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 话剧

时间:2024-09-24 08:57:21编辑:小星

曹禺的四大名剧是什么?

《雷雨》、《日出》、《原野》和《北京人》

曹禺剧作中被誉为“四大名剧”的是《雷雨》、《日出》、《原野》和《北京人》,其艺术功力所达到的境界,迄今为止,尚无人能超越,而创作时他仅有31岁。

1934年曹禺的处女作《雷雨》问世,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它被公认为是中国现代话剧真正成熟的标志。短短几年时间,曹禺的创作水准不论从思想上还是从艺术上看,都已经达到了相当成熟的境界。尤其是被誉为“四大名剧”的《雷雨》、《日出》、《原野》和《北京人》,其艺术功力所达到的境界,迄今为止,尚无人能超越,而彼时他仅有31岁。

《雷雨》以1925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悲剧。剧中以两个家庭、八个人物、三十年的恩怨为主线,伪善的资本家大家长周朴园,受新思想影响的单纯的少年周冲,被冷漠的家庭逼疯了和被爱情伤得体无完肤的女人蘩漪,对过去所作所为充满了罪恶感、企图逃离的周萍,还有意外归来的鲁妈,单纯着爱与被爱的四凤,受压迫的工人鲁大海,贪得无厌的管家等,不论是家庭秘密还是身世秘密,所有的矛盾都在雷雨之夜爆发,在叙述家庭矛盾纠葛、怒斥封建家庭腐朽顽固的同时,反映了更为深层的社会及时代问题。该剧情节扣人心弦、语言精炼含蓄,人物各具特色,是“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里程碑。

《日出》以抗战前的天津社会为背景,以交际花陈白露为中心人物,以陈白露住的某大旅馆(惠中饭店)华丽的休息室和三等妓院(宝和下处翠喜的房间)为活动地点,写了黎明、黄昏、午夜、日出四幕,描写了20世纪30年代初期受到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恐慌影响下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都市里,日出之前,代表腐朽势力的上层社会在黑暗中“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种种活动,和下层社会的悲惨生活。该剧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生活强烈的爱憎和迫切期待东方红日的心情。

《原野》的故事是在一连串血海深仇的背景下展开的:仇虎的父亲仇荣,被当过军阀连长的恶霸地主焦阎王活埋,仇家的土地被抢占,仇家的房屋被烧毁,仇虎的妹妹被送进妓院而惨死,仇虎的未婚妻金子也被焦家的儿子焦大星强占,做了“填房”,仇虎自己也被投进了监狱。

《北京人》以一个典型的没落士大夫家庭曾家的经济衰落为全局矛盾冲突的线索于戏剧冲突发生的具体背景,以曾家三代人为主人公,展开家庭中善良与丑恶,新生与腐朽,光明与黑暗的冲突。通过这些冲突,深入封建家庭这一躯体深处,着力反映出封建主义精神统治对人的吞噬,人们在这种精神统治下对人生的追求,以及这种精神统治必然破产的结果。剧本作者曹禺谈到写作动机时说道:“当时我有一种愿望,人应当像人一样活着,不能像当时许多人一样活着,必须在黑暗中找出一条路子来。”


曹禺的四大名剧是什么?

01 《雷雨》、《日出》、《原野》和《北京人》 曹禺剧作中被誉为“四大名剧”的是《雷雨》、《日出》、《原野》和《北京人》,其艺术功力所达到的境界,迄今为止,尚无人能超越,而创作时他仅有31岁。 1934年曹禺的处女作《雷雨》问世,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它被公认为是中国现代话剧真正成熟的标志。短短几年时间,曹禺的创作水准不论从思想上还是从艺术上看,都已经达到了相当成熟的境界。尤其是被誉为“四大名剧”的《雷雨》、《日出》、《原野》和《北京人》,其艺术功力所达到的境界,迄今为止,尚无人能超越,而彼时他仅有31岁。 《雷雨》以1925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悲剧。剧中以两个家庭、八个人物、三十年的恩怨为主线,伪善的资本家大家长周朴园,受新思想影响的单纯的少年周冲,被冷漠的家庭逼疯了和被爱情伤得体无完肤的女人蘩漪,对过去所作所为充满了罪恶感、企图逃离的周萍,还有意外归来的鲁妈,单纯着爱与被爱的四凤,受压迫的工人鲁大海,贪得无厌的管家等,不论是家庭秘密还是身世秘密,所有的矛盾都在雷雨之夜爆发,在叙述家庭矛盾纠葛、怒斥封建家庭腐朽顽固的同时,反映了更为深层的社会及时代问题。该剧情节扣人心弦、语言精炼含蓄,人物各具特色,是“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里程碑。 《日出》以抗战前的天津社会为背景,以交际花陈白露为中心人物,以陈白露住的某大旅馆(惠中饭店)华丽的休息室和三等妓院(宝和下处翠喜的房间)为活动地点,写了黎明、黄昏、午夜、日出四幕,描写了20世纪30年代初期受到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恐慌影响下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都市里,日出之前,代表腐朽势力的上层社会在黑暗中“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种种活动,和下层社会的悲惨生活。该剧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生活强烈的爱憎和迫切期待东方红日的心情。 《原野》的故事是在一连串血海深仇的背景下展开的:仇虎的父亲仇荣,被当过军阀连长的恶霸地主焦阎王活埋,仇家的土地被抢占,仇家的房屋被烧毁,仇虎的妹妹被送进妓院而惨死,仇虎的未婚妻金子也被焦家的儿子焦大星强占,做了“填房”,仇虎自己也被投进了监狱。 《北京人》以一个典型的没落士大夫家庭曾家的经济衰落为全局矛盾冲突的线索于戏剧冲突发生的具体背景,以曾家三代人为主人公,展开家庭中善良与丑恶,新生与腐朽,光明与黑暗的冲突。通过这些冲突,深入封建家庭这一躯体深处,着力反映出封建主义精神统治对人的吞噬,人们在这种精神统治下对人生的追求,以及这种精神统治必然破产的结果。剧本作者曹禺谈到写作动机时说道:“当时我有一种愿望,人应当像人一样活着,不能像当时许多人一样活着,必须在黑暗中找出一条路子来。”


曹禺北京人内容概括?

本世纪初,北京城里一个大户曾家,曾老太太弥留之际,为冲喜迎娶曾孙媳妇瑞贞,在迎新人进门时,老太太撒手归西,全家人乱成一团,办喜事变成了办丧事。 有三进大院子四合院的曾家已经家道败落,但仍挥霍维持着尴尬局面。

长孙文清是个颓废、整天无所事事的大少爷。他不喜欢家里为他娶的妻子思懿,心里爱着寄居在他家的无依无靠的表妹愫方。愫方寄人篱下,忍气吞声,像女仆一样整日劳作,虽然与大表哥有共同的爱好和感情,却又不敢表露出来,就这样还得忍受表嫂的冷言冷语。

孙媳妇思懿,明知丈夫另有心上人,可长房长孙媳妇的地位,使她掌管着家中的财权,她内外操持,拆东墙补西墙,硬撑着这个摇摇欲坠的家。

女婿江泰住在丈人家,他空有许多新思想,但一事无成,与曾家格格不入。 曾

家的朋友、人类学家袁任敢带着女儿袁圆从国外归来,暂借住在曾家,为曾家带进了新的空气。

曾霆还是个孩子,被迫娶了瑞贞,他与袁圆玩得很开心,根本不懂夫妻之道。

最后,这个封建大家庭终于崩溃了,文清死了;愫方终于离开了这个家;曾霆与瑞贞离了婚,老太爷曾皓面对这一切,只有痛哭,他挽救不了封建家庭和封建社会灭亡的命运。


求曹禺话剧《北京人》的主要人物名字

《北京人》阵容曾文清——他的长子,三十六。曾思懿——他的长媳,三十八九。曾文彩——他的女儿,三十二岁。江泰——他的女婿,文彩的丈夫,一个老留学生,三十七八。曾霆——他的孙子,文清与思懿的儿子,十七岁。曾瑞贞——他的孙媳,霆儿的媳妇,十八岁。愫方——他的姨侄女,三十上下。陈奶妈——哺养曾文清的奶妈,年六十上下。小柱儿——陈的孙儿,年十五。张顺——曾家的仆人。袁任敢——研究“人类学”的学者,年三十八。袁圆——袁的独女,十六整。“北京人”——在袁任敢学术察勘队里一个修理卡车的巨人。警察寿木商人甲、乙、丙、丁。


北京人(曹禺剧本《北京人》)详细资料大全

三幕剧《北京人》以一个典型的没落士大夫家庭曾家的经济衰落为全局矛盾冲突的线索於戏剧冲突发生的具体背景,以曾家三代人为主人公,展开家庭中善良与丑恶,新生与腐朽,光明与黑暗的冲突。通过这些冲突,深入封建家庭这一躯体深处,着力反映出封建主义精神统治对人的吞噬,人们在这种精神统治下对人生的追求,以及这种精神统治必然破产的结果。剧本作者曹禺谈到写作动机时说道:“当时我有一种愿望,人应当像人一样活着,不能像当时许多人一样活着,必须在黑暗中找出一条路子来。” 基本介绍 中文名 :北京人 编剧 :曹禺 主要人物 :曾家三代 类型 :戏剧 内容梗概,人物性格,写作动机,作品评价,创作评价,曹禺, 内容梗概 《北京人》的故事发生在三十年代初的北平。古老的曾家此时住着三代人,第一代人是已经死去夫人的垂死之人曾皓,第二代人曾皓的儿子曾文清,他的妻子曾思懿,一直在照顾曾老太爷的年近30岁的愫方,寄居在曾家的曾文清的妹妹曾文彩和她的丈夫江泰,第三代人曾文清年仅17岁的儿子曾霆和他18岁的妻子曾瑞贞,还有住在曾家的房客人类学教授袁任敢,他的女儿袁园,他的同事长相和身材都极像远古时期原始人的”北京人“。离开曾家多年的老仆人陈奶妈带着自己的孙子小柱子回到北京曾家探望自己的老主子,得到曾家第二代人曾家儿媳妇儿曾思懿假意的热情相待,一番交谈中讨债的人在曾家门外死死讨债,而曾家少奶奶却死死不肯给钱叫管家张顺将其赶走,张顺与陈奶妈一起骂着赶走了讨债人。一旁小柱子与曾霆,袁园一起玩耍。八月节晚上曾家人请客所有人在家里吃饭,曾思懿谈到愫方的出嫁问题,主张愫方嫁给袁任敢,曾皓和曾文清则予以反对,此时讨债人又来到门口讨债,袁任敢和”北京人“用武力赶走了讨债人。瑞贞发现自己已经有了身孕,而自身早已厌倦了曾家的生活希望打胎与袁任敢一行一起离开曾家,愫方劝其不要打胎,而瑞贞却心意已决。一方曾霆并不认可父母包办的婚姻而喜欢上了袁园,无奈袁园淘气没有表示。江泰责怪曾家人没心没肺喝醉酒无意将曾皓打伤,曾皓昏死住进医院,回来后刚好自己生日当天,邻家杜家向曾家讨债,提出条件要么交钱要么交出曾家房子要么交出曾皓年年上漆的棺材,曾少夫人认为父亲有钱,自己不愿出钱还债,提出交出棺材。江泰提出自己去找自己的朋友公安局局长,结果在大家的期待中江泰出走,交棺材的时刻已到,江泰却没有出现,在曾皓无助痛苦的呐喊中杜家人抬走了棺材,大少爷曾文清吞下鸦片断气而亡,曾霆写下了和瑞贞的离婚协定,愫方最终决定与瑞贞一起离开曾家,在劝好曾皓休息之后,愫方和瑞贞踏上了离开的汽车。 人物性格 曾 皓——在北平落户的旧世家的老太爷,年六十三。 曾文清——曾皓的长子,三十六。聪颖清俊,善良温厚,但是性格软弱无能,虽然已是中年却依旧没有生活经济来源,是一个”废人”从小与愫方相爱,却未能与愫方结合,在父母的主持下与曾思懿结合,后在绝望中吞食鸦片死亡。 曾思懿——曾皓的长媳,三十八九。自命知书达礼,精明干练,整天满脸堆著笑容,心里却藏着刀,虚伪,自私,多话,从来不知自省。平素以为自己既慷慨又大方,而周围的人都是谋害她的狼鼠。嘴头上总嚷着“谦忍为怀”,而心中无时不在打算占人的便宜,处处思量著“不能栽了跟头”。一向是猜忌多疑言辞间尽性矫揉造作,总之,她自认是聪明人,能干人,利害人,有抱负的人。 曾文彩——曾皓的女儿,三十三岁。 江 泰——他的女婿,文彩的丈夫,一个老留学生,三十七八。曾经做官,后来失势遭到通缉躲在曾家,有做实业的想法无奈未有实际作为。经常抱怨,然后喝酒 *** ,说话坦率诚实,最后一幕却欺骗了所有人拿着30元出去喝酒。 曾 霆——曾皓的孙子,文清与思懿的儿子,十七岁。性格软弱,反感自己的母亲,喜欢袁园。 曾瑞贞——曾皓的孙媳,霆儿的媳妇,十八岁。与曾霆没有爱情,后怀有身孕然后打掉,与曾霆协定离婚后瞒着家长们与袁家人一起离开了曾家。 愫 方——他的姨侄女,三十上下。性格温婉和善,沉默忧伤,处处忍让。父母早逝,来到曾家,一直承担著照顾曾皓的担子没有怨言,爱曾文清。最后在绝望与不舍中决定离开曾家。 陈奶妈——哺养曾文清的奶妈,年六十上下。性格直爽,有着乡下人的淳厚善良。 小柱儿——陈的孙儿,年十五。 张 顺——曾家的仆人。 袁任敢——研究“人类学”的学者,年三十八。 袁 圆——袁的独女,十六整。性格活泼开朗,天真率性,天真的说希望嫁给“北京人“ “北京人”——在袁任敢学术察勘队里一个修理卡车的巨人。 写作动机 剧本作者曹禺谈到写作动机时说道:“当时我有一种愿望,人应当像人一样活着,不能像当时许多人一样活着,不能像当时许多人那样活,必须在黑暗中找出一条路子来。” 作品评价 《北京人》是曹禺40年代戏剧创作艺术在40年代达到新高度的一个标志。是曹禺在抗日战争时期继《蜕变》后写成的另一部力作,也是曹禺认为自己最满意的一部作品。在业内被专家认为是曹禺先生最好的一部作品。 创作评价 《北京人》中的人物形象创作艺术上吸收了大部分其他作品创作的精华,在其中又另外有新的创造。例如曾思懿的形象与《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有一定的相似性,曾文清与《家》中的高觉新有所相似,而愫方则似乎综合了《家》中梅与觉慧的形象,而三代人各有矛盾又相互交织,使得全剧紧凑而富有张力。《北京人》显示出曹禺的戏剧创作艺术在40年代达到的新的高度。 曹禺 曹禺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字小石,祖籍湖北潜江,在天津出生。自小家境富裕,常有机会去看文明戏和传统旧戏,培养了对戏剧的兴趣。1923年春入读南开中学,加入南开新剧团。1928年入读南开大学政治系预科,次年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广泛涉猎西方文学,特别是戏剧文学。1933年大学毕业,到河北保定育德中学任教,数月后进入清华研究院研究戏剧。 曹禺就读中学时已开始以笔名投稿杂志,并参与戏剧演出。大学毕业前写成《雷雨》剧本,并于1934年7月在《文学季刊》上发表。1935年9月回天津,在河北女子师范学院外文系任教。1936年发表《日出》,同年8月应邀赴南京国立戏剧学校任教,后随校迁长沙和重庆。1942年初辞去国立戏剧专科学校的教职,从事戏剧写作和编导活动。1946年3月,与老舍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1947年1月回国,任教上海戏剧学校,后担任上海文华影业公司编导,自编自导了《艳阳天》一片。在中国 *** 的安排下,1948年底秘密转道香港再经烟台到达解放区,1949年2月赴京,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 *** 建政后,曹禺担任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1952年6月,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成立,曹禺任院长。文革期间被批斗,在北京人艺剧团和宿舍看守传达室。1978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恢复原名,曹禺再次任院长,并完成《王昭君》剧本。1996年12月13日在北京逝世。


求曹禺的话剧《北京人》剧情简介

中秋之日,天空湛蓝,鸽哨声断断续续地飘进曾家的花厅。透过养心斋,可望到窗外的枝枝翠竹。这个摇摇欲坠的封建大家,虽看上去显得很衰微,不过满堂的红木家具,古色古香的装饰陈设,却又显示出曾盛极一时的不凡气度。家中主事的大奶奶思懿,自命知书达礼,精明干练,整日满脸堆着笑容,可又时时露出虚伪与狡谲。要说,撑起这个家也实在不易,她不光成天要对付那些个堵门要账的,就连丈夫曾文清也让她伤透了脑筋。懒怠羸弱的文清,终日无所事事,偏偏又染上了抽大烟的恶癖;姑爷江泰一付十足的公子哥派,几次做官都不得意,最后终赋闲而寄居于丈人家中,成天牢骚满腹,喝了点酒便四处使气,骂声连天。而在这个家里,更为可怜的却是愫芳姑娘。自来到曾家,岁月悠忽,转眼已是三十岁的人了,但却很少有人为她的前途想一想,只有偶尔在与文清谈诗论画中,才稍许得到些慰藉。虽然大奶奶对此常投以令人难以忍受的讥讽,可愫芳却有着一种寄人篱下而养成的惊人耐性。大奶奶的儿媳瑞贞,从十六岁起便胡里糊涂地被人送进了这个封建的樊笼,夫妻之间视为路人。她既不愿逢场作戏,也不屑于用献媚来讨好婆婆,因而常常遭受婆婆的辱骂。在这样一个家里,行将就木的老太爷曾皓,虽然诅咒思懿的阴险,怨恨文清的无能,但他却终救不了这个家,他唯一的希望是能守在那口已反复漆了十五年的寿木,然而因无力偿债,就连这样一口棺材也终被隔壁的大户“争抢”了去。望着这个即将倒塌的家,面对周围的骄横、自私、吝啬和残忍,瑞贞再也待不下去了,她决定冲出这个家庭。而愫芳最后也终于战胜了自身的软弱,怀着一丝丝的惆怅,悄悄地跳出了曾家,向着宽阔的天宇飞去……扩展资料:主要角色:1、曹皓——在北平落户的旧世家的老太爷,年六十三。2、曾文清——曾皓的长子,三十六。聪颖清俊,善良温厚,但是性格软弱无能,虽然已是中年却依旧没有生活经济来源,是一个“废人”。从小与愫方相爱,却未能与愫方结合,在父母的主持下与曾思懿结合,后在绝望中吞食鸦片死亡。3、江泰——文彩的丈夫,一个老留学生,三十七八。曾经做官,后来失势遭到通缉躲在曾家,有做实业的想法无奈未有实际作为。经常抱怨,然后喝酒自慰,说话坦率诚实,最后一幕却欺骗了所有人拿着30元出去喝酒。4、曾瑞贞——曾皓的孙媳,霆儿的媳妇,十八岁。与曾霆没有爱情,后怀有身孕然后打掉,与曾霆协议离婚后瞒着家长们与袁家人一起离开了曾家。

上一篇:哈佛大学公开课公正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