铀矿冶的发展历程
中国铀矿冶工业创建于50年代末,1958年建立了主管铀矿冶工作的二机部十二局,同时成立了新疆矿冶公司和中南矿冶公司,组建了北京铀矿选冶研究所、铀矿冶设计研究院和铀矿开采研究所。第一批建设的铀矿冶企业,即:三矿(郴州铀矿、衡山大浦铀矿和上饶铀矿)一厂(衡阳铀水冶厂)于1962年9月至1963年10月陆续建成并顺利投产,实现了从矿石到UO2的工业生产,成功地解决了原子能工业的原料问题。在此期间,北京铀矿选冶研究所(现名: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的科技人员,在国家还没有建成铀矿冶工业的情况下,用最快的速度生产出制备第一颗原子弹需要的UO2和UF4,为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作出了贡献。1963年国家决定建立第二批铀矿冶企业,到1967年先后建成了广东和抚州两个铀矿冶联合企业,开发建设了新的铀矿、放射分选厂和铀水冶厂,包括:衢州铀矿、本溪铀矿(草河口)、修水铀矿、兴城铀矿和伊宁铀矿及水冶厂等。第二批铀矿冶企业的铀矿开采和提取的工艺流程都是我国自行研究设计的,采矿工艺方面,试验采用了水泥隔离墙代替人工矿柱,水泥垫板代替木垫板,研究解决了含铀煤矿的开采技术,改进了缓倾斜薄矿层的采矿工艺;水冶工艺方面,成功研究了处理各种不同类型矿石的多种工艺流程,包括:处理花岗岩型矿的固液分离-清液萃取流程,处理含铀煤矿的低温燃烧发电和从煤灰中浸出并用萃取法提取铀的流程,处理泥质矿的流态化分级洗涤技术,处理火山岩矿的半连续逆流离子交换和用磷类萃取剂萃取合格解吸液的淋萃流程,处理碱交代型花岗岩铀矿和含碳酸盐较多的碳硅泥岩铀矿的加压碱浸流程。到70年代末,建设了第三批铀矿冶企业。在铀矿冶科研方面推广了喷锚支护等高效率的施工技术,开展了原地浸出的试验,成功研究了从矿石浸出液直接制备三碳酸铀酰铵或四氟化铀的新工艺,突破了从含磷、钼等复合矿石中提取铀的技术和从含铀富矿中提取镭的工艺流程。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核工业的战略转移,铀产品由面向国防建设而转移到面向核电工业,国家对铀工业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部分生产线下马、关停,天然铀产量一度降到历史最低水平,整个行业出现了阶段性的萧条。要改变我国铀矿冶企业的面貌,提高经济效益,必须采用新的工艺技术对传统的采冶工艺进行改造。为此开展了地浸、堆浸、原地爆破浸出等新技术及其工业化应用研究,经过不懈努力,取得了多方面的技术成果,铀矿冶全行业的生产工艺流程和主要装备得到了更新,虽然铀矿冶企业大大减少,但总的产能还有所提升,企业劳动生产率、经济效益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铀矿冶生产已经形成了以地浸、堆浸、原地爆破浸出等工艺为主的新格局。目前,天然铀生产产量常规开采占25%~30%,堆浸占35%~40%,原地爆破浸出占10%~15%,地浸占20%~25%。进入21世纪,随着核电的发展,天然铀的需求日益增长,同时国际铀价也持续攀升,给我国铀矿冶工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作为国内唯一从事天然铀生产的企业—中核金原铀业有限责任公司正在抓紧实施天然铀生产大基地的战略,采用新工艺、新技术,进一步提升天然铀生产能力,满足核电发展的需要。
中国铀矿开采前景如何?
我国至今已探明大小铀矿200多个,证实了相当数量的铀储量。矿石以中低品位为主, 0.05%~0.3%品位的矿石量占总资源量的绝大部分。矿石组分相对简单,主要为单铀型矿石,
仅在极少矿床有其他金属元素共生,形成铀�钼、铀�汞、铀�铜、铀�多金属、铀�钍�稀土矿床。矿床规模以中小型为主(占总储量的60%以上),在一些矿田内,矿床往往成群出现,有的几个,有的几十个,而其中常有1~2个主体矿床存在。探明的铀矿体埋深多在500m以内。矿床类型主要有花岗岩型、火山岩型、砂岩型、碳硅泥岩型铀矿床4种;其所拥有的储量分别占全国总储量的38%、22%、19.5%、16%。含煤地层中铀矿床、碱性岩中铀矿床及其他类型铀矿床在探明储量中所占比例很少,但具有找矿潜力。
全国铀矿资源分布不均衡,已有23个省(区)发现铀矿床,但主要集中分布在赣、粤、黔、湘、桂、新、辽、滇、冀、蒙、浙、甘等省(区),尤以赣、湘、粤、桂四省(区)资源为富,占探明工业储量的74%。
中国铀矿成矿时期以中新生代为主,并主要集中在87~45Ma。成矿的先后顺序是:混合岩型、伟晶岩型、花岗岩型、火山岩型、碳硅泥岩型和砂岩型。据铀矿床矿化类型、成矿时代和大地构造单元中分布特征,划分了东部铀成矿省、天山�祁连山铀成矿省、滇西铀成矿区。并据矿床成因、赋矿围岩和成矿特征将中国主要铀矿床分为内生铀矿床(岩浆型、热液型)、外生铀矿床(成岩型、后生淋积型)和复成因铀矿床三类。
铀矿中国是铀矿资源不甚丰富的一个国家。据近年我国向国际原子能机构陆续提供的一批铀矿田的储量推算,我国铀矿探明储量居世界第10位之后,不能适应发展核电的长远需要。矿床规模以中小为主(占总储量的60%以上)。矿石品位偏低,通常有磷、硫及有色金属、稀有金属矿产与之共生或伴生。矿床类型主要有花岗岩型、火山岩型、砂岩型、碳硅泥岩型铀矿床4种;其所拥有的储量分别占全国总储量的38%、22%、19.5%、16%。含煤地层中铀矿床、碱性岩中铀矿床及其他类型铀矿床在探明储量中所占比例很少,但具有找矿潜力。中国铀矿成矿时代的时间跨度为距今1900~3Ma之间,即古元古代到第三纪之间,以中生代的侏罗纪和白垩纪成矿最为集中。空间分布上我国铀矿床分南、北两个大区,北方铀矿区以火山岩型为主,南方铀矿区则以花岗岩型。
中国铀矿分布
铀矿我国共探明大小铀矿床(田)200多个,主要分布在江西、广东、湖南、广西,以及新疆、辽宁、云南、河北、内蒙古、浙江、甘肃等省(区)。
矿床以中小型为主,其中主要的铀矿床有:相山铀矿田、郴县铀矿床、下庄铀矿田、产子坪铀矿田、青龙铀矿田、腾冲铀矿床、桃山铀矿床、小丘源铀矿床、黄村铀矿床、连山关铀矿床、蓝田铀矿床、若尔盖铀矿床、芨岭铀矿床、伊犁铀矿床、白杨河铀矿床。已经建成和新建的厂矿有:衡阳铀矿、郴州铀矿、大浦街铀矿、上饶铀矿、抚州铀矿、乐安铀矿、翁源铀矿、衢州铀矿、澜河铀矿、仁化铀矿、本溪铀矿、蓝田铀矿、伊犁铀矿等。
在先进的技术支撑和优秀的勘查队伍保障下,我国铀矿资源潜力前景也相当可观,目前,我国还有十多个铀成矿带及大面积的勘查空白区尚待开展系统的勘查评价,找矿前景十分广阔。至2007年底为止,新一轮全国铀矿资源潜力预测评价正在进行,预计我国潜在铀资源超过数百万吨。目前看来,我国铀资源完全可以满足国内核电发展的需求。
广西的铀矿集中在桂林兴安县资源县地区,是国内目前最大的矿。
不过我看来这个可能需要关系才能开采吧,这种关于核技术的稀有资源不是随便就可以挖的。
铀矿石是怎么开采的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
铀矿石开采的方式主要有地下开采和露天开采,化学开采法。
地下开采 通过掘进地下井巷,从矿体中采出矿石。它的工艺比较复杂,一般在矿体埋藏较深时采用。它分为三个步骤:开拓、采准和回采。
露天开采 先剥离矿体上方的表土和覆盖岩石,然后进行采矿。与地下开采相比,露天开采的基建费少,工期短,成本低,安全性好。
化学开采法 又称地浸法。通过一系列钻孔把稀酸(碱)化学溶剂直接注入地下矿体内浸出,经抽出孔回收含铀的浸出液,到地面进行水冶处理。
希望对你有帮助【摘要】
铀矿石是怎么开采的【提问】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
铀矿石开采的方式主要有地下开采和露天开采,化学开采法。
地下开采 通过掘进地下井巷,从矿体中采出矿石。它的工艺比较复杂,一般在矿体埋藏较深时采用。它分为三个步骤:开拓、采准和回采。
露天开采 先剥离矿体上方的表土和覆盖岩石,然后进行采矿。与地下开采相比,露天开采的基建费少,工期短,成本低,安全性好。
化学开采法 又称地浸法。通过一系列钻孔把稀酸(碱)化学溶剂直接注入地下矿体内浸出,经抽出孔回收含铀的浸出液,到地面进行水冶处理。
希望对你有帮助【回答】
铀矿开采历史
1.中国铀矿开采前景如何 我国至今已探明大小铀矿200多个,证实了相当数量的铀储量。矿石以中低品位为主, 0.05%~0.3%品位的矿石量占总资源量的绝大部分。矿石组分相对简单,主要为单铀型矿石, 仅在极少矿床有其他金属元素共生,形成铀?钼、铀?汞、铀?铜、铀?多金属、铀?钍?稀土矿床。矿床规模以中小型为主(占总储量的60%以上),在一些矿田内,矿床往往成群出现,有的几个,有的几十个,而其中常有1~2个主体矿床存在。探明的铀矿体埋深多在500m以内。矿床类型主要有花岗岩型、火山岩型、砂岩型、碳硅泥岩型铀矿床4种;其所拥有的储量分别占全国总储量的38%、22%、19.5%、16%。含煤地层中铀矿床、碱性岩中铀矿床及其他类型铀矿床在探明储量中所占比例很少,但具有找矿潜力。 全国铀矿资源分布不均衡,已有23个省(区)发现铀矿床,但主要集中分布在赣、粤、黔、湘、桂、新、辽、滇、冀、蒙、浙、甘等省(区),尤以赣、湘、粤、桂四省(区)资源为富,占探明工业储量的74%。 中国铀矿成矿时期以中新生代为主,并主要集中在87~45Ma。成矿的先后顺序是:混合岩型、伟晶岩型、花岗岩型、火山岩型、碳硅泥岩型和砂岩型。据铀矿床矿化类型、成矿时代和大地构造单元中分布特征,划分了东部铀成矿省、天山?祁连山铀成矿省、滇西铀成矿区。并据矿床成因、赋矿围岩和成矿特征将中国主要铀矿床分为内生铀矿床(岩浆型、热液型)、外生铀矿床(成岩型、后生淋积型)和复成因铀矿床三类。 铀矿中国是铀矿资源不甚丰富的一个国家。据近年我国向国际原子能机构陆续提供的一批铀矿田的储量推算,我国铀矿探明储量居世界第10位之后,不能适应发展核电的长远需要。矿床规模以中小为主(占总储量的60%以上)。矿石品位偏低,通常有磷、硫及有色金属、稀有金属矿产与之共生或伴生。矿床类型主要有花岗岩型、火山岩型、砂岩型、碳硅泥岩型铀矿床4种;其所拥有的储量分别占全国总储量的38%、22%、19.5%、16%。含煤地层中铀矿床、碱性岩中铀矿床及其他类型铀矿床在探明储量中所占比例很少,但具有找矿潜力。中国铀矿成矿时代的时间跨度为距今1900~3Ma之间,即古元古代到第三纪之间,以中生代的侏罗纪和白垩纪成矿最为集中。空间分布上我国铀矿床分南、北两个大区,北方铀矿区以火山岩型为主,南方铀矿区则以花岗岩型。 中国铀矿分布 铀矿我国共探明大小铀矿床(田)200多个,主要分布在江西、广东、湖南、广西,以及新疆、辽宁、云南、河北、内蒙古、浙江、甘肃等省(区)。 矿床以中小型为主,其中主要的铀矿床有:相山铀矿田、郴县铀矿床、下庄铀矿田、产子坪铀矿田、青龙铀矿田、腾冲铀矿床、桃山铀矿床、小丘源铀矿床、黄村铀矿床、连山关铀矿床、蓝田铀矿床、若尔盖铀矿床、芨岭铀矿床、伊犁铀矿床、白杨河铀矿床。已经建成和新建的厂矿有:衡阳铀矿、郴州铀矿、大浦街铀矿、上饶铀矿、抚州铀矿、乐安铀矿、翁源铀矿、衢州铀矿、澜河铀矿、仁化铀矿、本溪铀矿、蓝田铀矿、伊犁铀矿等。 在先进的技术支撑和优秀的勘查队伍保障下,我国铀矿资源潜力前景也相当可观,目前,我国还有十多个铀成矿带及大面积的勘查空白区尚待开展系统的勘查评价,找矿前景十分广阔。至2007年底为止,新一轮全国铀矿资源潜力预测评价正在进行,预计我国潜在铀资源超过数百万吨。目前看来,我国铀资源完全可以满足国内核电发展的需求。 广西的铀矿集中在桂林兴安县资源县地区,是国内目前最大的矿。 不过我看来这个可能需要关系才能开采吧,这种关于核技术的稀有资源不是随便就可以挖的。 2.铀矿开采应该怎样减少辐射 核能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环境的污染 唐 浩 【关键词】:能源危机 核能发展 开发利用现状 核电 环境污染 【摘要】:面对日益加剧的能源危机以及化石能源的利用产生的温室效应、环境污染等问题,世界各国都对能源的发展决策给予极大重视。 核能是一种清洁、安全、技术成熟的能源,开发利用核能成为能源危机下人类做出的理性选择。本文着重阐述了核能的发展历程、核能的开发利用现状以及核能的开发利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分析了核能、核电相对于传统能源的明显优势,指出了大力开发利用核能、发展核电是实现人类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清洁、高效的核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能源是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保障性资源,同时能源问题也是世界性的问题。目前人类所使用的能源主要是化石能源,自19世纪70年年代产业革命以来,化石燃料的消费量急剧保持增长,90%以上的世界经济活动所需的能源都依靠化石能源提供,由于大量消耗,这类资源正趋于枯竭;同时化石燃料的大规模利用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导致了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 能源危机与环境危机日益紧迫,寻找新的清洁、安全、高效的能源是人类所面临的共同任务。现代社会中,除了煤炭、石油、天然气、水力资源外,还有许多可利用的能源,如风能、太阳能、潮汐能、地热能等等,但是由于技术问题和开发成本等因素,这些能源很难在近期内实现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和利用;而核能是一种经济、安全、可靠、清洁的能源,同各种化石能源相比起来,核能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更小,这些明显的优势使核能成为新世纪可以大规模使用的安全和经济的工业能源。 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前苏联、美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建造了大量的核电站, 由于核电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和广阔的利用前景,和平发展利用核能将成为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能源产业的发展方向。 1 能源危机与发展核能的必然性 由于人类对化石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可供开采的化石能源日益衰竭,在世界一次能源供应中约占87.7% , 其中石油占37.3%、煤炭占26.5%、天然气占23.9%。 非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虽然发展迅猛、增长很快, 但仍保持较低的比例, 约为12.3%。根据《2004年BP 世界能源统计》, 截止到2003年底, 全世界剩余石油探明可采储量为1565.8亿吨, 2003年世界石油产量为36.79亿吨, 即可供开采年限大约42 年。 煤炭剩余可采储量为9844.5 亿吨, 可供192 年,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为175.78 万亿立方米, 可供67 年。化石燃料在使用过程中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温室效应、酸雨和全球气候变暖等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不断加剧,资源危机和环境危机使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制约和挑战。 在已知的可再生新能源中,由于技术上的困难和经济性等因素,已开发的太阳能、风能、沼气等均未能大规模利用,只有水电资源已大规模开发利用,尽管尚可继续开发,但仅靠水电资源难以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由此看来 ,要使可再生能源达到全面应用并足以支持经济持续发展的水平,还需要相当一段进一步开发的时期。由于新的可再生清洁能源目前面临技术和成本的问题,只有核能是一种既清洁、又安全可靠且经济上具竞争力的最现实的替代能源。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一位专家发表的报告,一座装机容量为100万KW 的燃煤电厂,每年要耗煤250万吨,所排放的废物有:二氧化碳650万吨(含碳200万吨),二氧化硫1.7万吨,氮氧化物4000吨,煤灰28万吨(其中含有毒重金属约400吨)。而同样规模的一座压水堆核电站,每年才消耗低浓铀25吨(相当于天然铀150吨),所排放的废物为:经处理固化的高放废物9吨(体积约3立方米),将被存放于地下深层与环境隔绝的岩井中,另有中放废物200吨、低放废物400吨。 核电厂不排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或氮氧化物,且1kgU-235裂变产生的能量相当于200吨标准煤。据有关报告显示,现在世界每年因燃烧化石燃料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已达55亿吨(以碳计)之多,而截止1993年的统计,由于使用核能发电已使世界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了8%。 所以在未来相当一段时期内,发展利用核能将成为21世纪人类应对能源危机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2 核能的发展历程与开发利用现状2.1 核能发展的简单历程 人类对核能的现实利用始于战争。 核能的战争用途在于通过原子弹的巨大威力损坏敌方人员和物资, 达到制胜或结束战争的目的, 目前人类对核能的开发利用主要是发展核电, 相对与其他能源, 核能具有明显的优势。核电站的开发与建设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4年,前苏联建成电功率为5000kW 的实验性核电站;1957年,美国建成电功率为9万kW 的希平港原型核电站;这些成就证明了利用核能发电的技术可行性。 国际上把上述实验性和原型核电机组称为第一代核电机组。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在试验性和原型核电机组基础上,陆续建成电功率在30万kW 以上的压水堆、沸水堆、重水堆等核电机组,它们在进一步证明核能发电技术可行性的同时,使核电的经济性也得以证明:可与火电、水电相竞争。 20世。 3. 根据史书记载,我们本次人类从最原始的石器时代到出现现在的高度文明,才不超过一万年时间.很显然,这些文明古迹不属于我们本次人类所创造.实际上,许多文明古迹,我们现在人类科学技术都无法建造.根据这些确凿的证据,一些学者提出了史前文明学说,是指在我们本次人类文明之前在地球上曾经存在过人类文明. 同时,所发现的许多文明古迹时间跨度非常古远.从当今发掘和发现的各种不同史前人类文明遗迹看,从一个非常久远的远古时代开始,在我们这个地球上就一直存在着人类,并发展出高度发达的文明.如在三叶虫化石上发现的6亿年至2.5亿年前的穿着鞋的人类脚印,在今天的非洲加蓬共和国发现的20亿年前的大型链式核反应堆,在现今南非发现的28亿年前的金属球,及多次不同时期的石器等等,很难想象它们属于同一人类文明时期.因此,科学家们又提出了多次史前文明的理论,认为地球上曾经有过多次史前人类及文明.人类的发展并不象以前想象的那样,而是周期性的,不同时期地球存在不同的文明. 现代科学已认识到,一切事物发展皆有周期性.人有生、老、病、死;植物、动物也有生、老、病、死;社会的发展有周期性,同样,人类的发展也很可能有周期性.这可以从当今发掘出和发现的各种不同史前人类文明遗迹和不同史前人类石器时代留下的工具找到线索.。 4.中国有没有铀矿 中国是铀矿资源不甚丰富的一个国家。 据近年我国向国际原子能机构陆续提供的一批铀矿田的储量推算,我国铀矿探明储量居世界第10位之后,不能适应发展核电的长远需要。矿床规模以中小为主(占总储量的60%以上)。 矿石品位偏低,通常有磷、硫及有色、稀有金属矿产与之共生或伴生。矿床类型主要有花岗岩型、火山岩型、砂岩型、碳硅泥岩型铀矿床4种;其所拥有的储量分别占全国总储量的38%、22%、19.5%、16%。 含煤地层中铀矿床、碱性岩中铀矿床及其他类型铀矿床在探明储量中所占比例很少,但具有找矿潜力。中国铀矿成矿时代的时间跨度为古元古代到第三纪,以中生代的侏罗纪和白垩纪成矿最为集中。 空间分布上我国铀矿床分南、北两个大区,北方铀矿区以火山岩型为主,南方铀矿区则以花岗岩型力量重要。 中国是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而且对能源需求增长迅速。 专家指出,单单依靠油、煤、气、水电等传统能源不可能满足中国对能源的需求,发展核能是无可避免的一种选择。中国目前计划大力扩建核电站,在二○二○年前使核能发电能力翻四番。 澳洲拥有世界上四成的易开采铀储量。澳洲的铀矿石出口每年为该国带来约三亿美元左右收入,目前最大买家为美国、日本、南韩和欧盟国家。 为了适应发展核电的长远需要,所以中国要在澳洲勘探和开采铀矿,以满足其核子发电业日益增加的铀矿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