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开国将军汤和,为何最后能有善终的结局?
首先明确一点,朱元璋并未杀尽功臣。明初功劳最大的一百五十位开国功臣中,比如25位公爵中仅有韩国公李善长、宋国公冯胜、颍国公傅友德、凉国公蓝玉等4人是被朱元璋赐死 ,再如79位侯爵中仅有延安侯唐胜宗、安侯陆仲亨、江夏侯周德兴、荥阳侯郑遇春、平凉侯费聚、永嘉侯朱亮祖、临川侯胡美、宜春侯黄彬、河南侯陆聚、永平侯兴、靖宁侯叶升、景川侯曹震、会宁侯张温、崇山侯李新、普定侯陈桓、鹤庆侯张翼、舳舻侯朱寿、全宁侯孙恪等19人是被朱元璋赐死。如此,朱元璋虽杀功臣,但却并非杀尽,若是他们恭敬谨慎,深居简出,不问世事的安安心心的做他们的公爷、侯爷、伯爷,他们也不会出什么事情,对于这些人,朱元璋也算善待,不会过多的为难于他。因此,汤和能善终,这也不是啥特别稀奇的事情,毕竟魏国公徐达、卫国公邓愈、郑国公常茂等皆是善终的,所以不足为奇。当然,汤和能不被朱元璋清算,还被善待,这的确是有他的过人之处的。第一、不恋权。汤和有别于其他的功臣,他不喜权,不贪权,更不恋权。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因朱元璋年事已高,他深怕自己死后,自己的子孙掌控不住底下的那帮骄兵悍将,所以一直在想着该如何剥夺这些将军的兵权,只是因怕造成反弹,所以迟迟不动手。但一向聪明的汤和却早早的知道了朱元璋的想法,所以不久他就与朱元璋说道:“臣年事已高,不能再指挥军队驰骋战场了,希望能返回故乡,为将来死去找一片容身之处”,朱元璋听后是万分高兴,而后汤和的兵权就被解除,但他也没有亏待汤和,在汤和丢掉兵权的当天,朱元璋就下令在中都凤阳为汤和修建豪华的府邸,以让他日后养老所住。第二、任劳任怨,从不会有怨言。汤和有别于其他功臣,他对朱元璋是忠心耿耿,做事从来不求赏赐,也不会有任何的怨言,即使到后面是被朱元璋夺取兵权,他也依然是任劳任怨。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就在汤和被夺权的当年,因倭寇经常骚扰沿海一带,所以朱元璋急需派重臣前往解决,这时汤和就被朱元璋找了来,他对汤和说道:“你虽已年迈,再请你替朕一行吧”。而此时汤和虽被夺权,但对于朱元璋的征召,他却是言听计从,更是毫无怨言,不久他就前往江浙一带帮助朱元璋是尽心尽力的解决倭寇之患。第三、不贪财。汤和不仅不恋权,还不贪财,他为官期间从来不贪赃枉法,而且自己从朱元璋手中得到的赏赐,他也从来不据为自有,而多是分给了家乡的乡亲们。由此可以看出,汤和却是个不贪财之人。综上所述,试问一个功劳又大,但不恋权,不贪财,又任劳任怨,从不会有怨言的汤和,你认为朱元璋会拿他干嘛吗?毕竟即使朱元璋再嗜杀,他也需要这个功臣,这些臣子来治理国家,如果他连汤和这样忠心耿耿,又从不犯事的臣子都杀了,试问以后谁还敢真心实意的给他办事,效忠于他,去帮他治理大明呢?
大肆屠戮开国功臣的明朝,汤和为何能够善终?
最先得说汤和有一一些人无法抗衡的品行:甘居人下,尤其是在朱元璋眼前。汤和与朱元璋是老乡,他比朱元璋大2岁。两人自小一起长大,汤和投军比朱元璋还早,他参与了郭子兴的红巾军后,由于战斗英勇当上千户长。这时候的朱元璋仍在皇觉寺当和尚,连腹部都无法果腹。汤和了解朱元璋的状况,因此就给朱元璋寄信,邀约他前去投军。朱元璋刚参军时,岗位自然没有汤和高,可是从那时起,汤和就主要表现出朱元璋的毕恭毕敬和听从,一切都是会遵从他的建议,这自然让年青的朱元璋十分尽情。之后朱元璋官衔一路提高,等级慢慢超出汤和,那时候军内的名将多是朱元璋的平辈人,很多人并不服气朱元璋,仅有汤和用心慎重地遵从朱元璋的指令。罕见的听从,自然也会捋顺朱元璋的心。汤和还有一个特性,那便是众人皆知。汤和与徐达也是同乡,他比徐达大六岁,徐达参军比汤和晚,可是徐达作战勇敢,一向有大将之誉,汤和知道在哪些方面比不上徐达,在学历层面几乎都不和徐达争。反过来,在数次战争中,当徐达出任将军的情况下,他就心甘情愿处于偏将军之职,陪同徐达一起在疆场拼杀。做为军内的老资格老前辈,汤和从朱元璋那边获得的赐予有时还比不上他的圣物和属下,可是汤和却都不在乎,并不会因此在朱元璋眼前给自己争竞。和刘伯温对比,汤和还有一个特性,那便是从来不站位。朱元璋了解自已的重臣分成两大阵营:一个是以李善长为代表的淮西集团,在其中大多数是朱元璋的同乡,是追随朱元璋一起开拓创新的开国元勋;另一个则是刘伯温为代表的浙东集团。朱元璋乐得见彼此斗争,有时还会继续恰当地运用彼此的分歧,刘伯温的死显而易见也是两个集团抗争的不良影响。尽管汤和一样源于淮西,也是历经很多年战场争霸的开国元勋,可是他却未参加到两大阵营的争斗当中,既不偏重淮西集团,都不和浙东集团造成哪些纠葛。恰好是这类不疾不徐的心态,让汤和少了来源于义兄的对立和陷害。
汤和最后的结局
汤和是病逝的。1390年(洪武二十三年)农历正月初一,汤和到京师给朱元璋拜年时,得了急症,不能说话。朱元璋即日亲临探视,长久叹息之后,让他返回故乡。待汤和病稍好一点时,朱元璋又命人将他接到京城,让他坐车进入内殿,设宴慰劳,关怀备至,并赐黄金、布帛、御膳、法酒等等。1394年(洪武二十七年),汤和病情日渐加重,不能站立。朱元璋想见汤和,便命他坐车前往觐见,朱元璋用手抚摸着他,与他详细叙谈家乡故旧以及这些年来兴兵的艰难。汤和已经不能对答,只是不停地叩首。朱元璋见此情形,泪流不已,厚赠黄金、布帛作为丧葬费用。1395年(洪武二十八年)夏天农历八月,汤和病逝,终年七十岁,朱元璋下诏追封汤和为东瓯王,谥号襄武。敕葬安徽蚌埠曹山南麓。汤和介绍汤和,字鼎臣,濠州凤阳县东湖里人。明朝开国名将,军事家。汤和为人谨慎,沉敏多智。在随朱元璋渡长江、占集庆、取镇江的诸战中屡破元军,累功升统军元帅。至正十七年,镇守常州,多次击败张士诚部。至正二十七年,为征南将军,在浙东击败方国珍部。尔后率部由海道入福州,俘获占据延平的陈友定。又随徐达率军征今山西、甘肃、宁夏等地。洪武十一年,封信国公。洪武十七年,巡视海防。洪武二十年,在浙江沿海先后设卫所城59处,使倭寇不得轻入。洪武二十二年,告老还乡,赐地凤阳。
汤和怎么死的
因病去世。汤和,明朝开国元勋,战功卓著,被称为一代名将。朱元璋登上皇位后就大开杀戒,汤和也属于必杀大臣之列,因为他机警和自律,能急流勇退,不贪恋权势,保全了自己和家人。 1、汤和因病去世。汤和,明朝的开国元勋,战功卓著,被称为一代名将。汤和不仅为明朝开国元勋而且和当时的皇帝朱元璋是好友,两人关系很好。但俗话说的好,伴君如伴虎,朱元璋始终控制不住自己的猜忌刻薄。 2、在朱元璋登上皇位后就大开杀戒,开始杀功臣,这些功臣大多都是当初和他一起打天下的老朋友。但却惨遭不幸,几乎被朱元璋斩尽杀绝,李善长、刘基、胡惟庸、宋濂、傅友德等人除了信国公汤和侥幸幸免于难之外,无一避免。 3、本来,汤和也属于必杀大臣之列,因为他机警和自律,能急流勇退,不贪恋权势,所以保全了自己和家人。汤和对朱元璋有拥戴之功,早年和朱元璋一起在郭子兴麾下效力,之后朱元璋成为首领,其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将领心里不服气,而汤和则率先承认朱元璋的领导地位,被朱元璋看在了眼里。 4、汤和懂得迎合皇帝的心思,朱元璋对掌握军权的老臣不放心的时候,汤和就主动急流勇退,于是,在众多高级将领中第一个自请解除军权。朱元璋立马拨款为汤和在凤阳老家造房,让他衣锦还乡。汤和告老还乡后,在二十三年患病,二十八年八月病卒,被追封东瓯王,谥襄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