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年抗洪救灾的英雄人物故事200字左右的
『壹』 有谁知道现在抗洪救灾的英雄人物的名字快!快!快!!!! 8月4日,25岁的四会市公安局巡警大队三中队民警王继贤在抢救被困群众中壮烈牺牲。还是8月4日,29岁的广宁县赤坑镇计生办主任马红梅在检查防洪和催促群众撤离的过程中光荣牺牲。 『贰』 98年抗洪救灾的英雄人物故事(200字左右的) 1998年,南方水灾。第一次抢险他就十分卖力,是全营扛包最多的一个人。在险情面前,他不顾危险,亲自扎猛子查堵渗水洞。8月14日,他在荆江大堤上光荣地入了党。 8月17日凌晨,连续奋战14个小时后,他开始感到头昏发热。17日下午,他第一次昏到在地,发烧40℃,被强行送进了卫生队。8月19日,险情又一次出现,李向群拔掉针头,头痛得厉害,他就找了根带子缠在头上减轻疼痛,直到第二次昏倒在地。 8月21日,又一次滑坡出现,李向群见部队紧急出动,躲过值班卫生员,偷乘兄弟连队的卡车赶到现场运沙包,并再次昏倒。随后,他睁开眼睛,挣扎着爬起来,又加入了筑堤行列,最后口吐鲜血,栽倒在地。 8月22日,李向群因极度劳累,离开了人世。 『叁』 1998年抗洪救灾的具体英雄事迹 李向群:真英雄就是在关键时刻为了人民利益勇于牺牲什么才是真正的英雄?真正的英雄就是在平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关键时刻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勇于奋斗和牺牲! ——李向群 [李向群简介] 1998年夏那场令人难忘的抗洪抢险中,英雄战士李向群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置生死于不顾,以其20年的短暂生命和22个月的短暂军龄,谱写了壮丽的人生赞歌,被誉为“新时期的英雄战士”。 1978年出生的李向群生前是广州军区塔山守备英雄团九连战士。他家虽有百万家产,但为追求崇高的人生理想,李向群毅然选择参军之路,由一名普通青年成长为合格战士、优秀士兵和光荣的中国 *** 党员。在1998年长江流域抗洪抢险战斗中,李向群主动报名参加部队的抢险突击队,他带病顽强拼搏,先后4次晕倒在大堤上,被送进医院抢救醒来后,又拔掉输液的针管上堤战斗,终因劳累过度壮烈牺牲。 为了表达对烈士的深切怀念,灾区3万群众自发地赶来参加烈士的追悼会,并在烈士生前抗洪的地方树碑立传。中央军委授予李向群“新时期英雄战士”光荣称号。 [李向群事迹] 抗洪英雄李向群从一名普通的特区青年,成长为一名合格士兵,继而成为一名 *** 员,伴随着李向群迷茫中的烦恼和磨砺中的痛苦的,是他一步步攀登和追求的坚实脚印…… 1996年冬,团荣誉室迎来一群身着崭新军装的新兵。面对英雄部队的历史长卷,和那一张张微微发黄的英雄照片,一位新战士的眸子中闪烁着羡慕。凝视“群英榜”,他冒了一句:“我也会上去的!”新兵营长一愣:“你叫什么名字?”“李向群。”“从哪儿入伍?”“海南大特区!”李向群语气中露着自豪。“像特区的兵,好好干吧!”营长赞许中含着鼓励。 当晚,李向群给自己制订了这样的目标:“队列、射击、投弹……五项训练全部达到优秀成绩。” 真正的蓝图远非笔记本上就能画出。半月过后考核,五项课目中,李向群三项不及格,名列新兵连倒数第二。伏在大榕树上,心比天高的李向群抹起了眼泪。排长周建文使劲拍了他肩头一掌:“如果你觉得自己还是块当兵的料,明天就照着我的样子练!” 负重20公斤的5公里武装越野,是体能训练中最艰苦的一项。周建文让李向群紧跟着自己。跑着跑着,李向群的步子渐渐慢了,忽地瘫倒在地,喘着粗气说:“我实在受不了了,歇会吧。” “这就是运动中的极限,站起来,挺过去,超越它!”排长一把扯起李向群,命令道:“牵着我的衣服继续跑。” 李向群终于跑完了5公里路程。两个月的新兵训练,他成绩全优。一年之后,他的名字果真上了团里的军事训练标兵榜。 磨砺,岂止在训练场。部队提倡士兵不吸烟、不喝酒、不进发廊。从前每天要抽两包烟的李向群,入伍不久就郑重宣布:“今后谁见列兵李向群抽烟,可罚他一个月津贴。” 这一次,李向群真的感受到了锤炼意志的艰难:每当犯烟瘾,他坐立不安,竟将残留着淡淡烟味的手指放在鼻子上嗅。班长王绍心痛地说:“戒烟有个过程,实在难忍就抽一口吧。”李向群摇摇头:“定下的事,咋能说变就变。”他把戒烟的图案用红漆画在了右手食指上,再犯烟瘾时,抬手看到戒烟的图案,连指头也不嗅了。一个月下来,李向群硬是把烟戒掉了。 人生即选择。“选好目标铺好路,走好人生每一步”,不断给自己树立标杆,在艰苦的磨砺中一步步超越自我,就是李向群的选择。事实上,放弃经商赚钱机会和家中舒适的生活条件从军入伍,李向群也正是奔着这种人生的超越来的。 “李向群印名片啦!”不胫而走的传闻传到了连长陈海武的耳朵里。陈连长纳闷:李向群当过小老板,有名片不奇怪,可现在是军人,部队明文规定不准印名片,难道他? 李向群只好向再三查问的连长拿出了几个名片盒。打开一瞧,陈海武吃了一惊:一叠叠名片般大小的纸片上,密密麻麻抄记的是训练要则、军事知识、法律条文、文学常识、格言警句…… 军营浓厚的学科学文化氛围熏陶着李向群,也使他深切地感受到了自身文化素养与将要担负的使命的反差。他在日记中写道:“21世纪是高科技时代,每个人都要为走向新世纪作准备。” 参军不到两年,李向群记下了5万多字的读书笔记。就在奔赴长江抗洪前夕,西南军地两用人才培训中心,给他寄来了法律单科结业证书和优秀学员证书;军营20个月,李向群一步步实现着人生的最大值:两次被评为全团训练尖子,两次被评为“优秀士兵”,一次荣立三等功……直至成为一名党员的8天后,永生在大堤上的他被追授“抗洪勇士”,并被追记一等功。 追寻这位同龄英雄走过的路,广西师范大学的大学生们感慨万千:“他的人生就像攀登一座山,一步步都在往上走,每一步都走得那么深沉、那么坚实。” 作为与改革开放一起长大的新一代,李向群与许多特区青年一样有着开放的个性,遇事喜欢表达见解。刚入伍那阵子,他对诸如不准留长发、不准进地方歌舞厅娱乐等部队规定硬是想不通,当众向连队干部提出质疑。一名班长调走,他甚至提出了民主选举班长的建议。 对李向群这样性格鲜明的年轻人,部队没有采取简单生硬的强制和说教,而是运用润物细无声的办法循循善诱地加以引导。一次强度训练小憩,指导员胡春林说:“谁表演个节目,轻松轻松。”“看我的!”李向群跳进大家围坐的圈子,即兴将手中的手榴弹当“话筒”,让战友们把冲锋枪作“吉他”,边舞边唱:“咱当兵的人,有啥不一样……”战友们前仰后合,训练场上爆出阵阵欢笑声。指导员鼓着掌顺势说:“当兵的人有啥不一样?有严格的纪律、严明的规定,因为我们穿着绿色的军装啊。” 这件事对李向群震动很大。他逐渐悟出了一个道理:军队就是军队,只有把开放的个性融入铁的纪律,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现代军人。 拉练中不慎碰掉群众一个桔子,他在树下的石头上压下了身上仅有的两元钱,担心不够,还把地址留了下来;战友家人遭了欺负,准备回家用拳头解决,他说服战友不要意气用事,并帮助起草了诉讼书,运用法律解决了纠纷。一天中午,连队积肥。李向群与新战士温宝添同一组,沿路扒拉着草丛中的牛粪。烈日当空,臭气熏人,温宝添捂着鼻子说:“脏兮兮的,干脆到老乡家买一担交差吧。”李向群擦着脸上汗水说:“连队规定是捡不是买,再说粪可以买到,艰苦奋斗的精神哪里买呀?你到树下透透风,我来捡。” 在军营大熔炉的不断冶炼中,烙着鲜明时代特点的李向群,思想和行动变得更加理性。 款式新颖的服装在游客纷至的桂林格外抢手,家里开着两处服装厂的李向群对时装很在行,聊天时不免常常议论一番。战友们见他谈得头头是道,好奇地问:你这么有经验,难道不想帮家里推销些服装?李向群一笑:“想倒是想过,可军人严禁经商,我不能犯纪律呀。”这两年,过去生意场上的几个朋友多次让他在部队驻地联系客户,许愿利润分成。可是李向群反复给他们讲部队纪律,就是没帮这个忙。 正是胸中装着铁的纪律,即使可以通融的特殊时期,李向群也决不违反规定。 战胜了长江第五次洪峰,团里安排连续奋战了4天4夜的九连就地休整。班长王绍带着全班,到南平镇打扫卫生,李向群负责的那一段正好有一家发廊。见解放军帮他们做好事,热情的老板非要免费给他洗头,李向群摆摆手。老板似乎看出了他的心思,劝道:“抗洪抢险特殊时期嘛。”尽管好几天没顾得上洗澡,头皮也痒痒的,但部队纪律不容他半点违犯。他谢绝老板的一片好意,又埋头扫了起来。 高建成,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高炮团225营一连指导员。原为空军某部飞行员,后因健康原因来到高炮部队,成为一名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者。1998年8月1日,随部队参加抗洪抢险,在湖北省嘉鱼县洲湾地段抗洪时,高建成为抢救战友光荣牺牲。 1998年8月1日,高建成和战士们吃过晚饭,正象往常一样召开有关抗洪抢险的例会。突然,一阵急促的电话 *** 响起,湖北省防总指挥部命令:洲湾中堡村堤垸发生严重管涌,部队火速赶赴抢险。 接到命令不到3分钟,168名官兵就踏上5部大型牵引车,向险堤急驶而去。洲湾距武汉市仅120公里,长江在这里来了个急转弯形成了状如握拳、面积约15亩的垸,这里居住着两个镇的五万多名群众。在洪水到来的危急时刻,全体官兵只有一个念头:尽快赶到险段,救民于危难。 车越往前行,路面上的水越多,车队两旁都是成群结队向后撤退的群众。高建成看到人群中一位老大爷和一位老大娘互相搀扶着,颤微微挪不动步,立即停车将两位老人扶上车来。20时30分,车队距离洲湾堤坝只有100多米时,因多日浸泡变得松散的大堤,在管涌的压力下轰然决口,落差近10米的洪水裹挟着泥沙以排山倒海之势汹涌而来,冲撞着一部部大块头的牵引车。激流中,牵引车剧烈摇晃。高建成高声叫道:“不要慌!快解背包带,把车连在一起!”在他的指挥下,战士们迅速展开自救与互救。突击队员脱下救生衣穿在不会水的战士身上。高建成带领战士爬上车顶,解下背包带与前面一连连长黄顺华带队的车连在一起。由于高建成所在牵引车已开始倾斜,高建成命令车上的战士和老百姓顺着背包带迅速转移到黄连长的车上,高建成最后一个离开后,车子即被洪水吞没。 此时,黄连长看到高建成脸色发青,知道他几天来一直带病扛沙包筑堤坝,身体极度虚弱,便不由分说将一件救生衣套在他身上。高建成扭头看见不会水的新兵赵文源正不知所措,便一把脱下救生 衣套在他身上,并叫过一个会水的班长说:“快带他到树上去!” 滔滔激流中,高建成和黄顺华带领战士们将背包带拴在一起,大家 向树上转移。 肆虐的洪水还在疯狂上涨,高建成一边组织疏散战士,一边不 断大声喊着:“同志们,不要惊慌,有我和连长在,有党员干部在, 就一定要保住战士们的生命,就是牺牲我们也要保住大家。”突然 一阵浊浪涌来,高建成被掀入激流之中。漆黑的夜色中,高建成在 激流中飘游着,多日的劳累和病痛使他疲惫不堪,按他的水性他完 全能够游到旁边的树上求生,但他没有,考虑到水中可能还有战友 和群众,他边游边开始寻找,他喊道:“水中有人吗?”突然,身 边响起微弱的 *** 声:“我是一连的刘楠。”高建成奋力游到他身 边,告诉他:“我是指导员高建成,别慌,跟我来!”一只大手抓 住了刘楠的胳膊,高建成拖着刘楠游近了树丛。此时,刘楠已无力 爬到树上,高建成也筋疲力尽。他和刘楠在水中时沉时浮。高建成 边游边鼓励小刘:“一定要顶住!”正说着,一个浪头打来,高建 成借势用肩膀把刘楠顶到树上。刘楠高喊着:“指导员,太危险, 你也上来吧!”高建成摆了摆手,再次游向激流中寻找落水的战友。 “救救我!”高建成循声游去,一把抓住正在下沉的13班战士何董 华的手,拖着小何不顾一切地游着,一米、两米……终于游到了一 棵树旁,虚弱的小何被高建成猛力一推,就势抓住了树枝。而小何 回过头寻找指导员时,只看见他的头和手露了一下,便被洪流裹挟 而去。 8月3日中午时分,在距洪水决口3公里处,高建成的遗体被打 捞上来。为了抗洪,为了战友,高建成毫不犹豫地献出了自己33岁 的青春年华。 9月4日,中央军委授予高建成“抗洪英雄”荣誉称号命名大会 在京隆重举行,向烈士的妻子鲁蓓颁发了授予高建成的一级英模奖 章,总政治部主任于永波宣读了 *** 主席签署的中央军委授予高 建成同志“抗洪英雄”荣誉称号的命令。大会还号召全体指战员向 高建成同志学习
1998年抗洪救灾英雄人物事迹?
1、李向群 李向群(1978--1998)新时期英雄战士。 海南省琼山市人中国人民 *** 第41集团军121师361团9连战士。 1996年12月参军。 *** 员、在1998年伟大的抗洪抢险斗争中英勇献身。 1978年出生的李向群生前是 *** 塔山守备英雄团九连战士。 他家虽有百万家产,但为追求崇高的人生理想,李向群毅然选择参军之路,由一名普通青年成长为合格战士、优秀士兵和光荣的中国 *** 党员。 在1998年长江流域抗洪抢险战斗中,李向群主动报名参加部队的抢险突击队,他带病顽强拼搏,先后4次晕倒在大堤上,被送进医院抢救醒来后,又拔掉输液的针管上堤战斗,终因劳累过度壮烈牺牲。 为了表达对烈士的深切怀念,灾区3万群众自发地赶来参加烈士的追悼会,并在烈士生前抗洪的地方树碑立传。 中央军委授予李向群“新时期英雄战士”光荣称号。 2、高建成 湖南省湘阴县人,1965年10月出生于湘阴县南湖镇一个农民家庭。 自幼热爱学习,品学兼优。 1984年9月湘阴县四中毕业,被选入空军飞行学院读书,毕业后分配到武汉空军某高炮团。 历任排长、助理工程师、连副指导员、指导员等职,被授予上尉军衔,是人民军队新时期军事政治建设中涌现出来的一名优秀基层干部。 在14年军旅生涯中,他学习刻苦,工作扎实,作风优良,品德高尚,先后3次受到部队嘉奖,6次被评为优秀党员、优秀党支部书记。 1998年夏,长江流域遭受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 7月27日,他所在的空军某高炮团奉命奔赴湖北咸宁地区执行长江干堤抢险护堤任务。 出发之前,他在写给老母亲的信中说:“妈,我马上就要带兵执行抗洪抢险任务了,现在家里置了新房,等我抗洪胜利回部队后,便利用休假的机会接您老人家来住,让您老人家和我们一起生活,享受晚年幸福。” 他率领战士们按时奔赴指定位置,立即投入嘉鱼县邱家湾抗洪抢险战斗。 他不顾连续几天高烧不退,身先士卒战斗在第一线。 8月1日晚,他率部转战牌洲湾参加抢险战斗。 急行军中,长江大堤突然决口,连队突遭洪水袭击,四五米高的巨浪扑面而来。 在紧急关头,他不顾个人安危,沉着镇定,迅速组织抢救遇险群众和官兵。 救生器材不够,他立即脱下救生衣硬塞给新战士赵文源穿上。 被迫弃车转移时,他坚持最后一个离开。 在与洪水搏斗的两个多小时里,他连续不断地进行现场鼓动,高喊:“有党员和干部在,我们一定能够冲出去!” 他奋不顾身,先后救出8名群众和战士。 8月1日夜里21时以后,洪水越来越大。 他和连长决定,把两颗树留给几位体弱的战士,而把死亡的危险留给他们自己。 他用尽力气将正在水中挣扎的新战士刘楠推到一棵大树边,自己却被一个巨浪卷走,壮烈牺牲。 3、张国兴 1972年张国兴出生于河北晋州普通职工家庭,1989年初中毕业后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报名参军。 父亲因心疼儿子怕受苦一直反对,为此,张国兴绝食 *** ,一周后,父亲只好成全儿子,自此张国兴踏上了从军的道路。 1998年,长江发生了自1954年以来的又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全国共有29个省(区、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受灾面积3.18亿亩,成灾面积1.96亿亩,受灾人口2.23亿人,死亡3004人,倒塌房屋685万间,直接经济损失达1666亿元。 当初九江城决口,张国兴所在集团军222名突击队员被紧急调遣飞赴九江,张国兴做为运用“钢木土石组合坝”的技术骨干,指挥全连44名官兵运用“钢木土石组合坝封堵决口技术” 经过连续4天4夜奋战,成功封堵了江西九江决口。 创造了中国抗洪史上的奇迹,当时的国务院朱总理站在大坝合龙处,高度赞扬这支堵口技术突击队,“在关键的时候,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向广大官兵致敬”。 4、彭荣华 1998年,暴雨一场接一场。 黄陂县横店乡的梅包子湾河水猛涨。 到晚上,有些人家里已开始进水。 怎么涨这么快?梅包子湾组长彭荣华到村民彭志东的店里买烟时发现了险情:村里一座石墩桥的桥孔被洪水裹挟的水草树枝堵塞! 彭荣华对彭志东说:“如果桥不倒,上游的村民就要受淹;如果桥一倒,下游的村民将要受淹。 快,你帮我来疏通!” 彭荣华和彭志东来到桥下,彭荣华让彭志东在岸上帮忙。 他自己跳进急流里,倚靠在阻水墩上用手一把一把地清除树枝和杂物。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奋战,桥孔基本疏通,水也渐渐退下。 彭志东的妻子见二人半天没回,就打手电来到桥上。 她对彭荣华喊:“华子,危险!”话音未落,彭荣华抱着的石墩突然断裂。 彭荣华随石墩被急流卷走。 彭志东跳入河中,但没有抓住彭荣华。 一整夜,村里的男子在水退后的下河进行拉网式打捞;妇女们则在岸上呼喊,仍没有找到彭荣华。 直到第2天下午才在离石桥30米的下游找到穿着雨衣缠着水草的彭荣华的遗体。 彭荣华的牺牲使梅包子湾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在外打工的村民都纷纷赶回村里为他送葬。 5、嵇琪 嵇琪,是一名中国军人,同时也是一位抗洪英雄。 他在1995年12月报名参军入伍,后来因在抗洪中的突出表现,2000年2月21日下午, *** 授予某部修理连战士嵇琪“新时期硬骨头战士”荣誉称号,战友们则称他为“抗洪铁人”。 嵇琪是在1998年10月从长江抗洪前线凯旋不久被诊断为恶性脑瘤晚期的。 在与那场特大洪水搏斗的40多个日日夜夜里,这位硬骨头战士曾10次晕倒在大堤上,5次被抬进临时救护所。 每次从昏迷中醒来,他总是不顾劝阻,继续投入抢险战斗。 抗洪中,嵇琪是连队唯一一个在“水线”入党的战士,并荣立三等功。
98年抗洪是牺牲的战士高建成,子女如今生活如何?
一首慷慨激昂,激荡人心的《出塞》表达出了徐锡麟的爱国情怀和悍不畏死的军人情操。两千年前的马援说“大丈夫就应该战死沙场,用马皮包起来安葬,怎么能死在床上呢”。有一首军歌《战士就该上战场》里面有一句是这样唱的“只要祖国一声呼唤,唱起战歌奔前方。”军人就应该上战场,在这样的和平年代里战场不是枪林弹雨,而是洪水、地震、瘟疫,98年那场大洪水,滔滔华夏,令无数人流离失所,为挽救更多的生命,又有无数的战士投入到这场与天斗、与洪水斗的抗战当中去。高建成就是其中一个。高建成的故事1965年10月,湖南湘阴县南湖镇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诞生了一个男娃,他的名字叫高建成。高建成家里本不富裕,父母亲都是田里的农民,靠着家里的几亩地来实现温饱,知道家里的条件不富裕,高建成特别努力,再加上他自己热爱学习,所以他的成绩给了他父母很大的安慰。高建成中学毕业后被因成绩优异选入空中学院读书,那时候学校是包分配的,他毕业后被分配到武汉空军某炮团。优秀的成绩并没有让他骄傲,更是勉励他的动力,从排长到指导员,一次次的证明他的勤劳好学,工作扎实。他本拥有非常好的前景,却因为98年那场洪水改变了他的一生。滔滔洪水1998年长江决堤,长江下游的百姓、农田、房屋都面临着淹没的危险。房屋没了还可以再造,农田淹了还可以再种,万一人没了希望也就没了。在这紧急关头,高建成临危受命到抗洪抢险的一线战场上去。临行前他给家里写了封信,信里是这样说的“妈,我马上就要带兵执行抗洪抢险任务了,家里置了新房,等我抗洪胜利回部队后,便利用休假的机会接您老人家来住,让您老人家和我们一起生活,享受晚年幸福”,可谁知,这一去便成了永别。1998年8月1日,33岁的高建成带领着人民子弟兵前往簰洲湾进行抢险战斗,意外来的这么突然,行军途中突遇长江决堤,洪水滚滚袭来,高建成没有乱,面对数米高的巨浪,沉着应对。高建成是一个有担当,具有牺牲精神的人。面对汹涌的洪水,即便是救生器材不够,也不会置手下的战士于不顾,他把自己身上穿的救生衣脱下来给新战士穿。情况凶险被迫转时,他坚持最后一个走,不放弃任何一名群众和战士。与洪水博斗过程中,先后救出八名群众和战士。洪水肆意横流,似乎一定要给高建成某种教训。这天夜里九点多,洪水越来越大,他把新战士推到一棵大树上,自己却被巨浪卷走。他把希望给了新的战士,把危险留给了自己。他这种牺牲精神感动了“上层建筑”,感动了全国人民,更感动了他女儿。英雄儿女她女儿当时只有四岁,对牺牲没有太大的概念,那时候的她只知道她的爸爸再也不会回来了。作为英雄后代,身上难免会被贴上烈士家属的标签。随着高洁缘渐渐长大,特别是青春期的高洁缘,跟大多数九零后一样,喜欢火星文、崇尚个性,有自己的审美观。可抗洪英雄高建成的女儿这个身份,让高洁缘很难接受。她情愿不要这个身份,她多想自己父亲不是军人,没有参加那场抗洪战役。从小就有不少人在她身边说:“父亲是舍身救人的大英雄”,可是,那又怎么样呢?看着别的女孩每天放学都有父亲接送,别的女孩都能来参加家长会,心里一阵酸楚。她不愿意参加任何形式的抗洪纪念,不想了解98年这段抗洪历史。只能在无数个夜晚,心中呼喊着父亲。2012年高洁缘面临着高考,面临着人生重大的选择,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高洁缘无不例外的表现出青春少女的迷茫。似乎冥冥之中注定,或是有父亲在天上指引,高洁缘回到了父亲的老部队,巧的是那天有老战士报告活动,她在现场听了一场。回来后跟母亲说,她决定要报考军校。高建成女儿现状听闻高洁缘要报考军校,她妈妈流下了眼泪,其实她妈妈一直在等她做这个决定,她坚信爸爸也希望她这样。读军校的几年时间,高洁缘释怀了,她读懂了父亲的那种舍生取义的精神,明白了作为一名军人的使命和革命意志,明白党旗下的誓言是需要用血和生命来承诺的。当她第一次穿上军装、第一次进行体能训练、第一次使用武器等等,这都是她涅槃重生的开始。她明白自己该追寻什么样的人生,要走什么样的路,逝去的父亲就像一盏明灯,照亮着她指引着她前行。高洁缘从军校毕业后,主动申请调回了父亲之前所在的部队,她站在父亲的雕像前告诉他,她继承了父亲的遗志,准备完成父亲未完成的事业,她站在父亲的塑像前,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爸爸,我来了,我要穿好这身军装,走完您未尽的路”。她用十八年读懂了她爸爸,也用十八年找到人生方向,作为英雄的后代,她并不想大家忘记那场滔天洪水是怎么肆虐百姓,更不想大家忘记为了这场洪水所牺牲的英雄。她加入了老战士报告团,和老战士一起,为大家讲述当年抗洪战斗抢险的故事。老战士报告团是退休老红军、老八路、老战士组成的志愿组织,奔波合国各地,讲述军营里的故事,弘扬革命精神,高洁缘是这些人当中第一个九零后成员。
98年抗洪,年仅33岁的战士高建成壮烈牺牲,如今子女过得怎么样?
自古以来,军人的归属就是战场。在这样一个和平年代里,战场虽不再是战火纷飞,但依然需要战士的奉献,甚至是生命。今天我们要谈的便是一位牺牲在洪水战争中的普通战士高建成。98年的洪水气势汹汹,战士们在与洪水抢人的时候,也有许多战士因此搭上了自己的性命。而高建成就是其中一个,那时,他才33岁,他的女儿也才4岁。那么,如今他的儿女都过得如何呢?正文1965年10月,高建成出生于湖南省湘阴县南湖镇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的家境不算好,父母亲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靠着几亩地来实现温饱。但高建成却很懂事,一直以来,他努力刻苦地学习,把学习当成一种热爱,因此,成绩在同龄孩子中尤为突出,这成了父母亲的骄傲。中学毕业后,因为成绩优异,高建成竟直接被选入桂林空军学院。他从未有过一丝懈怠,也从未因自己的成绩好就过于骄傲。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武汉空军的一个炮团。到了这儿,他也不敢松懈,从排长到指导员,他一步步地脚踏实地走上了更高的位置。他吃苦耐劳,勤奋好学,本来应该拥有非常广阔的前景,但意外总是来得那么突然。1998年的特大洪水,长江决堤,长江中下游的房屋、良田都有被冲毁的危险,百姓面临着流离失所。高建成临危受命,誓要与洪水抢人。8月1日,高建成便带着队伍来到的救灾的第一战场。面对来势汹汹的洪水,他丝毫不慌张,总能沉着应对。在行军途中,他们一行人突遇长江决堤,洪水像要吞噬一切似的,朝他们滚滚而来。四五米高的巨浪打在他们身上。他不顾个人的安危,将自己身上的救生衣脱下给了新来的战士赵文源。在转移过程中,他始终记得自己是一名党员,一名战士,更是战士们的希望。正因为有这样的信念,高建成选择在转移是自己走在最后,他希望确保每名战士的安全,却独独忘了自己。面对如此恶劣的环境,他临危不惧,不停地给战士们加油打气。在这场战役中,他先后救出了8名群众和战士。随着洪水的气势越来越大,他把面前的两棵树留给了体弱的战士们,把危险留给自己。当他拼尽全力把一名正在水中挣扎的战士带到树旁时,一个巨浪瞬间吞噬了他的生命。33岁的他就这样永远沉睡在了那滔滔的洪流中。记得他接受任务后,给家里人写的信上说:家里置了新房,要接母亲来安享晚年。可谁知,这封信竟成了遗言,母亲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一次竟是永别。而他的女儿也才4岁,此时的她也不知道自己再也等不到爸爸了。随着时间的流逝,高建成的女儿高洁缘也已经长大成人。从小,她一直被贴上英雄后代的标签,但她却想摘下这个标签。尤其是青春期的她,宁愿父亲只是一个普通人,能陪伴着她成长,她多想和父亲说说话,看着别人都有爸爸接送上下学,心里只能默默懊恼自己为什么不能有爸爸。2012年,高洁缘面临着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也许是冥冥之中的安排,她来到了父亲的老部队,在那里,她听了一场老战士报告活动,似乎是突然读懂了父亲,她决意要报考军校。她的母亲也感到欣慰。在读军校的几年时间里,高洁缘越来越明白为何她的父亲会做这样的选择了,她第一次真正读懂父亲身上的精神。当她第一次经历了以往父亲所经历的,她更加明白了身上军装的意义。从军校毕业后,她申请回到了父亲的老部队,站在父亲的雕像前,她说:“爸爸,我来了,我要穿好这身军装,走完您未尽的路。”结语高洁缘用了十八年,终于读懂了父亲,也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她参加了老战士报告团,向大家讲述身边的英雄故事。这一次,她想要好好地做一名红色基因传承人,也想成长为父亲心目中女儿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