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抑肝散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各家论述 5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柴胡抑肝散 1 拼音 chái hú yì gān sǎn 2 处方 柴胡、青皮、香附、丹皮、焦栀、当归、川芎、白芍、生地、蒲黄(炒)、荆芥(炒)、棕榈灰。 3 功能主治 和肝气,清肝火,养肝血。主妇人因事暴怒,经行气逆而厥;怒伤肝,肝藏血,因而崩注。 4 各家论述 肝气不和,青皮、香附和肝气也;肝火独盛,柴胡、丹皮、栀子清肝火也;肝血暴竭,四物养肝血也;犹恐崩注之势来而不已,故用蒲黄、荆芥、棕皮俱炒黑存性以止之。 5 摘录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一 古籍中的柴胡抑肝散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八十三妇科心镜(下)]补遗方 分)上为细末,掺患处,布扎缚,自然平稳不痛。柴胡抑肝散治寡居独阴病患恶寒发热,全类疟者。柴胡(钱半... 《古今医鉴》:[卷之十一]妇人科 子大。每服四五十丸,酒下,或白汤,空心送下。柴胡抑肝散治寡居独阴无阳,欲心萌而多不遂,是以恶寒发热... 《济阴纲目》:[卷之一调经门]治往来寒热 (各三钱)上锉。每服一两,生姜三片,水煎服。柴胡抑肝散治寡居独阴无阳,欲心萌而多不遂,是以恶寒发热... 《简明医彀》:[卷之四]恐喜怒 分)、细辛(三分)。抑肝散治怒。甚者,服当归龙荟丸(方见胁痛)。香附(四两)柴胡黄连青皮(各二两)甘... 《景岳全书》:[卷之四十谟集小儿则(上)]总论(一)
谦斋医学讲稿的内容简介
《谦斋医学讲稿》,医论著作。秦伯末撰于1964年。全书选录作者有关中医学术方面讲稿十二篇,包括脏腑发病及用药法则、五行生克的临床运用、气血湿痰治法、种种退热法、温病、肝病、水肿、腹泻、感冒论治等专题。每篇讲述均能结合个人临床经验阐发祖国医学理法方药、辨证论治的经验知识,深入浅出,明白易懂,并附治疗病例。1肝病是重点宋金·李东垣重脾胃、明·张景岳强调肾;秦老对肝尤为重视。在《脏腑发病及用药法则提要》中论述脏腑生理病理时,先以较大篇幅论述了肝,排在五脏之首。认为肝的生理病理在五脏中涉及最广、引起病症最多。在《论肝病》中对肝病的大量名词、主证、治法及用药进行了详细而系统的阐述。还在《痛证的治疗》、《神经衰弱》及《慢性型传染性肝炎》中,论述了肝在其发病中的重要作用。概括为以下特点:①概念清晰。在《论肝病》中对肝阴、肝阳、肝气、肝血、体阴用阳、肝火、肝热、肝风、肝寒、肝郁、肝厥、肝虚、肝实、肝积、肝着、肝咳、肝胀、肝水、肝痹及肝疟等名词予以精确解释。②辨证精细。对肝阴虚与肝血虚、肝火与肝热及肝阳与肝风间的细微区别进行鉴别。如对肝火与肝热的鉴别,曰:“火性炎上,其症状以头痛昏胀,面热面红,口苦,目赤,耳鸣等最为常见”,“肝热多指烦闷,口干,手足发热,小便黄赤等,无冲激上逆现象”,“静则为热,动则为火”。③立肝阳虚。历代医家对肝阳虚证论述甚少,秦老则认为肝阳不仅可上亢也可虚弱,确有独到之处。曰:“肝脏的功能有阴和阳两种表现,在临床上遇到阳的作用有浮动现象,便称做肝阳证。……肝阳的本身并不虚,如果肝阳本身虚而发病,它的性质显然不同。”“肝阳虚则表现为胆怯、头痛麻木、四末不温等现象。”并设温补肝阳类药,有肉桂、仙灵脾、艾叶、小茴香和木瓜等。④立和肝法。肝的功能以调和为贵,肝引发的许多病是因肝阴阳气血不调和而至。故秦老提出“和肝”的概念。药物包括当归、川芎、赤芍、丹参、鸡血藤、月季花、红花、桃仁、泽兰、茺蔚子和莪术等。2温病分四期秦老概括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并根据温病传变顺序,将其分为恶风、化热、入营和伤阴四个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