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辅导

时间:2024-10-17 20:00:12编辑:小星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十个十个数,认识百的组成,初步感知十进制计数方法。 2.通过百数图,掌握百以内整十数的加减法。 3.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经验和方法认识与掌握百的分拆,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发现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认识百的组成,掌握百以内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软件,百数图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媒体演示装面包,让学生仔细观察一下叔叔阿姨是如何装面包的。 2.出示10袋面包,问学生:一共有几个面包?你是怎么数的? 3.引导学生概括:10个十是1个百。 板书:10个十是1个百。 4.追问:谁知道100里面有几个十? 5.讨论:如何把100这个数放到数位表中呢? 二、展开 出示百数图:你知道这里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点吗? 让学生观察百数图,讨论自己的数法,并交流。 完成右边的练习,并一起朗读。 三、深入 1.在百数图上我们还可以做加减法呢。 2.用教学软件“百数图”依次演示。 3.小组讨论:可以用什么方法做这些题目? (学生可能会说1个十加1个十等于2个十,2个十是20。或者因为1+1=2,所以10+10=20) 4.在小组内交流:50+10=?50+20=?50+30=?50+40=? 5.出示:40-10=?50-20=?70-40=?30-20=?90-50=? 让学生自己讨论出解决这些题目的方法,然后全班进行交流。 6.小结:这些数都是整十数,我们通过自己动脑筋学会了整十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做题目的时候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做。 7.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第4题,比一比谁计算的正确率最高。 做完后,和你的小伙伴互相检查,并说说计算时你是怎么想的? 8.完成第5题前面3栏,要求在计算正确的基础上,比一比谁的速度最快。每一小组全对并且最快的小朋友可以做小老师检查自己小组其他小朋友的完成情况。 9.第5题的后面2栏,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题目中各部分的变化,然后自己再试试看怎么继续编下去。 四、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积极思考,并与小伙伴们进行讨论,学到了很多知识,你都有哪些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在观察、交流的过程中,发现生活中有规律的排列现象。 2.能发现给定事物中的简单排列规律,运用自己的发现解决问题。 3.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身边的事物,发现和欣赏生活中有规律的美。 教学重点: 运用自己的发现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发现给定事物中的简单排列规律,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小朋友们,在讲新课之前,老师想让你们回答一个问题:星期天的时候,爸爸、妈妈都带你到什么地方去呢? (生回答老师的问题,学生可能会说出各种各样的地方,如:游乐园、广场、超市等等。) 哪个小朋友能说一说,我们迁安市都有哪些超市呢?(东安、东购、家乐等等),今天,咱们市又有一家超市开业了,咱们去看一看吧,(出示超市开业的情景图)。 二、教学新课。 1、大家看,来的人可真不少,这家超市给你什么印象?能给大家谈一谈吗? (生回答老师的问题,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超市的布置很有规律,显的很美。引导学生寻找其他的有规律的布置。(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一个小笑脸或小星星给予鼓励。) 2、小朋友们,刚才布置超市的时候,一个工作人员临时有事,可他的工作还没做完,我们帮帮他,好吗?(学生肯定会很乐意帮忙)(出示挂灯笼的图)。教师提出大头蛙的问题,请一名学生帮忙完成。引导学生说出该怎样挂,为什么这样挂。 三、巩固练习。 1、出示练习第一题,说明题意。学生观察图片的规律,然后动手完成贴图片的活动。 2、出示练习第二题,说明题意。学生观察图片上颜色的规律,然后动手完成涂颜色。 3、添加一个课本中没有的题目。如:动物园召开运动会,看!小动物们排着队伍来了,(出示制作的情景图)。咦!怎么这么不整齐?快看一看怎么回事?哦!原来是有的小动物还没来呢?看看还缺谁?引导学生根据已有排列的队伍来判断缺谁,并将小动物的图片贴到正确的位置。进一步加深对本课知识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 教材中的练习题都是以图片的形式出现的。我想,应该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所以,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小活动:小朋友们,今天下午我们有一个表演,我们要先组织一下队伍。哪个小朋友能帮帮老师?教师先排一部分:一个男生一个女生,一个男生一个女生。然后选一名同学帮忙排队,看一看他是否按规律排列。 小结:这节课我们都学到了什么知识?(生谈一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我们发现了生活中有规律的排列能给我们美的感觉。在这里,我想到本单元的教学是让学生去发现有规律的排列,从而发现有规律的美。可是在实际生活中有好多的事物是没有规律的,但他们也是美的,如:彩虹的颜色很美,但它的排列没有课本中这样的规律。在教学中,我们也可以设计一些这样的问题:(出示彩虹图)你认为它美吗?看一看学生的想法。如果他们认为彩虹美,我们可以说明并不是只有有规律的事物才是美的,有的事物没有规律,但他们也是美的;如果有的同学认为彩虹不美,我们可以这样对学生说:说不定将来有一天你能用运用科学知识将彩虹改变成你喜欢的颜色,那就好好学习吧!以次来激励学生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五、布置实践作业。 回家观察生活中有规律的排列,下节课一起交流。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复习认数方面的基础知识,进一步理解百以内各数的含义,强化数数能力以及运用数进行交流的能力。 2、能正确计算整十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以及相应的减法。 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百以内数的含义,运用学过的数正确进行交流、表达。 教学资源: 计数器、钟面、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认数方面的基础知识 1、第1题:看图及计数器,完成填空: ()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 ()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2、第2题: (1)十位上是5,个位上是0的数是()。 (2)个位上是8,十位上是7的数是()。 (3)十位上是(),个位上是()的数是()。 3、第3题: (1)让学生在两分钟内完成这题。 (2)交流:指名几人说说是怎样想的。 二、巩固解决问题的练习,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第4题: (1)实物投影出示表格 (2)要求学生怎样求出括号里的数。 (3)学生计算。 (4)交流。 2、第5题: (1)学生独立计算。 (2)交流: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 三、全课总结,课堂练习 1、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练习: (1)()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 64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98里面有()个一和()个十。 (2)按规律填数: 5、10、15、()、()、30、()、()、()、() 2、4、()、8、()、12、()、()、()、() 50、60、()、80、()、()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统计的过程,掌握统计的方法,会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2、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 进一步使学生掌握统计的方法,体验和感受整理数据的过程。 教学难点 观察统计图,回答提出的问题。 教具准备 投影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 (1)同学们,新年快到了,我们布置教室需要一些气球,你们说是哪种颜色的气球可以多买一些? 红色黄色绿色蓝色 (2)学生自由发言 问:多买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3)让我们来统计一下吧 二、制成条形统计图。 (1)你想用什么方法记录? 红色黄色绿色蓝色 (2)统计,制成统计图 (3)回答问题 1、统计图中可以看出,调查了()名同学。 2、喜欢()颜色的人最多?喜欢()颜色的人最少? 3、如果你们班有一名同学没来,他最有可能喜欢()颜色? 4、布置会场,多买些什么颜色的气球比较好呢? 三、实践活动: 每一位同学调查本组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是什么? 动画片体育比赛电影新闻 做一次统计 四、总结: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5 教学内容: 信息窗3 教学目标: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退位)。 教学重难点: “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 的问题是本课的难点。 教具准备: 挂图、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练习: 25+10= 16+8= 27+7= 15+6= 35-25= 2.20-8=?引导学生初步理解“退位加十”。 二、新授 (一)观察情境图 通过同学们的努力,回收了许多的废旧物,咱们一起来看看统计的结果。 (二)教学红点标示的问题——(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口算) 1.“二班收的电池比一班多几节?” (1)根据这个问题,你能找出哪些与问题有关的信息? (2)你认为可以怎样列算式?(24-8=)算式各部分表示什么意思?4-8不够减,怎么办? (3)你能用学具摆出来吗?同位俩互相合作,在全班进行交流。 (4)你认为可以怎样计算?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5)集体交流,你最喜欢哪种方法?哪一种方法更好?说说理由。 2. 分解法: 摆小棒法: 24 - 8= 16 先摆出24根小棒,把其中的一捆先拆成10根,用14根去减8根,体会退位加十的过程。 10 14 6 (三)教学绿点标示的问题 “二班收的易拉罐比三班少几个?” (1)根据问题能找到哪些有关的信息? (2)怎样列算式?自己解答2.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练习 13-6= 33-6= 53-6= 83-6= 93-6=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自主练习1—5、聪明小屋 教学目标: 巩固100以内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口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聪明小屋是本课难点。 教具准备: 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1 拿出一组练习:45-3= 45-7= 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其他练习自己说一说你是怎样算得又快又正确的? 2.自主练习2:大减价 (1)观察图,说一说图的意思。 (2)你能列出算式吗?说一说你列出的算式各部分含义。 3.自主练习3:踩气球 (1)仔细观察图,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2)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你能解决吗? (3)全班汇报交流。 4.自主练习4 (1)仔细观察图,说一说图中有什么?他们在干什么? (2)指导学生编数学故事,进行交流。 (3)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列算式计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5.自主练习5 (1)说一说图中都有什么?明确图意。 (2)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3)你能解决吗?试着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4)全班交流。 二、聪明小屋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然后填数。 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2017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设计教学过程,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那种远离课标,脱离教材完整性、系统性,随心所欲另搞一套的写教案的做法是绝对不允许的。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欢迎大家参考!   【1】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比较简便,学会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2.在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过程中初步渗透转化为10加几的转化思想,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   渗透转化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   “凑十法”的思考过程。   【教学关键】   把9加几转化成10加几。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小棒、游戏用品。   学具:小棒20根、圆片20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启思   师:今天,钱老师想带一(1)班的小朋友去参观运动会,在出发之前让我先来考考你们。   1.对口令。   复习2、4、5、8等数的组成。   2.10加几的加法。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lO+8  10+9   师:这些都是几加几的算式?   师:小朋友们学得真不错,咱们出发吧!   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   师:我们来到运动会场的一角,你看到了哪些运动项目,分别有多少人参加?先小声说给自己听,再举手汇报。(指名回答)   小结:运动会场里有运动员和裁判员,赛跑组有6名运动员,跳绳组有3名运动员,踢毽组有9名运动员,跳远组有7名运动员。   2.试着说说想法。   师:服务队的小朋友为运动员买了一些盒装饮料,纸箱里装了几盒?散的有几盒?你知道共有几盒饮料吗?(指名回答,板书算式)   师:你是怎样算一共有几盒的?(指几名学生发表看法)   学生中有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   (1)1、2、3……12、13依次数。   (2)从9数到13。   (3)9和4合起来是13。   (4)13可以分成9和4。   (5)先捡一盒放进箱子里,再想“10+3=13”   3.得出最佳方法。   师:小朋友,你们可真会动脑筋,想了这么多的好加法,那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最好呢?为什么?   师:几种方法都很好,不过依次数比较麻烦,9和4合起来是多少一下子很难想出来,先看纸箱本来可以装几盒,这时还是要先把它变成10盒再来想,10加几比较简单。 (演示凑+过程)为什么要拿1个放进纸箱里呢?   我们可以把这种想法用思维图表示出来,把4分解成1和3,1和9合起来是10,再想10+3=13“。   (板书: )   我们的想法在思维图上一目了然。   4.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师:小朋友往运动场上看一看,你能提几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呢?先问问同桌,比一比谁提得多,老师有奖品。   (指名提问题,并发给奖品)   师:刚才小朋友提的问题真棒,我们来共同解决它。   (单独出示踢毽组和赛跑组)问:踢毽组和赛跑组共多少人?   (指名列式,说怎样想的,板书”9+ 6= “)   (展示凑十过程)画思维图:   (展示踢毽组和跳绳组)问:踢毽组和跳绳组一共多少人?   (指名列式,说怎样想的,板书”9 +3= “)   (展示凑十过程)画思维图,   (展示踢毽组和跳远组)问:踢毽组和跳远组一共多少人?   (指名列式,说怎样想的,板书算式9+7=16 )   5.归纳算法特点。   齐读算式。问:算式有什么特点?第一个加数是几?我们叫它9加几。   师:我们是怎样算9加几的呢?都是把9加几变成10加几来算的。 (用箭头将算式和 10加几连起来)   边画边说顺口溜:看大数,分小数,凑成+,算得数。学生齐说后同桌拍手说顺口溜。   6.动手操作。   (1)摆小棒,”左边摆9根红色的,右边摆3根黄色的,怎样列式计算一共有几根小棒?“(实物展示台出示)   (指名列式)师:说说怎样想的?(学生说后,展示移小棒,圈小棒)   (2)摆图片, ”左边摆9个红色的圆片,右边摆7个黄的圆片,怎样算一共有几个圆片?“(指名列式)”说说怎样想的?“   师:把你想的过程在书上填思维图。(指名报答案)   三、巩固新知,寻找规律   游戏:摘苹果。   引导学生观察得数的特点: (先小声说给同桌听)   9+1=10  9+2=11  9+3=12   9+4=13  9+5=14  9+6=15   9+7=16  9+8=17  9+9=18   小结:(1)结果都十几。(2)得数十几中的几比第二个加数少1。   问:这个”1“哪儿去了?掌握这个特点,我们就能又准又快地计算9加几的加法了。   四、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师:老师有几个问题要请小朋友帮助解决。   1.数菠萝。   (大屏展示9个再添5个)问:怎样列式计算一共有几个菠萝?说说怎样想的。(圈住其中10个)   2.数苹果。   (大屏展示15个苹果)问:一共有几个苹果?说说怎样想的(圈住其中10个)   3.数鸡蛋。   (大屏展示鸡蛋图)指导观察:一个鸡蛋箱可以装几个鸡蛋?现在已装有几个了?问:一共有多少个鸡蛋?怎样又快又准地算?(展示移入一个鸡蛋的过程)   4.数蛋糕。   (大屏展示蛋糕图)师:一个箱可以装几个蛋糕?箱子里有几个蛋糕?外面呢?怎样算?(指名列式)(演示凑十过程)   五、全课小结,完善新知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解答这些题比较简便的方法该怎样想? (学生能说多少说多少)   师:对于这些题目,先想到9+1=10,再把第二个加数分成1和几,9加1凑成10, 10再加剩下的数,这种方法叫”凑十法“。”凑十法“非常重要,在以后的学习中还要经常用到。   板书设计   【设计说明】   ”9加几的进位加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96~98页的内容,它是学生掌握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我确立了如前所述的教学目标。   由于一年级儿童认知结构里具体思维是主要特点,他们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印象才深刻,才能运用自如,迁移到8加几、7加几、6加几等20以内的进位加法。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渗透转化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教学关键在于启发学生将9加几转化为10加几,”凑十法“的思考过程(即为什么用”凑十法“和如何用”凑十法“)是本节课的难点。   用什么教学方法才能突破教学难点,把握教学重点,又能让学生多方面得到发展呢?   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性尤其重要,一年级学生思维缺乏独立性,容易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所以我很注意让一切教学活动都有利于学生尽快地形成探索性学习模式,课堂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的陈述,都应该接受课堂中其他人的提问、反诘和推敲,让我们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运用主题图培养学生提出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年级上学期让学生提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需进行引导,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学生在开放性的讨论中架起已知和未知的桥梁,去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让学生在自提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索方法的过程中,发现不同于常规的思维方法和途径,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真正把学生的主体性放在突出的地位。   基于以上所述,我着眼于新旧知识的联系,放手让学生探索学习,将教学过程进行了如下的设计。   首先,在带着学生走向新知之前,再现与新知有关的原认知,复习数的分解和10加几的知识,为将9加几转化为10加几作铺垫。   其次,仔细观察,积极探索。   教学中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举例,学生模仿的消极被动状况。以学生集体的自主观察讨论为主旋律,由学生在主题图中发现数学问题,独立思考与集体讨论,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报告自己或小组研究的结果,表达自己的见解,促进数学交流。   大屏幕显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说说自己观察到运动场上有哪些比赛小组,他们各有几位运动员。小组讨论可以提几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紧接着小组讨论,汇报本小组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列出9加几的.算式,再在一起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运用动画操作,启发学生找到最简便的方法──”凑十法“计算。这样就抓住教学重点,学生自己找要解决的问题并探索解决途径,教师只起引导作用。   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动作,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智力的起点,在引导学生归结算理时,我先让学生摆小棒和圆片,再填写思维图。然后学生小结算法,齐读算式,发现共同点,教学顺口溜: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算得数。   再次,巩固新知,寻找规律。   一年级学生注意不持久,在突破重难点之后,用一个摘苹果游戏,调节学生注意方式,巩固9加几的知识,按规律整理算式,排列算式,观察得数特点,找寻又快又对的计算窍门。   最后,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观察菠萝、苹果图,培养学生看图列加法算式的能力;数鸡蛋、蛋糕是运用”凑十法“于实际生活中,进一步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知识的用途。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主要揭示出9加几的算理,融入转化的学习方法,既突出了重点、难点,又布局合理美观。   总之,这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和操作,积极探索,学习气氛活跃,充分体现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2】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加法的意义,认识“+”号和“=”号,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能通过操作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看图说数字。   2.示图(幻灯片)   师: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画,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了小熊在打鼓。   生2:我看到了5只小动物在跑步比赛,小兔跑在最前面。   生3:我还看到一只小鸟在喊。   师:这只小鸟说了些什么呢?   教师领读,学生读:一二三四五“……   [一幅生动活泼的画面很快吸引了学生,打开”你看到了什么?“这一话题,学生像小鸟归巢一样叽叽喳喳说开了,想表现的欲望非常强。一组朗朗上口的顺口溜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旧知,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这一幅图制作成课件,配以动态展现,效果就更好了。   二、探究新知   1.引题。   师: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这时的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老师反复操作活动片,如右图)   生1:小狗和小猫赶上了小兔。   生2:现在小狗、小猫和小兔排在一起跑。   生3:原来小兔跑在最前面,现在小狗、小猫和小兔一起跑在最前面。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 1只小兔和2只小狗、小猫跑在一起,就是合起来的意思 (老师一边说一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   它们合起来有几只?   生:它们合起来有3只。   师:你们知道这是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认识它。   (板书:加法)   [通过演示,学生发现”1只小兔和2只小狗、小猫跑在一起“,引出”它们合起来有3只“,很自然地产生”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而且使学生明白了加法原来就在身边。]   2.直观演示,感知含义。   师:1只小兔和2只小狗、小猫合起来用数字表示,就是几和几加起来?   生1:1和2加起来等于3。   师:×××同学真聪明!在数学上,1和2加起来,用”+“表示,等于3,用”=3“表示。   板书: 1 + 2 = 3   加号 等号   读作:1加2等于3。   教师领读,学生读。   师:我们今天认识了两个新朋友,你准备怎么记住它们?   生1:加号像一个+字架,等号像一双筷子。   生2:我是这样记的:原来就有一横,后来又有一竖,它们合起来就成了加号啦,上下两横一样长,是相等长的就是等号。   师:同学们的想法形象又神奇。   [学生张开想像的翅膀,提出了那么多新颖别致的想法,有从形象上,也有从含义上的,这不仅对加号和等号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观察画面,体会含义。   让学生看书上气球图。   师:谁来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生:3只红气球,1只蓝气球,合起来有 4只气球。   师:与同桌一边说一边用手势表示,并且讨论怎样列式计算。   根据回答板书:3+1=4。   让学生读一遍算式。   [反思:我觉得这一环节处理得不恰当,教师一步一步牵着学生走,固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对加法已有初步认识,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讨论、探究。]   4.发散联想,理解含义。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生1:我妈妈给我买回1个本子,我爸爸又给我买回2个本子,我一共有3个本子,1+2=3。   生2:我们家有2个大人,1个小孩,一共有3个人,2+1=3。   生3:我们学校一年级有3个班在二楼,1个班在三楼,一年级一共有4个班,3+1=4。   生4:我们教室讲台上面有1盏灯,我们座位上面有4盏灯,一共有5盏灯,1+4=5。   [从学生的回答可以看出,学生学得主动积极,思路丰富多彩,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三、巩固提高   1.动手操作。   (1)第23页”做一做“。   学生一边摆一边说,然后一学生上台在磁性黑板上演示。   (2)看算式,摆小棒。   2+1  1+1  2+2   教师出示口算卡,学生用小棒摆,同桌互相检查。   [教师注重采用多种形式的训练,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过程。练习设计围绕加法认识这一重点,采取摆图片说算式,看算式摆小棒、画填方格、独立笔答、开放题等形式,使学生的知识构建在活动中,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达到了预定目的。]   (3)用5个△摆出不同的加法算式。   学生独立操作,然后汇报。   1+4  3+2  4+1 ……   2.发展题(印发)。   (1)看算式,先画○表示,再填得数(印发)。   ①1+2=□_________。   ②2+1=□_________。   (2)直接填得数   2+1=□  3+2=□  1+3=□   3.开放题:□+□=5。   【设计说明】   ”加法“是在学生认识了1~5的数、比大小、第几、几和几(组成或分解)后进行的,是计算教学的起始课。初步认识加法,知识虽然简单,却对以后的学习计算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教学中,共设计四个环节,层层推进。   1.直观演示,初步感知加法含义;   2.观察画面,体会加法含义;   3.发散联想,理解加法含义;   4.动手操作,巩固加法含义。   首先让学生观察小动物比赛情境,把观察到的在小组内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合起来“就是”加起来“的意思,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探究欲望。接着,通过观察书上”气球图“,同桌一边说一边用手势表示图意,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法的含义,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然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列举用”加法“来表示的事例,增进对”加法“含义的理解,使学生感悟到”加法“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最后是让学生动手摆学具,先是看算式摆,然后是用5个学具摆出不同的加法算式,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意识。 ;


上一篇:北京中环易达设施园艺科技有限公司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