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

时间:2024-10-05 19:09:37编辑:小星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四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积累词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   3、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教学重点:   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领悟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领悟说明文的表达方法;了解点光源、散射、日晕等词的大致含义。   教学关键:   读懂课文内容,弄清灰尘的两面性。   教学用具:   自制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抹一把黑板边缘,将手掌面向学生问:“同学们请看,老师手上沾的是什么?”(灰尘)灰尘到处都有,我想问问大家,你喜欢灰尘吗?(不喜欢或喜欢)说说理由。   预设:妈妈每天都那个抹布擦呀擦呀,要是没有灰尘,妈妈就不会那么累了;每天早晨,值日生来到学校第一个任务就是抹门格,抹窗台,然后还得抹地,如果没有灰尘,我们值日就省事多了;我们吃剩的食物,不能放在餐桌上,必须放在冰箱里或壁橱里,否则,灰尘就落在食物上,人吃了就会得病,如果没有灰尘,人类会减少许多疾病……   师:看来,这灰尘还真是让人讨厌的东西,它有碍环境,危害人类健康,因此,古往今来,人们总是“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知道什么意思吗?(经常擦拭灰尘,使物品不沾染尘土。)可是,假如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情形呢?   二、新授:   本组元的四篇课文都是说明文,这是这一组元的最后一篇说明文,请大家回忆学过的三篇说明文,你都掌握了哪些说明方法?   1、课件出示5句话,让学生判断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不少人看过大象,都说大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作比较)   夹丝玻璃非常坚硬,受到猛击仍安然无恙,即使被打碎了,碎片仍然藕断丝连地粘在一起,不会伤人。(做诠释)   玲珑的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精神。(打比方)   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列数字)   夹丝网防盗玻璃,博物馆可以采用,银行可以采用,珠宝店可以采用,存放重要图纸、文件的建筑物也可以采用。(举例子)   2、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看阅读提示,向我们提出了哪些阅读要求?   课件出示:   (1)默读课文,说说灰尘有哪些特点和作用?   (2)作者是怎样说明这些特点和作用的?   3、按照阅读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学课文,自学之前,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在书中作批注,不懂的问题可以在小组里交流。   4、交流反馈:点拨:   大小:灰尘颗粒的直径一般在百万分之一毫米到几百分之一毫米中间。(用一个词概括:细小极小微小)(列数字)人眼能看到的灰尘,是   灰尘中的庞然大物,细小的灰尘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见。(作比较)   散光:使强光变得柔和(指名板书:散射光线使强光变得柔和使人睁不开眼睛)   “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睁不开眼睛。”作者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假设)(作比较)   用“假如——”的句式,概括灰尘的特点和作用。(假如灰尘没有散射光线的特点,阳光将变得更加强烈,使人睁不开眼。)   根据课程标准对略读课文的要求,我仔细地研究了教材,教学设计特点如下:   1、紧紧围绕课文导读提出的学习目标,说说灰尘有哪些特点和作用,在和同学讨论一下,作者是怎样说明这些特点的。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小组可以讨论、交流,灰尘的特点和作用,学生可以随意板书,体现他们是学习的主体。   2、根据学生的板书,结合学生的汇报,弄懂灰尘的特点及作用,仔细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3、根据内容的需要,恰当地运用课件,让学生模糊的概念更清晰化。   4、课后拓展效果非常好,即使对文本的补充,也是对学生掌握说明方法的一个检验。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正确读写“然而、面临、颗粒、来源、漂浮、削弱、柔和、性能、依附、稳定、朝晖、单调、湿漉漉、古往今来、庞然大物、气象万千”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3、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   4、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和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明白灰尘与人类的关系,懂得任何事情事物都有两面性。   【教学准备】   媒体资源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诗句:古往今来,人们总是“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读一读,谈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古往今来”是指从古代到现在;“拂拭”是指弹掉或者擦掉灰尘,“勿”是“不要”的意思,“尘埃”就是尘土。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从古代到现在,人们总是经常擦拭灰尘,使(物品)不沾染尘土。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灰尘有哪些危害?   3、假如没有灰尘,人类和自然界将会怎样?   二、初读课文,梳理内容   1、大声朗读课文,思考:没有灰尘行不行?   2、边读边画出生字词,教师出示生字词。   3、指名带读生字:勿 尘埃 拂拭 饱和 依附 湿漉漉 朝阳 日晕 单调   4、接下来我们随着范读进一步学习本课生字词。教师播放媒体资源   三、精读课文,自主学习   1、默读课文,看看灰尘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2、小组内部讨论,之后全班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总结。   灰尘的特点作用说明方法细小削弱阳光列数字、做假设易吸收光波较长的其他色光使天空呈蔚蓝色做假设具有吸湿性调节气候、气象万千做假设   4、学习这篇课文,你学会了哪些说明方法?   四、明白道理,拓展思维   1、从灰尘的危害和作用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灰尘太多确实会污染环境,但适量的灰尘存在,对大自然和人类都有好处。   2、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也像灰尘一样,具有两面性,举例说明。如电视,网络,游戏……   3、小练笔:根据课文和自己掌握的资料,以“我是灰尘”为题,写一篇小短文。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 篇3   学习目标   ①认识4个生字   ②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灰尘的特点和作用,学会辩证的看待事物。   ③巩固本单元学到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   领悟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收集资料了解灰尘与人类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教师说:“平时屋里有土可不太舒服,我想大家一定和我一样都讨厌灰尘。那假如没有灰尘是不是很好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2课《假如没有灰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①朗读课文,读完说说没有灰尘行不行?   ②出示生字生词指明带读:勿 尘埃 拂拭 饱和 依附 湿漉漉 朝晖 日晕 单调   三、依照提示,自学讨论   ①指明读阅读提示。   ②先默读思考:灰尘有什么特点和作用,然后与小组同学讨论,作者是怎样说明这些特点和作用的?   ③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灰尘的特点   灰尘的作用   使用的说明方法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 篇4   【学习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灰尘的特点和作用,学会辨真地看待事物。(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3、了解可闻所用的说明方法。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收集资料了解灰尘与人类生活的联系:   3、查字词典,理解意思:   勿、尘埃、拂拭、饱和、依附、湿漉漉、朝晖、日晕、单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教师走进教室,连续地咳嗽,手在空气中扇着,然后说;“屋里有土可太不舒服,我向大家一定和我一样都讨厌灰尘。那假如没有灰尘是不是很好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2课《假如没有灰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朗读课文,读完说说没有灰尘行不行?   2、边读边画出生字词,读一读体会在课文的意思。   3、出示生字词指名带读:   勿、尘埃、拂拭、饱和、依附、湿漉漉、朝晖、日晕、单调。   三、依照提示,自学讨论   1、指名读阅读提示。   2、先默读思考:   灰尘有什么特点和作用,然后与小组同学讨论作者是怎样说明这些特点和作用的。   3、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灰尘的特点   灰尘的作用   使用的说明方法   细小削弱阳光列数字、做假设 易吸收光波较长的其他色光使天空呈蔚蓝色做假设 具吸湿性调节气候、气象万千做假设   教师巡回指导,特别是昆较大的小组,及时表扬合作好的小组。   四、全班交流,点拨指导   小组汇报时,要通过读表现出灰尘的特点和作用,学生评读。   五、小结感悟,延伸拓展   1、指名读3、4、5自然段最后一句话,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人们看成废物的东西都有其不容忽视的存在价值,要正确认识。   2、你还了解生活中那些被看成废物的东西,又怎样的价值?   3、交流课前查的资料:   说说灰尘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和积累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段落,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对比写法作用。   3、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教学重、难点: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体会对比写法的作用。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和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1、请同学们说说灰尘有哪些危害。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注意字的读音。   1、指名轮流读课文。   2、正音:模样(mú)尘埃(āi)直径(jìng)削弱(xuē)散射(sǎn)   朝晖(zhāo) 干涸(hé) 可恶(wù) 恶劣(liè)   三、理清课文思路,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想每个自然段写什么?(填表)   出示:   灰尘虽然令人讨厌,但人类却离不开它   小小的灰尘主要来自   灰尘能   灰尘能   灰尘能   灰尘能   灰尘的作用告诉我们:   2、看表默读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灰尘令人讨厌,人类却离不开它。   第二段(2)小小的灰尘来自土壤和岩石。   第三段(3—6节)灰尘的作用很大。   第四段(7)灰尘的作用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向我们介绍了灰尘的有关知识及其作用。)   四、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1狼狈bèi擦拭shì请勿打扰wù尘埃āi削弱xuē朝晖huī循环xún厌恶wù裂开liè讨厌tǎo   环境jìng气候hu飘荡piāo   2重点指导候晖境裂   3多音字 wù(可恶) xiāo(削皮)   恶è(恶狠狠) 削   ě(恶心) xuē(削弱)   五、再读课文质疑: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六、作业   1抄写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深读感悟,体会对比写法的作用。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板书课题   1、板书课题:没有灰尘行吗?   2、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课文学习说明方法   (一)第一段   1、齐读分层两层间是什么关系?(转折)   2、再读体会开头以问句设疑发人深思引发读者阅读兴趣   (二)第二段   1、指名读划出文中写灰尘的句子   2、生字比较:①灰尘很小很小。   ②灰尘的颗粒的直径一般在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毫米之间。人眼能看到的灰尘,已称得上是灰尘中的庞然大物了;细小灰尘只有再高倍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A能用①代替②句吗?   B②句是怎样写出灰尘“小”的?(指出说明方法)   “直径十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毫米之间”(列举数字说明方法)   人眼看到的是庞然大物;高倍显微镜才能看见(对比的说明方法)   C体会说明的好处:   更具体真实地突出事物的特点,增强可信度   D练习朗读背诵   (三)第三段   1、默读3—6自然段,画出第三段和第五段的最后一句话联系课文内容,想想这两个意思是怎样写明白的   2、小组讨论交流   3、指名回答师适当点拔   ①()灰尘()吸收太阳的光线,()反射太阳的光线,(),太阳的强度削弱了   ②因为大气中有了灰尘,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第三自然段采用对比方法写出灰尘能使太阳光变柔和这一作用   4、小组讨论学习第五自然段是怎样把最后一句写明白的。   5、自学第四,六自然段,体会作者是怎样说明灰尘的作用   6、指明朗读第三段   (四)学习第三段   1、齐读   2、灰尘的作用告诉我们什么?   三、总结全文   1、通过本文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你学会了什么说明方法?   四、作业   1、练习背诵最后一自然段   2、运用说明方法仿写一个事物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练习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知识拓展,练习写话。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听写词语   恶劣 狼狈 擦拭 尘埃 削弱 朝晖 裂开   2填空   如果没有灰尘,阳光将_________,天空将________大自然__________,地球上的水将________。因此,______________   二、指导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1指名读自由读齐读   2练习指名背诵   3检查背诵情况   灰尘的作用告诉我们:_________,被人们称为“废物”的东西,往往有_________。灰尘虽然________,但_____。然而,如果人们不注意保护环境,_______,则又令_______。这对当今世界来说,是个____________。   4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具有两重面性,举例说明   ①如鸟粪、电视、网络……   ②练习说话   ③试着写话   ④交流、师点拔   板书设计:   假如没有灰尘   大小及来源列数字   使阳光变柔和   作用使天空呈蔚蓝 对比   形成气象万千的景色   保持良性循环 (说明方法)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 篇6   设计理念:   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课内阅读教学同课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让教材成为一个例子,让学生的阅读能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地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2、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   3、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自读自悟,理解内容并尝试着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辨证地看等问题的能力,养成学科学,用科学的好习惯。   课前准备 :   布置学生查找有关灰尘的资料。   教学流程:   一、联系实际,创设情境   1、师:(板书:灰尘)看到这两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2、师创设情境   (作倾听状)咦,你们听到什么声音没有?我听到了,呜……有人在哭,边哭还在边诉说呢。“我是小小的灰尘,今天,有人把我告上了法庭,说我脏,还说我携带病菌,传播疾病,危害人类健康,自然法庭判我有罪,要把我驱逐出地球大气层,三十分钟之后宣判。呜……我可不想离开呀,有谁能帮帮我呀?我该怎么办呀?呜……”(停顿一下,面向学生)孩子们,你们觉得灰尘应该被驱逐出地球大气层吗?为什么?   预设:有两种观点:   1、该,   2、不该。   现在我们就模拟组成一个法庭,再次审理灰尘一案。愿意当原告及其律师的请到左边来,愿意当被告或是被告的辩护律师的请到右边去。剩下的同学当陪审员,我来当这个法官怎么样。不过要扮演好这些角色可不容易,你们说话得有理有据,得把我——自然法庭的大法官,说得心服口服才行。建议你们先打开书,看看能否从12课中找到我们需要的依据,作好开庭前的准备。   4、师板书课题。   二、自读自悟   师: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看看灰尘有哪些特点、作用,这些特点和作用能否成为我们说服法官的理由。用笔把灰尘的特点和作用勾下来,准备发言。当然也可以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准备发言。   生先自读课文,勾画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整理发言内容,准备开庭。   三、现场开庭。   1、首先由原告方陈述理由   预设:被告灰尘罪大恶极:   1、灰尘通常是污染环境,传播疾病,危害人类健康的罪魁祸首。   2、灰尘危害家电的安全。(学生可结合收收集的资料更详细地说明)   2、被告方进行辩护   学生结合课文进行辩护,师就课文不易理解处作适当点拨   预设的点拨之处   第3自然段:“庞然大物”是拿什么作比较?这儿作者采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来说明这一点。   第4自然段:灰尘能散射光线,使光线柔和。(补充:假如没有灰尘,太阳光直接能照射的地方非常亮,使人无法睁开眼睛,而太阳光没有直接照射到的地方,如我们现在的教室将是一片黑暗。)   出示最后一句,读一遍,这里用了假设的说明方法。试着用“假如……将会……”说句子。   第5自然段讲灰尘使天空呈现不同的颜色,使大自然不再单调。   第6自然段:灰尘具有吸湿性能。能形成小水滴。这一自然段同样采用了假设的说明方法?假设是这篇文章最主要的一种说明方法。   小结:说了这么多,灰尘重要吗,请说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灰尘的重要性。“人类的生息离不开灰尘。”齐读这一句,标注:全文的中心句。   3、陪审员们进行商议,并把最终的商议结果及依据上报给法官。   4、法官宣判:灰尘危害人类健康,损害家用电器,但同时它又能散射光线,有吸湿性,人类的生存也离不开它。因此我宣判:灰尘有罪,但允许其在大气层中进行监外执行。   四、升华理解   1、说说今天你的收获。   2、生活中还有像灰尘这样具有两面性的事物吗,举例说说。   3、结:今天通过对这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生活中有许多事物也同灰尘一样具有两面性,我们只有正确认识到它们,才能趋利避害,造福人类。生活中处处有科学,这句话一点也不假,以后我们应该多看这些科学方面的书。   4、推荐书目《十万个为什么》《蓝猫淘气3000问》《知识大王》《恐龙公园》《可怕的科学》等。   五、延伸活动   请以《灰尘的自述》为题,写写灰尘在法庭上听到不同辩护时的心理活动。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灰尘的特点和作用,学会辩证的看待事物。   3、巩固本单元学到的说明方法。联系说话写话,推销课文中的新型玻璃,并写出自己设计的新型产品。   重点难点:   领悟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1、收集资料了解灰尘与人类生活的联系。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平时屋里有土可不太舒服,我想大家一定和我一样都讨厌灰尘。那假如没有灰尘是不是很好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2课《假如没有灰尘》。”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朗读课文,读完说说没有灰尘行不行?   2、出示生字生词指明带读:勿尘埃拂拭饱和依附湿漉漉朝晖日晕单调   三、依照提示,自学讨论   1、指明读阅读提示。   2、先默读思考:灰尘有什么特点和作用,然后与小组同学讨论,作者是怎样说明这些特点和作用的?   3、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灰尘的特点灰尘的作用使用的说明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要及时表扬合作很好的小组。   四、全班交流,点拨指导   小组汇报时,要通过读表现出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五、小结感悟,延伸拓展   1、指名读4、5、6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人们看成有害的东西往往有其不可忽视的存在价值,要正确认识。)   2、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说说灰尘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六、作业   1、生活中哪些被看成有害的东西其实也有很大的作用呢?   2、完成指导丛书的练习。   板书设计:   灰尘的特点灰尘的作用使用的说明方法细小削弱阳光列数字、做假设易吸收光波较长的其他色光使天空呈蔚蓝色做假设具吸湿性调节气候,气象万千做假设。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 篇8   【教学准备 】   幻灯片、收集灰尘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上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新型玻璃,知道了它对我们的生活有着许多帮助,我们都对科学家的创造发明感到欣喜,可你们知道吗,我们身边最不起眼的灰尘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做到读得正确、流利,生字多读几遍,能熟练认读。   2、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认读:   勿(wù)   埃(āi)   漉(lù)   晕(yùn)   3、段指名读课文,检查读书情况。   三、精读课文,自主学习   1、精读课文,自主学习:   出示自学提示:   ⑴默读课文,看看灰尘有什么特点?用“──”画出来。灰尘有什么作用?用“~~”画出来。   ⑵与同组同学互相交流。   2、全班交流汇报:   灰尘的特点:   ⑴小,从哪感受到的?   ⑵来源于土壤和岩石。   ⑶在空中飘浮。   灰尘的作用:   ⑴反射光线。   ⑵反射光波较短的光波,吸收光波较长的光线。   ⑶灰尘具有吸湿性能。   3、通过学习我们对灰尘的特点和作用有了了解,假如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情况呢?出示句式:假如没有灰尘。   ⑴填写课文内容。   ⑵补充课外资料。   四、小结说明方法   我们能这样清楚、明白地了解灰尘的特点和作用,课文用了什么方法来告诉我们的?(数字、假设)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

  《假如没有灰尘》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思路清晰,说明有序,浅显易懂。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模板,欢迎阅读参考!    教材说明:   人教版课标本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略读课文    指导思想:   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注重学以致用,切实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教材解析:   《假如没有灰尘》是一篇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说明文。全文共5个自然段,首段先从人们对灰尘通常的认识写起,指出灰尘的危害,接着笔锋一转,以问句设疑,发人深思,导入下文。第2自然段简要介绍了灰尘的大小和主要来源。第3至5自然段从不同的角度详细说明了灰尘的特点和作用,尤其是第5自然段,由“灰尘大多具有吸湿功能”这一特性入手,层层推进,说明了灰尘的重要作用。此外,这三个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先介绍灰尘的特点,然后再具体说明灰尘的作用,结尾都运用“假如没有灰尘”这样的句式,对其重要作用加以强调和总结。   这篇说明文语言准确、生动,知识性、趣味性很强。作者运用了假设、列数字、对比等说明方法,清楚明白而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灰尘与人类的重要关系。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继续引导学生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二是让学生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生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具有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对于说明文有一定的阅读基础,能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把握主要内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能够进行查找、判断和评析,在资料充实的基础上,能够进行简单的运用,突出说明对象的特点。   对于文本的整体条理性和写法能够有简单的发现,但是在整合运用上还需要进一步的指导。对于事物的两面性这一带有哲思性的问题,能够结合实际有所体悟,需要通过例证感受。    教学目标:   1、读懂文本内容,理清课文层次,了解灰尘的主要特点和作用。   2、了解本文所用的说明方法及表达效果,明白作者是怎样状物说理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简单的文本训练,掌握表达顺序和说明方法。   3、体会事物具有两面性的特征,能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    教学重点:   了解灰尘的特点和作用,判断和评析主要说明方法,进行迁移表达训练。    教学难点:   尝试运用基本的说明方法体现事物特征。    教师准备:   教学课件,拓展阅读资料。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自主学习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一起读一篇说明文,它要为我们介绍一种我们熟悉的事物——   灰尘。但是,这篇课文的题目和《鲸》《松鼠》《新型玻璃》不同,而是叫作——《假如没有灰尘》,有什么特殊作用?一般人看到这个题目,都会说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假设法”的激趣作用,引读一二段。)   二、阅读课文,把握内容:   1、自己读读课文3到6自然段,看看文章介绍了灰尘的哪些特点和作用。   (学生自主读文,做批注。)   2、交流反馈:   (1)说说你的阅读收获。   灰尘很小,来源于土壤和岩石。   灰尘吸收光线的同时反射光线,让阳光变得柔和。   灰尘反射光波较短的光,吸收光波较长的光,让天空看起来是蔚蓝的。   灰尘有吸湿功能,能凝结水气,让万物生存,形成万千气象。   (2)大家这么快就找到了灰尘的特点和作用,说明作者写得很清楚,都是先写特点,后写作用。为什么?   (引导学生了解特点和作用之间的因果关系。)   既然这样,谁能用“因为……所以……”试着说一说呢?   (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表达,明确内容及其关系。)   (3)除了基本结构相似,这几段中还有什么相同点?   (在段尾都用了“假如没有灰尘……”这样的词句。)   一共几句?大家能连起来读一读吗?有什么独特的感受?   (了解作者不断强调灰尘的重要性。)   (4)我们现在回过头看看整篇文章,作者先写灰尘有哪些坏处,又说了灰尘的特点和作用,还不断强调灰尘很重要。看来这灰尘……   (出示关联词组:   虽然……但是……即使……也……不但……而且……不是……而是……)   那谁能用上其中一组说说你对灰尘的认识?   (渗透辩证思想)   3、研读说明方法:   (1)其实,一篇说明文要写得好,不但整体上有层次,还要方法得当。咱们学过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指名说说,简单解读。)   (2)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看看哪里采用了说明方法,效果怎么样。   (学生阅读勾画,做批注。)   (3)组织交流:   (指名说说自己的发现,重点赏析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   三、迁移训练:   1、老师也想写一篇文章,介绍二氧化碳,资料搜集了不少呢!但是有几个问题还没有解决,大家可以帮帮我吗?   (下发资料)   2、首先,请大家给零散的资料排个顺序,让文章更有层次。   (学生自主阅读排序,理出文章脉络。)   谁来读读?其他同学听听,有不同见解可以听过之后提出来。   (集体分享纠正)   3、对于这段资料,哪位同学还有让它更好的建议?   (引导学生尝试运用说明方法,或者在语言表达上更加生动有趣。)   四、课堂小结:   说说自己的学习感悟或者收获。    课后反思:   说明文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学生需要读懂内容,也就是明白说明对象及其特点和作用,更要读懂写法,即文本的基本思路框架和具体的说明方法,尤其对于高年级学生而言,必要的篇章架构还是需要渗透的。而本文又是一片略读文章,也就是将精读课文所学的阅读方法加以应用和检测的文本。在教学中,我们需要从内容和写法两个角度入手,从内容方面来说,要明白灰尘既有危害,又有用途。而每一种用途都是与其特点有着紧密的因果关系。   在这一版块,让学生自读整理之后,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逻辑性较强的关联词表达练习,不断巩固对于灰尘的认识,将事物具有两面性这一哲理寓于语言表达之中,不说而说,学生有具象化的体会。而在写法这一版块,则需要从整体到局部层层递进,从整体的先抑后扬,到段落的层次清晰,再到具体语句中说明方法的准确运用,让学生逐步去发现,体会其妙用。   进而尝试迁移运用。但是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完全自主创作一篇说明文具有一定的难度,要将本文的写作方法切实掌握更是需要逐步完成。因此在迁移练习部分,我通过排序和修改两步走的策略,让学生先明确整篇文章的逻辑顺序,进而尝试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和语文能力运用说明方法,或者改变词句,让文本更加生动有趣。这样降低了练习的难度,又给予了思路的引导,为学生在课后自主完成说明文习作做了很好的示范,搭建了梯子,让学生易于实现学习目标。纵观整堂课的学习状态和效果,本次教学还是富有实效的。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假如没有灰尘》教案【三篇】

【 #教案# 导语】大家都见过灰尘吧,是不是很讨厌它?那假如没有灰尘是不是很好呢? 无 整理了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假如没有灰尘》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假如没有灰尘》教案一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和积累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段落,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对比写法作用。   3、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教学重、难点】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体会对比写法的作用。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和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1、请同学们说说灰尘有哪些危害。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注意字的读音   1、指名轮流读课文。   2、正音:   模样(mú)尘埃(āi)直径(jìng)削弱(xuē)   朝晖(zhāo)干涸(hé)可恶(wù)恶劣(liè)   三、理清课文思路,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想每个自然段写什么?(填表)   出示:   灰尘虽然令人讨厌,但人类却离不开它   小小的灰尘主要来自   灰尘能   灰尘能   灰尘能   灰尘能   灰尘的作用告诉我们:   2、看表默读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灰尘令人讨厌,人类却离不开它。   第二段(2)小小的灰尘来自土壤和岩石。   第三段(3~6节)灰尘的作用很大。   第四段(7)灰尘的作用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向我们介绍了灰尘的有关知识及其作用。)   四、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狼狈bèi擦拭shì气候hòu尘埃āi削弱xuē朝晖huī   循环xún厌恶wù裂开liè讨厌tǎo环境jìng飘荡piāo   wù(可恶)xiāo(削皮)   恶:è(恶狠狠)削:   ě(恶心)xuē(削弱)   五、再读课文质疑   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六、作业   1、抄写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深读感悟,体会对比写法的作用。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板书课题   1、板书课题:没有灰尘行吗?   2、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课文学习说明方法   1、第一段:   ⑴齐读分层两层间是什么关系?   (转折)   ⑵再读体会开头以问句设疑发人深思引发读者阅读兴趣。   2、第二段:   ⑴指名读划出文中写灰尘的句子。   ⑵生字比较:   ①灰尘很小很小。   ②灰尘的颗粒的直径一般在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毫米之间。人眼能看到的灰尘,已称得上是灰尘中的庞然大物了;细小灰尘只有再高倍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A、能用①代替②句吗?   B、②句是怎样写出灰尘“小”的?(指出说明方法)   “直径十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毫米之间”(列举数字说明方法)   人眼看到的是庞然大物;高倍显微镜才能看见(对比的说明方法)   C、体会说明的好处:   更具体真实地突出事物的特点,增强可信度。   D、练习朗读背诵。   3、第三段:   ⑴默读3~6自然段,画出第三段和第五段的最后一句话联系课文内容,想想这两个意思是怎样写明白的。   ⑵小组讨论交流。   ⑶指名回答师适当点拔:   ①()灰尘()吸收太阳的光线,()反射太阳的光线,(),太阳的强度削弱了。   ②因为大气中有了灰尘,所以_________________。   ③第三自然段采用对比方法写出灰尘能使太阳光变柔和这一作用。   ⑷小组讨论学习第五自然段是怎样把最后一句写明白的。   ⑸自学第四,六自然段,体会作者是怎样说明灰尘的作用。   ⑹指明朗读第三段。   4、学习第三段:   ⑴齐读。   ⑵灰尘的作用告诉我们什么?   三、总结全文   1、通过本文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你学会了什么说明方法?   四、作业   1、练习背诵最后一自然段。   2、运用说明方法仿写一个事物。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练习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知识拓展,练习写话。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听写词语:   恶劣狼狈擦拭尘埃削弱朝晖裂开   2、填空:   如果没有灰尘,阳光将____,天空将____大自然____,地球上的水将____。因此,________.   二、指导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1、指名读自由读齐读。   2、练习指名背诵。   3、检查背诵情况:   灰尘的作用告诉我们:____,被人们称为“废物”的东西,往往有____。灰尘虽然____,但____。然而,如果人们不注意保护环境,____,则又令____。这对当今世界来说,是个____。   4、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具有两重面性,举例说明:   ⑴如鸟粪、电视、网络……。   ⑵练习说话。   ⑶试着写话。   ⑷交流、师点拔。   〖板书设计〗   假如没有灰尘   大小及来源列数字   使阳光变柔和   作用使天空呈蔚蓝对比   形成气象万千的景色   保持良性循环(说明方法)    《假如没有灰尘》教案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认识四个生字:勿、埃、漉、晕。   ⑵正确认读:   然而、面临、颗粒、来源、漂浮、削弱、柔和、性能、依附、稳定、朝晖、单调、湿漉漉、古往今来、庞然大物、气象万千。   2、能力目标:   ⑴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⑵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   ⑶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和默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通过思考讨论和交流,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总结学习收获。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文,懂得世界上的存在都是有两面性的。   【教学重点】   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领悟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领悟说明文的表达方法;了解点光源、散射、日晕等词的大致含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你们喜欢灰尘吗?   生1:喜欢。   师:我相信你一定有喜欢灰尘的道理。   生2:不喜欢。   师:灰尘污染污染环境,危害健康,没有它行不行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假如没有灰尘》。   (板书:假如没有灰尘。)   二、朗读与理解   师:朗读全文并思考“灰尘有哪些特点和作用”,用直线画出“特点”,用曲线画出“作用”。   (学生活动。)   师:默读第一段,说说灰尘有哪些特点?   (生1读画出的句子:灰尘颗粒的直径一般在百万分之一毫米到几百分之一毫米中间。)   师:如果拿极小的灰尘和排球比,就如同拿排球和地球比。谁能用一个词概括这个特点?   生1:细小。   生2:极小。   生3:微小。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百万分之一毫米,几百分之一毫米。   师:这些是什么?   生:数字。   师:用数字说明物体的性质和特点,这种方法就叫──列数字。   (板书:列数字。)   师:作者又介绍说:“人眼能看到的灰尘,是灰尘中的庞然大物”。庞然大物是什么意思?   生:很大的东西。   师:为什么作者要称细小的灰尘为“庞然大物”?   生探讨。   师辅助:作者说哪些灰尘是“庞然大物。”   生:肉眼看到的。   师:拿看得到的灰尘和谁比?   生:和小的灰尘比。   生:和用显微镜才能看到的那些灰尘比。   师辅助:大的灰尘直径几百分之一毫米是小的灰尘直径一百万分之一毫米的多少倍?   生计算:一千倍。   师:一千比一,大的灰尘自然是“庞然大物”了。   师:这里用了什么方法?   生探讨,师辅助:作比较。   (板书:做比较)   师:还有其它特点吗?   (生2:灰尘在吸收太阳部分光线的同时向四周散射光线,如同无数个点光源。)   (师板书:散光。)   师:有什么作用?   生1: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强烈的日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   生2:使阳光变柔和。   (师板书:柔和。)   师:怎么说明灰尘这一作用的?   生:如果光太强,人就睁不开眼。   师:“如果”是什么意思?   生:假如。   师:假设一种情况,这种方法就叫“假设。”   (师板书:假设。)   师:灰尘能散射那些颜色的光?   生:不加选择的散射七色光。   (师板书:白光)   师:用了什么什么方法说明这一特性的?   生探讨。   师辅助:“遥远的天空随着高度降低而逐渐由蓝变白”中有一对反义词,请找出来。   生:高和低。   师:这是作者在作……   生:作比较。   (师板书:作比较。)   师:灰尘除了微小散光还有其它作用吗?   生:灰尘大多具有吸湿性能。   (师板书:吸湿。)   师:吸湿有什么作用?   生1:凝结成小水滴,地上不会湿漉漉的。   生2:最终形成云雾,雨雪调节气候,保护生物。   生3:形成晚霞朝晖,闲云迷雾,彩虹日晕的美景。   (师板书:干燥保护生物气象是万千。)   师:说明干燥作用时,用了那个词?   生:假如。   师:这是什么方法?   生:假设。   (师板书:假设。)   师:还有哪里也是假设?   生探究:更严重的是──生物的生存。   师:这是真的吗?   生:是假设的。   (师板书:假设。)   师:灰尘吸湿形成小水滴,还能形成什么景观?   生齐读课文倒数第二句。   (师板书:气象万千。)   师:全文只有一个叹号,作者为甚用叹号?   生:感情强烈。   师:读读这一句有叹号的话。   生齐读最后一句。   师:同学们,作者用叹号要表达什么?很讨厌灰尘吗?   生:赞美灰尘。   师:读第一段。   生读第一段。   师:灰尘古来让人讨厌,为什么作者要赞美它?   生:它有它的作用。   师:是啊!小小灰尘,有危害人们的一面,也有造福万物的一面。看来世界上的存在都是有两面性的啊!   三、拓展   师:谁来用简短的一段话概括灰尘的特点、作用?用“假如……”的形式。   生尝试概括文章大意。   师:虽然灰尘有碍环境,危害人类健康,但是人类生息离不开灰尘。假如没有灰尘散射强烈的阳光,人无法睁开眼睛,天空将只有单调的蓝色;假如没有灰尘凝结小水滴,就没有云雾雨雪来调节气候,会影响生物的生存。有了灰尘,才有气象万千的美景。)   师:换个方式说。用“正因为……”的句式。   生尝试叙述。   师:虽然灰尘污染环境,危害人的健康,让人讨厌,可是正因为有了灰尘散射强烈日光,人才能睁开眼睛,天空才五颜六色;正因为有了灰尘吸湿,万物才不会湿漉漉的,才形成云雾雨雪,生物正常生长;正因为有了灰尘,才有气象万千的自然景色。看来让人讨厌的灰尘是不可少的,世界上的物质都有它存在的理由和价值啊!   师:在摘录本上摘抄描写灰尘的特点和作用的句子。   学生活动。    《假如没有灰尘》教案三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诗句:   “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读一读,谈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拂拭”是指掸掉或擦掉灰尘,“勿”是“不要”的意思,“尘埃”就是尘土。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从古代到现在,人们总是经常擦拭灰尘,使(物品)不沾染尘土。)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灰尘有哪些危害?   3、假如没有灰尘,人类和自然界将会怎样?   (二)默读课文,印证设想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想想:自己的想法与课文的内容是不是一样?有哪些异同点?   2、出示生字新词,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模样(mú)朝(zhāo)晖直径(jìng)削弱(xuē)   散射(sǎn)较(jiào)短可恶(wù)干涸(hé)   单调(diào)削(xuē)弱尘埃(āi)调(tiáo)节气候   3、交流:   自己的想法与课文的内容是不是一样?有哪些异同点?   将生活与课文对比联系,将自己的大胆设想与课文内容之间进行比较,引起学生思想上的震撼。为下文的学习奠定情感的铺垫。   (三)精读课文,自主学习   1、默读课文,看看灰尘有什么特点?用“——”画出来。灰尘有什么作用?用“~~”画出来。   2、与同组同学互相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   ⑴灰尘的特点:   ①小,从哪儿感受到?   课件出示:灰尘颗粒的直径一般在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毫米之间。人眼能看到的灰尘,是灰尘中的庞然大物,细小的灰尘只有在高倍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这句话是怎样写出灰尘“小”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庞然大物”是指庞大的东西。这段话首先运用列举数字的方法介绍了灰尘的大小,接着又运用对比的方法突出了灰尘非常细小的特点。这两种说明方法的运用,使说明的事物更加具体、真实、生动。)   朗读体会。   ②来源于土壤和岩石。   ③在空中飘浮。   ⑵灰尘的作用:   ①反射光线。   ②反射光波较短的光线,吸收光波较长的光线。   ③灰尘具有吸湿性能。   ⑶通过学习我们对灰尘的特点和作用有了了解,假如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情形呢?   出示句式: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_________。   ①填写课文内容。   ②读一读,说一说从这几句话中发现了什么?   (句式相似,都强调了灰尘的作用大,但强调的角度不同。这三个句子都采用“假设”的说明方法写的。)   根据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放手让学生自己来。通过自主阅读,发现特点和作用,并通过句式训练引领学生发现语言规律和写作特点。达到自读自悟的目的。   ③补充课外资料:除了书上写的这些作用外,你还知道灰尘有哪些作用?   (四)再读课文,习得方法   1、从第4~6自然段中任选一段,细细品读,用“因为大气中有了灰尘,所以___________。”这个句式来说说灰尘的作用大。   2、交流汇报:   第四自然段通过“削弱、变得柔和”等词语的理解来突出灰尘的重要作用。   第五自然段抓住“怪脾气”“喜欢”这两个词语,明白作者将灰尘赋予人的性格特征,把灰尘的特点写得非常生动传神。   第六自然段引导学生明白作者采用层层推进的写作方法,突出灰尘的重要作用。   3、读了这篇课文,你学会了哪些说明方法?   (五)明白道理,拓展思维   1、从灰尘的危害和作用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使学生懂得:灰尘太多确实会污染环境,但适量的灰尘存在,对大自然和人类都有好处。)   2、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也像灰尘一样,具有两面性,举例说明。(如鸟粪、电视、网络……)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假如没有灰尘》课件及教学反思【四篇】

【篇一】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假如没有灰尘》课件   【学习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灰尘的特点和作用,学会辨真地看待事物。(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3、了解可闻所用的说明方法。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收集资料了解灰尘与人类生活的联系。   3、查字词典,理解意思:勿、尘埃、拂拭、饱和、依附、湿漉漉、朝晖、日晕、单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教师走进教室,连续地咳嗽,手在空气中扇着,然后说;屋里有土可太不舒服,我向大家一定和我一样都讨厌灰尘。那假如没有灰尘是不是很好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2课《假如没有灰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朗读课文,读完说说没有灰尘行不行?   2、边读边画出生字词,读一读体会在课文的意思。   3、出示生字词指名带读:勿、尘埃、拂拭、饱和、依附、湿漉漉、朝晖、日晕、单调。   三、依照提示,自学讨论   1、指名读阅读提示。   2、先默读思考:   灰尘有什么特点和作用,然后与小组同学讨论作者是怎样说明这些特点和作用的。   3、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1)灰尘的特点   (2)灰尘的作用   (3)使用的说明方法   细小削弱阳光列数字、做假设易吸收光波较长的其他色光使天空呈蔚蓝色做假设具吸湿性调节气候、气象万千做假设   教师巡回指导,特别是昆较大的小组,及时表扬合作好的小组。   四、全班交流,点拨指导   小组汇报时,要通过读表现出灰尘的特点和作用,学生评读。   五、小结感悟,延伸拓展   1、指名读3、4、5自然段最后一句话,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人们看成废物的东西都有其不容忽视的存在价值,要正确认识。   2、你还了解生活中那些被看成废物的东西,又怎样的价值?   3、交流课前查的资料:说说灰尘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篇二】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假如没有灰尘》课件   教材说明:   教材解析:   《假如没有灰尘》是一篇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说明文。全文共5个自然段,首段先从人们对灰尘通常的认识写起,指出灰尘的危害,接着笔锋一转,以问句设疑,发人深思,导入下文。第2自然段简要介绍了灰尘的大小和主要来源。第3至5自然段从不同的角度详细说明了灰尘的特点和作用,尤其是第5自然段,由“灰尘大多具有吸湿功能”这一特性入手,层层推进,说明了灰尘的重要作用。   此外,这三个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先介绍灰尘的特点,然后再具体说明灰尘的作用,结尾都运用“假如没有灰尘”这样的句式,对其重要作用加以强调和总结。这篇说明文语言准确、生动,知识性、趣味性很强。   作者运用了假设、列数字、对比等说明方法,清楚明白而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灰尘与人类的重要关系。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继续引导学生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二是让学生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生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具有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对于说明文有一定的阅读基础,能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把握主要内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能够进行查找、判断和评析,在资料充实的基础上,能够进行简单的运用,突出说明对象的特点。   对于文本的整体条理性和写法能够有简单的发现,但是在整合运用上还需要进一步的指导。对于事物的两面性这一带有哲思性的问题,能够结合实际有所体悟,需要通过例证感受。   教学目标:   1、读懂文本内容,理清课文层次,了解灰尘的主要特点和作用。   2、了解本文所用的说明方法及表达效果,明白作者是怎样状物说理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简单的文本训练,掌握表达顺序和说明方法。   3、体会事物具有两面性的特征,能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   教学重点:   了解灰尘的特点和作用,判断和评析主要说明方法,进行迁移表达训练。   教学难点:   尝试运用基本的说明方法体现事物特征。   教师准备:   教学课件,拓展阅读资料。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自主学习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一起读一篇说明文,它要为我们介绍一种我们熟悉的事物——   灰尘。但是,这篇课文的题目和《鲸》《松鼠》《新型玻璃》不同,而是叫作——《假如没有灰尘》,有什么特殊作用?一般人看到这个题目,都会说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假设法”的激趣作用,引读一二段。)   二、阅读课文,把握内容:   1、自己读读课文3到6自然段,看看文章介绍了灰尘的哪些特点和作用。   (学生自主读文,做批注。)   2、交流反馈:   (1)说说你的阅读收获。   灰尘很小,来源于土壤和岩石。   灰尘吸收光线的同时反射光线,让阳光变得柔和。   灰尘反射光波较短的光,吸收光波较长的光,让天空看起来是蔚蓝的。   灰尘有吸湿功能,能凝结水气,让万物生存,形成万千气象。   (2)大家这么快就找到了灰尘的特点和作用,说明作者写得很清楚,都是先写特点,后写作用。为什么?   (引导学生了解特点和作用之间的因果关系。)   既然这样,谁能用“因为……所以……”试着说一说呢?   (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表达,明确内容及其关系。)   (3)除了基本结构相似,这几段中还有什么相同点?   (在段尾都用了“假如没有灰尘……”这样的.词句。)   一共几句?大家能连起来读一读吗?有什么独特的感受?   (了解作者不断强调灰尘的重要性。)   (4)我们现在回过头看看整篇文章,作者先写灰尘有哪些坏处,又说了灰尘的特点和作用,还不断强调灰尘很重要。看来这灰尘……   (出示关联词组:   虽然……但是……即使……也……不但……而且……不是……而是……)   那谁能用上其中一组说说你对灰尘的认识?   (渗透辩证思想)   3、研读说明方法:   (1)其实,一篇说明文要写得好,不但整体上有层次,还要方法得当。咱们学过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指名说说,简单解读。)   (2)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看看哪里采用了说明方法,效果怎么样。   (学生阅读勾画,做批注。)   (3)组织交流:   (指名说说自己的发现,重点赏析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   三、迁移训练:   1、老师也想写一篇文章,介绍二氧化碳,资料搜集了不少呢!但是有几个问   题还没有解决,大家可以帮帮我吗?   (下发资料)   2、首先,请大家给零散的资料排个顺序,让文章更有层次。   (学生自主阅读排序,理出文章脉络。)   谁来读读?其他同学听听,有不同见解可以听过之后提出来。   (集体分享纠正)   3、对于这段资料,哪位同学还有让它更好的建议?   (引导学生尝试运用说明方法,或者在语言表达上更加生动有趣。)   四、课堂小结: 【篇三】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假如没有灰尘》课件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灰尘的特点和作用,学会辩证的看待事物。   3、巩固本单元学到的说明方法。联系说话写话,推销课文中的新型玻璃,并写出自己设计的新型产品。   重点难点:领悟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1、收集资料了解灰尘与人类生活的联系。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平时屋里有土可不太舒服,我想大家一定和我一样都讨厌灰尘。那假如没有灰尘是不是很好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2课《假如没有灰尘》。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朗读课文,读完说说没有灰尘行不行?   2、出示生字生词指明带读:勿尘埃拂拭饱和依附湿漉漉朝晖日晕单调   三、依照提示,自学讨论   1、指明读阅读提示。   2、先默读思考:灰尘有什么特点和作用,然后与小组同学讨论,作者是怎样说明这些特点和作用的?   3、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灰尘的特点灰尘的作用使用的说明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要及时表扬合作很好的小组。   四、全班交流,点拨指导   小组汇报时,要通过读表现出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五、小结感悟,延伸拓展   1、指名读4、5、6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人们看成有害的东西往往有其不可忽视的存在价值,要正确认识。)   2、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说说灰尘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六、作业   1、生活中哪些被看成有害的东西其实也有很大的作用呢?   2、完成指导丛书的练习 【篇四】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假如没有灰尘》教学反思   说明文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学生需要读懂内容,也就是明白说明对象及其特点和作用,更要读懂写法,即文本的基本思路框架和具体的说明方法,尤其对于高年级学生而言,必要的篇章架构还是需要渗透的。而本文又是一片略读文章,也就是将精读课文所学的阅读方法加以应用和检测的文本。在教学中,我们需要从内容和写法两个角度入手,从内容方面来说,要明白灰尘既有危害,又有用途。   而每一种用途都是与其特点有着紧密的因果关系。在这一版块,让学生自读整理之后,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逻辑性较强的关联词表达练习,不断巩固对于灰尘的认识,将事物具有两面性这一哲理寓于语言表达之中,不说而说,学生有具象化的体会。而在写法这一版块,则需要从整体到局部层层递进,从整体的先抑后扬,到段落的层次清晰,再到具体语句中说明方法的准确运用,让学生逐步去发现,体会其妙用。   进而尝试迁移运用。但是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完全自主创作一篇说明文具有一定的难度,要将本文的写作方法切实掌握更是需要逐步完成。

如何使说明文生动有趣

四川省泸县二中外国语实验学校 张厚琴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因此,它和记叙文不同,其语言必须要求准确,表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等的词语,都要准确无误.正因为如此,学生学起来,常常觉得枯燥乏味,毫无乐趣可言;谈到写作,则更是黯然伤神.记得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说明文不一定就是板 起面孔来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带一点风趣.”那么,怎样才能使说明文在准确精当的基础上做到生动有趣呢?
第一、可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必须用相应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等.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和目的,选用最佳方法.如朱相远的《食物从何处来》一文中,在说明植物的自养时,就多用比喻句(即打比方),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使科学道理容易理解.如“每一个根毛就是一个最基层的原料采集站”,“叶子就是一个食品工厂”,将“根毛”比喻为“原料采集站”,将“叶子”比喻为“食品工厂”,就把绿色植物不同部位的功能和它们之间的关系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来.在《死海不死》一文中,作者在第一段列举海水中没有“鱼虾、水草”,海边“寸草不生”的事例,说明死海的“死”,就是举出实例说明比较抽象的、复杂的事理,让人信服.当然,采用什么说明方法,一方面要服从内容的需要,另一方面作者有选择的自由.是采用一种说明方法,还是采用多种说明方法;是采用这种说明方法,还是那种说明方法,可以灵活,不是一成不变的.
第二、可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一篇说明文,所用的表达方式主要是说明.但这并不是说在说明文里,就只能用说明这种表达方式,其它表达方式就一概不能用.事实上,在一篇说明文中,常常综合运用描写、记叙、说明、议论等表达方式,以丰富文章的语言.如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一文第五自然段中,“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所用的表达方式是说明,“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所用的表达方式是描写,而“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所用的表达方式则是议论.这样,文章熔说明、记叙、议论于一炉,以概括的说明介绍园林,以生动的描述形容景物,以通俗议论来分析原理,使文章既眉目清楚、生动形象,又耐人寻味、启人兴趣.再如周建人在《蜘蛛》一文中描绘蜘蛛捉虫,也用了形象的动作描写:“如果蚊、蚋等小虫飞来,触在网上,正在挣扎,蜘蛛忽然赶到,急忙把它捉住,咬在‘嘴’里,吸取它的汁液,或者咬了回到网中央去了……”从而使文章生动活泼、兴味盎然.
第三、可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在说明文中,同样可以使用多种修辞手法,如拟人、设问、排比、比喻(即说明方法中的打比方)……如在周建人的《蜘蛛》一文中,对动物进行人格话的描写(拟人)是一大特点.作者把人的动作、情感、态度转移到了动物身上,跨越物种界限,从而达到了某种心灵的沟通.蜘蛛在作者笔下有着与人相似的动作,如“它急忙跑去,便放出丝来,用脚拿了丝去缚”;“蜘蛛忽然赶到,急忙把它捉住”……蜘蛛还有着与人相似的心理,如蜜蜂被网粘住时,蜘蛛“用刺向它身上绕一下,转身便走,恐怕被它的标枪投着”;披甲的飞将从网里滑脱时,“蜘蛛只好怅然地在网上望一望”,一副无可奈何的神态……文章用了许多精彩的词语帮助读者获得形象的感受,从而使我们对蜘蛛在自然界的生存竞争中的表现有了具体的了解和认识.在《看云识天气》一文的第一自然段:“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作者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要说明的事物更加生动形象,而且使文章富有文采,激发人们的阅读兴趣.
第四、插入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
我们都知道,故事是一种易于被接受的形式,它可以使本来可能显得枯燥乏味的道理变得生动可感.所以卡尔·萨根在《日本平家蟹》中,先从日本历史上一场著名的战役写起,概括地叙述了战争的过程和结果.“渔民们说,平家武士一直到现在任然在日本内海的海底漫游,体态如蟹.”这样的开头就给读者留下了一个悬念:那些武士真的在海底吗?他们真的变成螃蟹了吗?好奇心是走进科学殿堂的钥匙,作者用巧妙的方式将这把钥匙交到了读者的手中.又如在《死海不死》一文中,为了配合对死海的说明并引起读者的兴趣,文章引用了“屡淹不死”的传说和死海形成的神话.用奴隶门屡淹不死的传说,印证了死海海水浮力大、咸度高的特征,形象地说明了死海的“不死”的本质特征,使文章更有神奇色彩,增强了读者阅读的兴趣,同时也说明了死海历史的悠久.而引用先知鲁特的传说,是为了说明死海的成因.作者运用这个传说,除了使文章增添神秘色彩外,其目的还在于向读者说明人类对死海成因的认识有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作者把这两个传说叙述得有声有色,不但科学地说明了死海的特征,而且使文章生动形象.
第五、引用诗句和民间俗语、谚语
引用诗句,可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如在《苏州园林》中,叶圣陶先生引用《汉乐府·江南》中的诗句“鱼戏莲叶间”,说明苏州园林池沼的布置也“着眼于画意”这一特征.谚语则是在群众中流传的固定的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在《看云识天气》一文中的第六自然段,作者抓住云上的光彩现象,逐一说明什么叫“晕”、“华”、“虹”、“霞”.根据这些光彩现象的不同特点、位置和与天气变化的关系,分别加以说明.同时,还把它出现的不同时间作了巧妙的交代.在这一部分,作者引用了大量谚语,如:“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东虹轰隆西虹雨”,“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文字既生动、简洁,又易于掌握.
第六、可用幽默的语言
在说明事理时,如果使用幽默的语句,就会使人在轻松的气氛中对所要说明的事理加深印象,并便于理解.如《食物从何处来》一文中,在谈植物的自养时,有这么一句:“也许有人怀疑,这莫不是要制造汽水了?”这样一问,看似节外生枝,实则把日常生活中人们熟知的事物和所要说明的事物联系起来,通过类比加深读者印象.又如,“我们皮肤上不会长出叶绿素,当然是属于异养型”,以是否长有“叶绿素”这一严格的尺度来裁定,把人类划归到“异养型”中,幽默风趣,而又确切地阐发了事理.
当然,要使自己写的说明文生动、有趣,肯定不限于仅仅采用以上这些方法.在写作时,究竟采用哪一种或哪几种方法,还得服从于准确地说明事物特征的需要.


如何使说明文生动有趣

四川省泸县二中外国语实验学校 张厚琴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因此,它和记叙文不同,其语言必须要求准确,表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等的词语,都要准确无误。正因为如此,学生学起来,常常觉得枯燥乏味,毫无乐趣可言;谈到写作,则更是黯然伤神。记得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说明文不一定就是板 起面孔来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带一点风趣。”那么,怎样才能使说明文在准确精当的基础上做到生动有趣呢?第一、可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必须用相应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等。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和目的,选用最佳方法。如朱相远的《食物从何处来》一文中,在说明植物的自养时,就多用比喻句(即打比方),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使科学道理容易理解。如“每一个根毛就是一个最基层的原料采集站”,“叶子就是一个食品工厂”,将“根毛”比喻为“原料采集站”,将“叶子”比喻为“食品工厂”,就把绿色植物不同部位的功能和它们之间的关系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来。在《死海不死》一文中,作者在第一段列举海水中没有“鱼虾、水草”,海边“寸草不生”的事例,说明死海的“死”,就是举出实例说明比较抽象的、复杂的事理,让人信服。当然,采用什么说明方法,一方面要服从内容的需要,另一方面作者有选择的自由。是采用一种说明方法,还是采用多种说明方法;是采用这种说明方法,还是那种说明方法,可以灵活,不是一成不变的。第二、可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一篇说明文,所用的表达方式主要是说明。但这并不是说在说明文里,就只能用说明这种表达方式,其它表达方式就一概不能用。事实上,在一篇说明文中,常常综合运用描写、记叙、说明、议论等表达方式,以丰富文章的语言。如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一文第五自然段中,“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所用的表达方式是说明,“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所用的表达方式是描写,而“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所用的表达方式则是议论。这样,文章熔说明、记叙、议论于一炉,以概括的说明介绍园林,以生动的描述形容景物,以通俗议论来分析原理,使文章既眉目清楚、生动形象,又耐人寻味、启人兴趣。再如周建人在《蜘蛛》一文中描绘蜘蛛捉虫,也用了形象的动作描写:“如果蚊、蚋等小虫飞来,触在网上,正在挣扎,蜘蛛忽然赶到,急忙把它捉住,咬在‘嘴’里,吸取它的汁液,或者咬了回到网中央去了……”从而使文章生动活泼、兴味盎然。第三、可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在说明文中,同样可以使用多种修辞手法,如拟人、设问、排比、比喻(即说明方法中的打比方)……如在周建人的《蜘蛛》一文中,对动物进行人格话的描写(拟人)是一大特点。作者把人的动作、情感、态度转移到了动物身上,跨越物种界限,从而达到了某种心灵的沟通。蜘蛛在作者笔下有着与人相似的动作,如“它急忙跑去,便放出丝来,用脚拿了丝去缚”;“蜘蛛忽然赶到,急忙把它捉住”……蜘蛛还有着与人相似的心理,如蜜蜂被网粘住时,蜘蛛“用刺向它身上绕一下,转身便走,恐怕被它的标枪投着”;披甲的飞将从网里滑脱时,“蜘蛛只好怅然地在网上望一望”,一副无可奈何的神态……文章用了许多精彩的词语帮助读者获得形象的感受,从而使我们对蜘蛛在自然界的生存竞争中的表现有了具体的了解和认识。在《看云识天气》一文的第一自然段:“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作者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要说明的事物更加生动形象,而且使文章富有文采,激发人们的阅读兴趣。第四、插入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我们都知道,故事是一种易于被接受的形式,它可以使本来可能显得枯燥乏味的道理变得生动可感。所以卡尔·萨根在《日本平家蟹》中,先从日本历史上一场著名的战役写起,概括地叙述了战争的过程和结果。“渔民们说,平家武士一直到现在任然在日本内海的海底漫游,体态如蟹。”这样的开头就给读者留下了一个悬念:那些武士真的在海底吗?他们真的变成螃蟹了吗?好奇心是走进科学殿堂的钥匙,作者用巧妙的方式将这把钥匙交到了读者的手中。又如在《死海不死》一文中,为了配合对死海的说明并引起读者的兴趣,文章引用了“屡淹不死”的传说和死海形成的神话。用奴隶门屡淹不死的传说,印证了死海海水浮力大、咸度高的特征,形象地说明了死海的“不死”的本质特征,使文章更有神奇色彩,增强了读者阅读的兴趣,同时也说明了死海历史的悠久。而引用先知鲁特的传说,是为了说明死海的成因。作者运用这个传说,除了使文章增添神秘色彩外,其目的还在于向读者说明人类对死海成因的认识有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作者把这两个传说叙述得有声有色,不但科学地说明了死海的特征,而且使文章生动形象。第五、引用诗句和民间俗语、谚语引用诗句,可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如在《苏州园林》中,叶圣陶先生引用《汉乐府·江南》中的诗句“鱼戏莲叶间”,说明苏州园林池沼的布置也“着眼于画意”这一特征。谚语则是在群众中流传的固定的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在《看云识天气》一文中的第六自然段,作者抓住云上的光彩现象,逐一说明什么叫“晕”、“华”、“虹”、“霞”。根据这些光彩现象的不同特点、位置和与天气变化的关系,分别加以说明。同时,还把它出现的不同时间作了巧妙的交代。在这一部分,作者引用了大量谚语,如:“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东虹轰隆西虹雨”,“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文字既生动、简洁,又易于掌握。第六、可用幽默的语言在说明事理时,如果使用幽默的语句,就会使人在轻松的气氛中对所要说明的事理加深印象,并便于理解。如《食物从何处来》一文中,在谈植物的自养时,有这么一句:“也许有人怀疑,这莫不是要制造汽水了?”这样一问,看似节外生枝,实则把日常生活中人们熟知的事物和所要说明的事物联系起来,通过类比加深读者印象。又如,“我们皮肤上不会长出叶绿素,当然是属于异养型”,以是否长有“叶绿素”这一严格的尺度来裁定,把人类划归到“异养型”中,幽默风趣,而又确切地阐发了事理。当然,要使自己写的说明文生动、有趣,肯定不限于仅仅采用以上这些方法。在写作时,究竟采用哪一种或哪几种方法,还得服从于准确地说明事物特征的需要。


上一篇:地摊产品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