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开学时间2022
福建师范大学大一新生开学时间:9月11日-13日。由于疫情影响,很多高校的秋季开学时间未定,但是9月份即将到来,目前也有部分高校已经暂定了开学时间。福建师范大学坐落于素有“海滨邹鲁”之誉的历史文化名城福州,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斐然的百年省属高等学府。学校肇始于1907年清朝帝师陈宝琛先生创办的“福建优级师范学堂”,后由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福建协和大学、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等单位几经调整合并,于1953年成立福建师范学院,1972年易名为福建师范大学并沿用至今。
福建师范大学新生开学时间2023
福建师范大学新生开学时间2023是8月底至9月初。福建师范大学坐落于素有“海滨邹鲁”之誉的历史文化名城福州,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斐然的百年省属高等学府。2012年,教育部与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建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被确定为福建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2018年被确定为福建省全国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福建师范大学的介绍如下:福建师范大学为中国建校最早的师范大学之一,前身是1907年由清朝帝师陈宝琛创办的福建优级师范学堂。后由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福建协和大学、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等单位几经调整合并,于1953年成立福建师范学院,1972年易名为福建师范大学。叶圣陶、郭绍虞、董作宾、林兰英、郑作新、黄维垣、唐仲璋、唐崇惕、姚建年等一大批知名专家、学者曾在学校任教。截至2023年5月,学校有旗山、仓山两个校区,占地面积约4000多亩,有纸质图书近500万册、电子图书560多万册;设有27个学院,开设本科专业84个。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4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22个;有专任教师2012人,全日制普通本科学生2.4万多人,各类研究生近1万人。1911年,由世界基督教大会推举的高等教育委员会会长高绰博士(Dr.John Goucher)来福州,与福建基督教六公会联议创办大学,几经酝酿、筹备,于民国四年(1915)成立董事会,以俾益知(W.L.Beard)为主席,推选庄才伟(Aduin C.Jones)为首任校长,校名定为福建协和大学。
福建理工大学开学时间
福建理工大学开学时间是2023年9月3日。9月3日2023级新生报到、注册。9月4日-9月8日2023级新生入学教育;9月6日2021级五年专、2022级学生返校报到、注册;9月7日2021级五年专、2022级正式上课;9月8日教师节表彰大会。9月11日2023级正式上课;2021级三年专线上教学班级9月11日起开始线上教学;9月15日2023—2024学年开学典礼。福建理工大学(Fuj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福工大”、“FJUT”,位于福建福州,是福建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是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截至2022年12月,学校有旗山、鼓山、浦东等校区,占地2012.37亩,校舍建筑面积69.5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49625.80万元,馆藏纸质图书230.62万册,电子图书201.34万册;设有17个学院(部),开设71个本科专业。拥有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专任教师1326人,全日制在校生20945人,其中在读硕士研究生1860人(含外国留学生)。质量工程:截至2022年12月,学校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4个。国家级一流课程5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省级一流课程103门。国家级实践教学平台6个。
福建理工大学开学是什么时候啊?
福建理工大学开学时间是2023年9月3日。9月3日2023级新生报到、注册。9月4日-9月8日2023级新生入学教育;9月6日2021级五年专、2022级学生返校报到、注册;9月7日2021级五年专、2022级正式上课;9月8日教师节表彰大会。9月11日2023级正式上课;2021级三年专线上教学班级9月11日起开始线上教学;9月15日2023—2024学年开学典礼。福建理工大学(Fuj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福工大”、“FJUT”,位于福建福州,是福建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是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截至2022年12月,学校有旗山、鼓山、浦东等校区,占地2012.37亩,校舍建筑面积69.5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49625.80万元,馆藏纸质图书230.62万册,电子图书201.34万册;设有17个学院(部),开设71个本科专业。拥有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专任教师1326人,全日制在校生20945人,其中在读硕士研究生1860人(含外国留学生)。质量工程:截至2022年12月,学校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4个。国家级一流课程5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省级一流课程103门。国家级实践教学平台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