着被整个家族所抛弃。《郑氏规范》中还要求出仕者无论位高权重,首先必须接受家族的内部监督,家规家训先于国法从严管理。郑门173人为官,无一人因贪污而罢黜,实为难得。现如今大量腐败案例证明,不少贪腐官员之所以走上腐败之路,除自身原因外,因家风不正和不受家规约束大有关系。对每个人而言,从一出生起,无不深深地受到家风、家规的影响,且这种影响往往是终身的,可见树立良好的家风家规的重要性。我们要从《郑义门》中吸取优秀的传统文化,吐故纳新,涵养良好的家风、家规,使每个家庭都成为社会和谐文明的基石。
学传统之美,扬清廉之风,从我做起,从小做起。
郑义门动画片观后感作文4
孝义传家九百年的传奇家族“郑义门”,通过一部形象生动的动漫片穿越到现代,从荧幕中向我们款款走来,那些平素里枯燥乏味的教条式反腐倡廉教育瞬间变得鲜活有趣。
有了规矩才能成方圆。郑家有168条家规,家规森严,又执法如山,于是乎,整个大家族虽15代人不分家,3000多人共吃一锅饭,仍礼法秩序井然。家长郑濂严格奉行家规,致力为公,向世人展现了郑氏家规的强大约束力和族人对家规的自觉遵从。郑浩初任知县,粮长们不但送柴送菜,还送来黄金、如意等“硬货”,胥吏在边上屡屡劝说,“小的们又不会多嘴,大人大可神不知鬼不觉地接受粮长们的好意”,遭到郑浩严词拒绝,实属难能可贵。
正像郑濂所说,有人监督时恪守规矩并不难,难的是一个人在无人监督时也能抵制诱惑,坚持操守。郑浩在家规潜移默化的作用下,已将规矩化为自己人格的一部分,才能方寸不乱,百毒不侵。我们在税收征收岗位上,难免面对各式诱惑,或明或暗,或大或小,如何把规矩化为严以律己的自觉,做到不忘初心,不失公心,值得我们思考。
以仁德教化,用法纪规范,督促党员干部严以修身,讲规矩,守本分,认识到为官不是权力而是沉甸甸的责任,不忍为非。让规矩内化为心,外化为行,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这才是廉政教育的真谛。
郑义门动画片观后感作文5
我们将时间摆渡到1193年浙江省浦江县郑氏祠堂。
或许那是一个冬天的夜晚,窗外的寒风呼啦啦地刮着,76岁的郑绮预感到自己的大限即将到来,他穿上祭祀用的礼服,颤巍巍地击响了祠堂的钟声。片刻钟,一群细碎的脚步从各个方向汇集到祠堂上。
郑绮端坐在太师椅上,冰冷的面色融化在黑漆漆的光线中,仿佛一块坚硬的铁板。他环视着跪在地上的子孙,深思了许久,喉咙里迸出一句话:“吾子孙有不孝不悌、不共财聚食者,天实殛之!”
他们不由心头一震,悄悄抬起头来看了一眼郑绮,宽大的袖子垂到了地上,老人已经瞌然长逝。这句立誓成了一道死命令,郑氏子孙从此永不分家,违背者天诛地灭!这个性格中多少带着几分偏执的郑氏同居第一代先祖,是不是预感到他的家族只有同居才可以化解今后的灾难呢?
一声细微的遗言如同一枝响箭穿透了朔风横吹的冬夜,从此改变了这个家族的生存历史。在历史上很少有像郑绮那样的家长敢于如此决绝决然地为子孙树立路标,轻而易举地将后代引入到自己设计的轨道上,并苛求子孙永远按照这一路线坚决执行到底。就在这一刻,他站在了十五世同居的起点上,他的勇气、智慧、意志、耐性、魄力在郑氏家族的历史长河原原本本地沿袭了下来,一代代地薪火相接,他们成为一群与时间、毅力竞赛的人。
五世七世同居的大家族并不少见,他们往往被统治者旌表为“义门”,忠孝典范是一定会受到朝廷旌表的,援为社会楷模。历史上一共有194家义门载入正史,著名的有山东台前县同居九世的张家,江西九江同居十三世的陈家,他们同居的历史以及知名度都不及郑家。浦江义门郑氏,跨越三朝十五世,以“孝义”或“孝友”列传载入三朝正史,这简直是一项吉尼斯世界记录。
郑氏家族一路从宋元走来,虽屡遭朝廷旌表,但也未大红大紫,真正将这个家族推向颠峰的是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刚刚建立明朝,他为新朝制订了“以孝治天下”的理念,忠孝是中国封建文化架构中的母子关系,只有遵守孝义的 人才 会忠君,才会忠于国家。他急切寻找这样的家庭和个人作为范本,自然而然地想到了郑氏家族。朱元璋甚至还规定,品学兼优的郑氏子孙可以绕过科举直接入仕,郑家每年可派代表与孔子、孟子、颜回、曾子的后人同时入朝参拜。
每一个朝代都会隆重树立“义门”典范,唐朝旌表“义门”张,宋朝旌表“义门”陈,明朝旌表“义门”郑,明朝初年的郑家达到了历史上恩荣的鼎盛时期。
小小的“郑义门”成为一个国家的精神坐标,这个问题放在国家统治需要的大背景下很好理解,它表明了不同统治者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忠与孝与义是一源之水,家虽小,却是国之根本,只有将家的价值观与国的价值观高度统一起来,才能最大化地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朝廷需要“郑义门”这样的道德标兵,于是他们被一代代地旌表起来,朝廷希望天下人都像他们一样绝对服从指挥,为国家提供了家族生存的蓝本,为国人行为提供效仿的样板。
朝廷旌表郑氏,是一种国家行为,郑氏成为家的代言人,成为统治者的宣传工具,也成为国家推行价值观的试验田,所以历次朝代更迭,但义门郑氏地位待遇始终不变。即使乱兵和暴动者进入浦江县,那一双双血腥的手都不曾推开宅门,他们相互告诫,不得擅自闯入“郑义门”,那是一处神圣不得侵犯的领地,反之将遭受天谴。
师俭堂上挂着一块明太祖朱元璋手书的牌匾“孝义家”,孝友堂上挂着一块建文帝朱允文手书的牌匾“孝友堂”,有序堂上挂着一块朱熹手书的牌匾“忠孝传家”,它们深层次的意义不言而喻,这是郑家思想的核心,构成了他们生存的逻辑,它如巨镜一般照耀着郑氏子孙,简单贴切地教导他们怎么做人。
郑氏家族与朝廷千丝万缕的关系,又有着数量众多的为官子弟,经济上也是富甲一方,这样的家族往往会坐大一方,成为遗祸地方的豪强,严重的将会影响国家社会的安定。但是,从三朝历史记载来看,郑氏家族恪守国法家规,更多的是在地方上担当起了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责。
回顾一下“郑义门”的历史,这个家族从不以强凌弱,一直和官绅、乡邻、佃户之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每年协助官府修筑水利设施,拨出专项的资金用于铺路修桥;每逢稻谷欠收或者青黄不接时,他们设立赈仓,按月救济贫农谷子六斗;开办免费医疗站,为看不起病的乡邻治病,不收取药医费;设立义冢,出资埋葬孤寡老人;十里八乡遇到清官难断的家务事,或者邻里之间的争斗,只要请出郑氏调停,一般都能妥善解决。
这样的义举还很多,郑氏家族经常捐赠库存的白银和粮食,甚至有过毁家赈灾的行为,他们的仁义精神在物资匮乏社会中被极度赞誉,乐善好施也不是他们的一时快意行为,而是郑氏家族600年坚持不懈形成了家族传统,“义”成为郑氏家族最宝贵的家产之一。
动画片《郑义门》观后感
导语:《郑义门》深入挖掘168条家规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家长郑濂的故事为经,以家规为纬,通过《郑浩拒礼》、《俭以持家》等12个生动故事体现“家风”和“规矩”的重要性。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相关观后感。 观《郑义门》有感范文1: “郑家的规矩”,是“郑义门”的精神支柱――长达168条的《郑氏规范》。这部经数代人创制、增删的家训,将儒家的“孝义”理念,转换为操作性极强的行为规范,涵盖治家、教子、修身、处世等方方面面,形成了环环相扣的完整家族管理体系,也成为郑氏族人历世承袭的行事“密码”。 在以明朝“郑义门”为专题的《咱们穿越吧》节目中,以“家风家教”题材,张国立和其他诸位嘉宾以郑氏家族家庭成员的身份感受这一兴盛百年的家族孝义文化。 郑义门,明太祖朱元璋亲赐的“江南第一家”。十五世同居,历经三个王朝,横贯三个多世纪,宋元明三代正史为其列传。至今已经整整闻名了900多年。郑氏家族继承了250多年历史,15代人出了173名清官,促使这个家族延绵不绝、生生不息的灵魂,是它的家规――《郑氏规范》。 目里,于小彤除了和宋小宝等人一起从事收晒谷麦,盘点房间,细数布匹等体力活动之外,还成为家族中的主记,负责掌管家族的钱箱。在担任主记期间,于小彤一直量入为出,兢兢业业,表现出了一个主记应有的职业道德,但是节目组出于制造冲突和增加节目的看点的考虑,再次陷害于小彤:邀请搭档女演员的母亲来到节目里索要五两银子的“穿越费”,宅心仁厚的于小彤不愿意看人为难,最终打开钱箱将银子赠予对方。然而,做了好人好事的于小彤却因为擅自挪用公款而遭到了大家长张国立的杖责。尽管如此,于小彤却并不后悔,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能够帮助一位老人完成任务,自己受到一些责罚算不得什么。在最后一次录制中,张国立要求各位成员背诵《家训》,现场却发现许多嘉宾并不能背出,还乱对口型、试图鱼目混珠,张国立当场发飙,他认为大家录制节目太过玩闹,不够投入。总导演发飙后,现场嘉宾终于认识到了严重性,不但马上端正态度,宋小宝还作为兄长替弟妹们承担了鞭子的惩罚。另外金圣柱作为一个韩国人,这对于他来讲真的是难上加难。幸得可以与兄弟杨旭文一起,两人不仅在劳作间隙、亦或是睡前休息都孜孜不倦的探讨起来,杨旭文一字一句的为金圣柱讲解《家规》的要义以便记忆。两人的行为也充分的表现了“为兄者必爱其弟,为弟者必恭其兄”的良好家训。 经过这期节目,宋小宝等演员纷纷表示深有感触,在沉下心按照家规行事之后,他们都深刻感受到了“郑义门“的传承精髓,感觉经此一事,成长颇大。我想不止对于他们,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次难得的体验,虽说那是明朝时期的家规,但就现在来说依然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最后就以《郑氏规范》来结尾吧: 听,听,听, 凡为子者必孝其亲,为妻者必敬其夫, 为兄者必爱其弟,为弟者必恭其兄。 听,听,听, 毋徇私以妨大义,毋怠惰以荒厥事, 毋纵奢侈以干天刑,毋用妇言以间和气, 毋为横非以扰门庭,毋耽曲蘖以乱厥性。 有一于此,既殒尔德,复隳尔胤。 眷兹祖训,实系废兴。 言之再三,尔宜深戒。 听,听,听! 观《郑义门》有感范文2: “既仕,须奉公勤政,毋踏贪黩,以忝家法。”900年前,以崇尚清廉的家规治家的郑义门,号称“江南第一家”。近日,一部名为《郑义门》的廉政动漫片登陆央视,上演家规里的经典故事。 片子不长,一集十来分钟,共12集。《以法齐家》《家法如山》《教化为先》《俭以持家》《致力为公》《郑浩拒礼》《游街退匾》《正风除弊》《利人利己》等剧集,把“江南第一家”郑氏家族创造15代不分家、3000多人同吃一锅饭的家族传奇,以及一幅幅孝廉文化图景生动地呈现在观众眼前。 “郑家的规矩”,是“郑义门”的精神支柱――长达168条的《郑氏规范》。这部经数代人创制、增删的家训,将儒家的“孝义”理念,转换为操作性极强的行为规范,涵盖治家、教子、修身、处世等方方面面,形成了环环相扣的完整家族管理体系,也成为郑氏族人历世承袭的行事“密码”。 国由家组成,有国才有家。治国从治家开始。 郑沂辞俸促廉、郑崇岳清退贿物、郑殖椭翁肮佟…从家庭角度约束族人为官清正,是《郑氏规范》一大特色。 因为家规传承,郑氏家族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约束力,郑氏族人自觉以家规为尺,注重自我修为,共同缔造着家族的累世繁盛。也因此,《郑氏规范》由明朝“开国文臣之首”宋濂修订完善,被誉为“中国传统家训的重要里程碑”。 在崇尚“家国”概念的儒家文化系统中,郑氏家规承袭的伦理文化、责任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具体投射和浓缩,郑氏族人在时代变幻中始终恪守家族精神,展现着炎黄子孙对民族文化几千年如一日的.尊崇。 郑氏子孙中有173人出仕做官,没有出现过因贪污而遭罢官的现象。郑氏族人勤俭持家、清廉为官的背后,是家风文化的潜移默化使然。在新时代中,在全国党员干部和群众中传播郑氏的廉政文化和良好家风,点亮清廉为官的意识,更拥有振聋发聩的教育意义。 观《郑义门》有感范文3: 郑义门,又称“江南第一家”,位于金华市浦江县郑宅镇,是中国古代家族文化的重要遗址。自北宋崇和元年(1118年)至明天顺三年(1459年),郑氏家族在此合族同居历时340余年,被称做“廉俭孝义第一家”,至今已整整闻名了900多年。长达168条的传世家训《郑氏规范》,被誉为中国传统家训的重要里程碑。其事载入《宋史》、《元史》、《明史》。 廉政动画片《郑义门》共12集,每集时长10分钟,采用古装动漫形式,深入挖掘“郑义门”168条家规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家长郑濂的故事为经,以家规为纬,通过《郑浩拒礼》、《俭以持家》等12个生动故事体现“家风”和“规矩”的重要性。 《郑浩拒礼》篇,讲述了郑家子孙郑浩在担任知县期间,拒绝排场、拒绝礼单,抵挡住了各种诱惑,清廉为官的故事,揭示了“为官者应以报国为本,体恤百姓,不可一毫妄取”的家规;而《致力为公》篇,则讲述了当粮长的郑濂,不卖人情、不受贿赂,秉公丈量所辖区域田地,编制税赋籍册的故事,揭示的是“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的家规。 《郑义门》通过动画的形式,引导党员干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汲取家规家风中的精华,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引领社会风尚,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