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花爷爷

时间:2024-08-17 10:41:08编辑:小星

卖花老人传文言文

1. 卖花老人传文言文翻译 卖花老人,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家住在扬州城琼花观的后面,有三件茅草屋,旁边有座小阁子.屋子里茶碗炉灶,桌案绳床全都清爽整洁.柴门之中,有二亩见方的土地,老人以种草种花为职业.家中曾种有五色瓜,他说这是昔日扬州人邵平种的.他所种植的芍药、玫瑰、虞美人、罂粟、洛阳夜合、萱草蝴蝶、夜落金钱、剪春罗、剪秋罗、朱兰、蓝菊、白秋海棠、雁来红,共有十几种之多.早晨他挑着花坐在向红桥卖.碰上文人墨客,就赠送花来换首诗而回去.有时碰上凡夫俗子买花,就一定太高花价好几倍,卖得的钱就买酒痛饮大醉.剩下的钱就发给乞丐.市场上的人嘲笑他说他是花疯子. 卖花老人曾经渡过江九天,有十来天没有回去.有人问他,他回答说:我只是去铁瓮城去探访老朋友了殷七七罢了.他袖子中间拿出杜鹃花一枝,鲜红芬芳令人怜爱.和他来往的人中有笔道人、珏道人,他们把下围棋煮香茗为作为乐事.珏道人,估计就是唐代广陵人李珏,就是那位靠贩卖大米而成仙的人.笔道人,估计是宋朝建炎年间颜笔仙耳.昔日在琼花观中,有一个叫黄冠的人拿一轴图画献给帅守.所写之字全都是云章鸟篆,不认识.帅守就派人跟随之,竟进观后面天井中玉勾洞天深处. 相传老人或许成为了童子,或许成了黄鹤,在这里已经千年了.认识的说他就是皇冠的后身.。 2. 卖花老人传文言文翻译 卖花老人,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家住在扬州城琼花观的后面,有三件茅草屋,旁边有座小阁子。屋子里茶碗炉灶,桌案绳床全都清爽整洁。柴门之中,有二亩见方的土地,老人以种草种花为职业。家中曾种有五色瓜,他说这是昔日扬州人邵平种的。他所种植的芍药、玫瑰、虞美人、罂粟、洛阳夜合、萱草蝴蝶、夜落金钱、剪春罗、剪秋罗、朱兰、蓝菊、白秋海棠、雁来红,共有十几种之多。早晨他挑着花坐在向红桥卖。碰上文人墨客,就赠送花来换首诗而回去。有时碰上凡夫俗子买花,就一定太高花价好几倍,卖得的钱就买酒痛饮大醉。剩下的钱就发给乞丐。市场上的人嘲笑他说他是花疯子。 卖花老人曾经渡过江九天,有十来天没有回去。有人问他,他回答说:我只是去铁瓮城去探访老朋友了殷七七罢了。他袖子中间拿出杜鹃花一枝,鲜红芬芳令人怜爱。和他来往的人中有笔道人、珏道人,他们把下围棋煮香茗为作为乐事。珏道人,估计就是唐代广陵人李珏,就是那位靠贩卖大米而成仙的人。笔道人,估计是宋朝建炎年间颜笔仙耳。昔日在琼花观中,有一个叫黄冠的人拿一轴图画献给帅守。所写之字全都是云章鸟篆,不认识。帅守就派人跟随之,竟进观后面天井中玉勾洞天深处。 相传老人或许成为了童子,或许成了黄鹤,在这里已经千年了。认识的说他就是皇冠的后身。 3.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卖花老人具有哪些性格特点 喜欢诗、情趣高雅、洒脱、善良、有同情心、随性、淡薄、不追求物质生活。 买花老人传 卖花老人者,不知何许人。家住维扬①琼花观后,茅屋三间,旁有小阁。室中茗碗丹灶,经案绳床,皆楚汉明洁。柴门内,方广二亩,以种草花为业。家尝有五色瓜,云即昔之广陵人邵平②种也。所种芍药、玫瑰、虞美人、莺粟、洛阳、夜合、萱草、蝴蝶、夜落、金钱、剪春罗、剪秋罗、朱兰、蓝菊、白秋海棠、雁来红,共十数种。早晨担花向红桥坐卖,遇文人墨客,即赠花换诗而归。或遇俗子购之,必数倍其价,得钱沽酒痛醉。余者即散诸乞儿。市人笑为花颠。 注释:①维扬:今江苏省扬州市。②邵平,中国古代秦国的东陵侯,秦亡后为平明百姓,以种瓜为生。瓜的味道极为甜美,世人为纪念他,取名“东陵瓜”。 4. 【卖花的老人作文】 卖花的老人别人爱花,是因为花的多姿多彩,是因为它的气味芳香,是因为她的花语优美,而我爱花,是因为那个卖花的老人。 我在上学的路上,总能看到一位老人,那位老人身穿蓝紫色衣服,但那颜色已经失去了她昔日的光彩,剩下的仅仅是一件褪色的衣服,与他相反的却是他那一车花,那些花红的红紫的紫,完全可以用姹紫嫣红来形容,在这寒冷的深秋时节,他的车上多了几盆金黄色的菊花,与那老人相比,金黄色的菊花显得那么华丽。一天,我正想买盆花放在自己家的阳台上,我走到老人的花车钱,正巧听到老人和另一人的对话,那人问:“您儿子还没回来呀?”老人叹了口气:“可不是么,儿子在城里打工,工作忙,哪有时间回来看我和他妈呀?偶尔习惯了儿子不在身边,反倒是这些花给我们俩带来些乐趣,时间长了,就觉得与这些话离不开了,看见他们,就如同看见了自己的儿子在活蹦乱跳,老了,总会觉得孤单的。” 这是又来了一位卖花的人,问:“师傅,您这盆花多少钱呀?”老人说:“就那五块吧。”那人一边递过钱,一边从老人手里接过那盆艳丽的花。 我问,您这盆花多少钱呀?那老人笑笑说:“孩子,你要是喜欢,爷爷送你。”我说:“这怎么好意思呢,您好不容易种的,送人不有点可惜了么?”“嗨,拿走吧。” 我从老人手里接了过来,我明白了为什么老人这么爱花,那是因为他更爱他的儿子,他一直觉得他的儿子如花一样,有活力,希望他的儿子一直想现在一样健康。每一盆花都是老人想儿子的心,我捧着这盆老人送我的那盆金黄色的菊花,把它们放在我的书桌前,我想,若是把它们放在阳台,岂不会让深秋的凉风把他们吹倒,每次我写作业时,我一抬头就能看见这盆花,当我疲惫时,我看到他,会让我知道,还有向老人关心他儿子那样的人,时时刻刻在关心着我……。 5. 【爆包谷花的老人作文】 每天下午我放学回来一个推着小推车的老人在校门口不远处卖包谷花。 小推车是个长方体的货架,最上面一层摆放着液化气灶,包谷花锅儿,六七个瓶子,盛有奶油味、巧克力味、菠萝味、草莓味、哈密瓜味的糖罐和猪油罐,以及已打好的又包好的一袋一袋的包谷花,有5角的,有1元的。 他卖的包谷花和我们小时候吃的包谷花不尽相同,味道也尽是周全。 他用的包谷是专用的,说是从外地进来的,本地的包谷打不起,问其原因,说是那种包谷颗粒小,容易膨化,而本地的包谷就不具有这个特点。我们小时候能吃上包谷花,大都是在过年,因为到了年末,才有一个背着包谷花机子进村的中年男子大声叫嚷着:“打包谷花噢!打包谷花噢!”这时村里几乎所有的人家都那包谷出来打,打了之后还不能随便吃,是留到过年时作年品吃的,或是在正月间待客吃的。 那时的包谷花机子是一个像葫芦形的铁锅,上边还有显示里面真空压力的仪表,把它放在一个炉子上烧,基本都是用包谷核或者是柴块子做燃料。只见那葫芦样的铁锅在上面不停的在那中年人的受伤翻滚着,大约一二十分钟后,就拿出,放在一个篾竹编的很大的篓子口(早已靠墙加石头压好了),然后吼到,娃儿些过开点,看冲着你,再睃一眼确定附近都没人时,只见他掰开锅边的一个扣子,只听“砰”的一声,锅里的包谷花冲出,装在篾篓子里,很多,但有时会散出一些包谷花,那些没围观的小孩们就会上前哄抢。 而今天爆的包谷花却竟然不同了。首先包谷不一样,是专门的指定的包谷,我们这里的本地包谷要不得;其次是不用包谷核或柴块子做燃料了,而是用的是液化气;三是锅儿也不再是葫芦形的那种笨载的了,而是高压锅改装的锅儿;四是品种多了,以前只有单一的用糖精作作料,而今可以打什么奶油味、巧克力味、菠萝味、草莓味和哈密瓜味,等等。 怎么时候吃,什么时候都可以买,很方便的。 这个爆包谷花的老人大约70多岁了,不算高,也不算矮,微胖,头发基本都谢顶,稀荒几缕白色的头发浅附在在头上,看着还是满有精神的。 有时去的早,见他也闲着没事,便在他旁边看他怎样操作,顺便就与他攀谈起来。他说他一个人租房在城里,主要靠打包谷花为生,夏天就转行卖点凉米虾,是足够维持他的生计……。 6.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这句话意思为:“过去魏文帝曾制定法令:‘皇帝驾崩,不允许皇后临朝管国政.’如今陛下为什么身还健在就要传位给天后呢?天下,不是陛下一个人的天下.陛下应该谨守李家宗庙,传给子孙,不应该将国家送给他人,使自己宗室沦丧.”.“今陛下奈何…乎”,译为“现在陛下为什么…呢”,为一个完整句,故排除AB,“…者,非…”,判.断句,固定句式,故选C(2)C吏部掌管全国文官,兵部掌管全国武官.(3)D根据文本后三行,唐高宗“止赙物而已”,可见此项“百官都去哭祭,官家安排了他的入葬事”等内容理解错误.(4)①“饵”,动词服用;“大渐”, 病重;“显戮”,公开杀.译为:先帝服用了,不久就病重了,医生不知该怎么办,大臣们请求公开杀了僧人(或:杀了僧人示众),有人认为这样做会被(或:让)夷狄取笑. ②“诿”,通“委”,委托;“烦费”, 麻烦浪费;“诏赐”, 下诏赏赐;“一罢”,一概(全都)推掉.译为:委托臣说:“活着时没能做有利于国家的事,死了不要麻烦浪费.凡是皇上下诏赏赐,希望一概(全都)推掉.” 答案:(1)C(2)C(3)D (4)①先帝服用了,不久就病重了,医生不知该怎么办,大臣们请求公开杀了僧人②委托臣说:“活着时没能做有利于国家的事,死了不要麻烦浪费.凡是皇上下诏赏赐,希望一概(全都)推掉.”参考译文:郝处俊,安州安陆人,刚十岁时就失去了父亲,父亲的原属吏送来上千细绢作为治丧的财物,处俊辞让不接受.他长大后,爱好学习,特别喜欢《汉书》,大致都能背下来.贞观年间,考中进士,任著作佐郎,承袭父亲的封爵.兄弟间和睦友爱,侍奉舅舅们很是恭敬.朝廷召他去任太子司议郎,逐步升官至吏部侍郎.高丽背叛时,皇帝诏令李绩任浿江道大总管,郝处俊任副总管.军队到了贼人境内,还未列阵,贼人突然袭来,全军都张惶失措.那时,郝处俊正靠在胡床上,他是个胖子,安然坐着吃东西,同时秘密派精锐轻兵迎击.贼人退去,大家都认为他有胆略.郝处俊入朝被任为东台侍郎.那时僧人卢伽逸多会炼丹,说是可以延年益寿.高宗打算服用,郝处俊谏阻道:“人寿长短,是天所定,异域的药剂,不能贸然服用.以前先帝诏令僧人那罗迩娑寐根据其配方炼置秘剂,取灵花怪石,炼了一年才炼好.先帝服用了,不久就病重了,医生不知该怎么办,大臣们请求公开杀了僧人(示众),有人认为这样做会被(让)夷狄取笑,所以这没有执行.前车之鉴不远,请陛下深思.”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上元初年,高宗皇帝在翔鸾阁大宴群臣.那时赤县与太常的音乐演出班子分东西朋,皇帝诏令雍王贤掌握东朋,令周王显掌握西朋,要他们比赛角胜.郝处俊劝说:“礼中要教育孩子不说谎,是担心孩子们会生出欺诈之心.现在两位王还很年轻,意志品德尚未定型,就让他们聚朋结党,相互夸示.这不是教导仁义、表现雍容和祥的办法.”皇帝于是即刻制止,并感叹:“处俊有远见卓识,非一般臣子所能比得上.”皇帝体弱多病,想退位给武后执政,郝处俊劝谏说:“过去魏文帝曾制定法令:‘皇帝驾崩,不允许皇后临朝管国政.’如今陛下为什么身还健在就要传位给天后呢?天下,不是陛下一个人的天下.陛下应该谨守李家宗庙,传给子孙,不应该将国家送给他人,使自己宗室沦丧.”传位事就此作罢.开耀元年(681)死,终年七十五岁.皇帝哀叹他的忠心赤诚,为他在光顺门举哀,用少牢祭奠,送治丧绢布八百段、米粟八百石,诏令百官都去哭祭,官家安排其入葬事宜.其子郝北叟再三辞谢,皇帝没有听从.裴炎为此禀告皇帝:“处俊病危时,委托臣说:‘活着时没能做有益于国家的事,死了不要麻烦浪费.凡是皇上有诏书赏赐,希望一概(全都)推掉.’”皇帝听了后凄然动容,为酬答他的愿望,只送了治丧之物.郝处俊天性诚朴不多话,其貌不扬,然而有事时敢于直言.自从当政以来,在皇帝面前谆谆议论,定要引经据典,凡有所规劝献策,都不越大臣之礼.。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答案:1.B;2.A;3.A;4.D;解析:(1) 便宜:应办的事,这里指对救灾有利的事。 (2) A为:均作介词,替:后者见《信陵君窃符救赵》。B其:前者代词,他们的;后者指示代词,那,见《廉颇蔺相如列传》。 C所:前者结构助词,…的地方;后者,为…所,同表被动,见《报任安书》。D而:前者连词,表转折,却;后者连词,表修饰,不译,见《孟子见梁襄王》。 (3) ①②⑥都是赵抃亲为。③⑤多是赵抃部署,不一定亲为。 ③承上文城市郊野多设“给粟之所”,可知是分头告示;④是民工的用工。 (4) 作了精心的裁剪。 (5) (1)官府劝告富裕人家放手借钱给他们,等田中谷熟,官府替债主出面责令他们偿还。 (2)有不便行公文处理的事情,赵公一概自己担当责任。 (3)那救灾的章程条例可以不须顷刻就制定好,那么赵公的恩泽怎么能说是很小并且只影响眼前吗? 附录文言文翻译材料: 熙宁八年夏天,吴越一带遭遇严重旱灾。这年九月,资政殿大学士赵公出为越州长官。 在百姓未被饥荒所苦之前,就下文书询问所属各县遭受了灾害的有多少乡,百姓能够养活自己的有多少户,应当由官府供给救济粮的有多少人,可以雇用民工修筑沟渠堤防的有多少处,仓库里的钱粮可供发放的有多少,可以征募出粮的富户有多少,让各县呈文上报知州,并且谨慎地作好准备。 州县官吏登记报告,全州孤儿、老人、疾病、体弱不能养活自己的共有二万一千九百多人。 向来规矩,官府每年发给穷人救济,应当发到三千石粮米就停止。赵公征收富户人家上缴的粮米,共得谷物四万八千多石,就用它来补助那救济的费用。 让规定从十月初一开始,每人每天领一升救济粮,孩童每天领半升。赵公担心领米的人太多会相互践踏,又让男人女人在不同的日子领米,并且每人一次领两天的口粮。 他又担心乡民将流离失所,就在城镇郊外设置了发粮点共五十七处,让各人就便领粮,并通告大家,离开自家的不发给粮食。不能养活自己的人,有了这样的供应。 能够买得起粮食的人,就替他们告诫富人不能囤积米粮不卖给他们。又替他们调出官粮,共五万二千余石,用平抑那价格价格卖给百姓。 设置卖粮点共十八处,让买粮的人自行就便像领粮的一样。又雇用民工修补城墙四千一百丈,费工三万八千个,计算他们的佣工发给工钱。 有愿意出利息借钱的老百姓,官府劝告富裕人家放手借钱给他们,等田中谷熟,官府为债主出面责令他们偿还。被抛弃的男女孩童,都让人收养他们。 第二年春上,瘟疫很严重。官府设立病院,安置无家可归的病人。 招募两位僧人,委托他们照料病人的医药和饮食,让那些病人不失去依靠。 按规定,遇灾年给穷人发放救济满三个月就停止,这年发放到五月才停结束。 有不便行公文处理的事情,赵公一概自己担当责任,不因此连累下属官员。有请示上级的事,有些对救灾有较多的好处,就立即施行。 赵公在这段时间,早晚劳心力从未稍微懈怠,事无论巨细必定亲自处理。给病人吃药吃饭的开销花的多是自己的钱。 百姓不幸遭遇旱灾瘟疫,能避免辗转死去;即使死了也不会无人收敛埋葬,都是靠赵公的力量。 这时旱灾瘟疫遍及吴越一带,百姓遭受饥荒瘟病,死去的将近一半,灾情没有比这更大的了。 赵公抚慰百姓,百姓尤其认为有了依靠和归宿。用来筹划安顿民众的事,哪个先哪个后以及如何开始如何结束,在这方方面面之间,曲折周到细致详尽,没有不考虑到家的。 他的施政虽然只在越州,他的仁爱却足够昭示天下;他的措施虽然只是在短时间内实行,他的方法却足够传给后人。大约灾害发生,太平时代也不能让它避免,却能够预先作防备。 我特意到越地采访,收集到赵公推行的一套办法,很乐意把它详细地记载下来。将使后来有心为民做事的官吏在不幸遇到灾年的时候,能推行赵公已经试行过的办法,那救灾的章程条例可以不须顷刻就制定好,那么赵公的恩泽怎么能说是很小并且只影响眼前吗?。 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9.C 10.B 11.D 12.(l)吴元珪乘坐驿车,不到一个昼夜就把药取回来了。 皇帝对他办事的迅速而感到惊异(或皇帝赞扬他办事迅速),提升他为枢密院都事。(“传”“尽”“奇”“擢”各1分) (2)到这时候,有很多前来归附的人,他们由于饥寒交迫而无法生存,甚至卖儿女来活命。 (“是”“颇”“存”“鬻”各1分) 【解析】 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的能力。断句需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并比较选项作出判断。 划浪线句子的意思是“英宗即位后,元珪与知枢密院事帖木儿不花上奏说:“各位王公和近臣不得干预军队政务,管理军队的官吏不得盘剥军户,有关部门的赋税和徭役应该平等一致,军官世袭职务应该传给嫡长子。”(对此)皇帝全都赞许并采纳了。” 断句的时候需要注意主语人称的变化,此题里英宗、元珪与知枢密院事帖木儿、诸王近侍、管军官吏、有司、军官、帝。 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0. 试题分析:工部管理全国工程,兵部管理军事。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11. 试题分析:“言听计从”错,原文“固争月余,不能止,移疾去。”即在江淮核田一事上朝廷并未听从他的意见,以至于他称病离职。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应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到字字落实,特 别注意得分点。 得分点:(1)传:驿车;尽:到;奇:对……感到惊奇;擢:提升。(2)是:代词,这个时候;颇:很多;存:生存;鬻:卖。 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译文】 吴元珪字君璋,广平人。小时候单纯庄重。 至元十四年,元世祖召见他,命令他做侍从,任命他为后卫经历。至元十七年,他跟着元世祖巡幸上都,受命到大都万岁山取御药。 吴元珪乘坐驿车,不到一个昼夜就把药取回来了。皇帝赞扬他办事迅速,提升他为枢密院都事。 (吴元珪)曾经跟随同知枢密院事俺伯进献西蕃铠甲,皇帝问那些铠甲的规格,形状,吴元珪回答得详细明白,皇帝更加认为他有非凡的才能。枢密院上奏京城五卫、行省、万户府分别设置不同的官职,平均俸禄,给予医药,设立学校,置办屯田,这些措施大多是吴元珪所议定建议的。 大德元年,吴元珪担任吏部尚书。(当时)选曹(主铨选官吏事务的官职)在考选登录官员的时候,大多偏袒自己的同乡。 吴元珪极力纠正了这种现象。他多次调动后任工部尚书。 河朔连年遭遇水旱,农作物没有收成,吴元珪说:“如果民力得以休息,那么百姓的生活就有保障了,那么教化就能施行而民风就会美好。” 宰相认为他的话很对,大兴土木的工程稍微得以停歇。 大德六年,做河南行中书省佥事。起初朱清、张瑄用金钱贿赂当权者,到(后来)事情败露后,登记了全部受赂人的姓名,只有吴元珪没有收受过任何贿赂。 武宗即位后,吴元珪由枢密院佥事拜授为枢密院副使。诏令到中书省商议朝政,他都能够切中时弊。 起初,诏令征发军队上万人在称海屯田,海都叛乱的时候,被俘虏的人很多。到这时,有很多前来归附的被俘者,由于饥寒交迫而无法生存,甚至于卖儿女来活命。 吴元珪上奏了这件事,皇上诏令赐钱赎回这些人。武宗在军中,听说了吴元珪的名声,到这时特意加封他为平章政事,赐白银二百五十两。 皇庆元年,出任江浙行省左丞。江淮漕运的官员上奏说:“江南地区殷实富足,都是因为隐瞒了很多肥腴之田,如果再次实行检查核实的办法,应该会增加上万亩田。” 元珪说:“江南的平定差不多有四十年了,每户都有额定的人口,田地也有额定的亩数,一旦改变,其带来的害处不小。”(他)执意地争执了一个多月,也不能够制止这种做法,便称病离职。 后来又任枢密副使,并在嘉禧殿(被皇上)召见。仁宗说:“你是前朝的旧臣,应该留在朕身边。” 特意加封为光禄大夫,并赐钱币五千吊,貂皮衣两套。元珪上奏说:“现在对江淮田地的经营管理,只管以增加赋税为能事,有关部门按人头征敛,征收苛刻繁重的赋税,使百姓一天 比一天困苦,我担心意料不到的变故就会发生,这不是国家的福泽。” 英宗即位后,元珪与知枢密院事帖木儿不花上奏说:“各位王公和近臣不得干预军队政务,管理军队的官吏不得盘剥军户,有关部门的赋税和徭役应该平等一致,军官世袭职务应该传给嫡长子。”(对此)皇帝全都赞许并采纳了。 吴元珪因为年老而辞官,至治三年去世。


卖花老人传文言文题目

1. 卖花老人传文言文翻译 卖花老人,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家住在扬州城琼花观的后面,有三件茅草屋,旁边有座小阁子.屋子里茶碗炉灶,桌案绳床全都清爽整洁.柴门之中,有二亩见方的土地,老人以种草种花为职业.家中曾种有五色瓜,他说这是昔日扬州人邵平种的.他所种植的芍药、玫瑰、虞美人、罂粟、洛阳夜合、萱草蝴蝶、夜落金钱、剪春罗、剪秋罗、朱兰、蓝菊、白秋海棠、雁来红,共有十几种之多.早晨他挑着花坐在向红桥卖.碰上文人墨客,就赠送花来换首诗而回去.有时碰上凡夫俗子买花,就一定太高花价好几倍,卖得的钱就买酒痛饮大醉.剩下的钱就发给乞丐.市场上的人嘲笑他说他是花疯子. 卖花老人曾经渡过江九天,有十来天没有回去.有人问他,他回答说:我只是去铁瓮城去探访老朋友了殷七七罢了.他袖子中间拿出杜鹃花一枝,鲜红芬芳令人怜爱.和他来往的人中有笔道人、珏道人,他们把下围棋煮香茗为作为乐事.珏道人,估计就是唐代广陵人李珏,就是那位靠贩卖大米而成仙的人.笔道人,估计是宋朝建炎年间颜笔仙耳.昔日在琼花观中,有一个叫黄冠的人拿一轴图画献给帅守.所写之字全都是云章鸟篆,不认识.帅守就派人跟随之,竟进观后面天井中玉勾洞天深处. 相传老人或许成为了童子,或许成了黄鹤,在这里已经千年了.认识的说他就是皇冠的后身.。 2. 卖花老人传文言文翻译 卖花老人,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家住在扬州城琼花观的后面,有三件茅草屋,旁边有座小阁子。屋子里茶碗炉灶,桌案绳床全都清爽整洁。柴门之中,有二亩见方的土地,老人以种草种花为职业。家中曾种有五色瓜,他说这是昔日扬州人邵平种的。他所种植的芍药、玫瑰、虞美人、罂粟、洛阳夜合、萱草蝴蝶、夜落金钱、剪春罗、剪秋罗、朱兰、蓝菊、白秋海棠、雁来红,共有十几种之多。早晨他挑着花坐在向红桥卖。碰上文人墨客,就赠送花来换首诗而回去。有时碰上凡夫俗子买花,就一定太高花价好几倍,卖得的钱就买酒痛饮大醉。剩下的钱就发给乞丐。市场上的人嘲笑他说他是花疯子。 卖花老人曾经渡过江九天,有十来天没有回去。有人问他,他回答说:我只是去铁瓮城去探访老朋友了殷七七罢了。他袖子中间拿出杜鹃花一枝,鲜红芬芳令人怜爱。和他来往的人中有笔道人、珏道人,他们把下围棋煮香茗为作为乐事。珏道人,估计就是唐代广陵人李珏,就是那位靠贩卖大米而成仙的人。笔道人,估计是宋朝建炎年间颜笔仙耳。昔日在琼花观中,有一个叫黄冠的人拿一轴图画献给帅守。所写之字全都是云章鸟篆,不认识。帅守就派人跟随之,竟进观后面天井中玉勾洞天深处。 相传老人或许成为了童子,或许成了黄鹤,在这里已经千年了。认识的说他就是皇冠的后身。 3. 【卖花的老人作文】 卖花的老人别人爱花,是因为花的多姿多彩,是因为它的气味芳香,是因为她的花语优美,而我爱花,是因为那个卖花的老人。 我在上学的路上,总能看到一位老人,那位老人身穿蓝紫色衣服,但那颜色已经失去了她昔日的光彩,剩下的仅仅是一件褪色的衣服,与他相反的却是他那一车花,那些花红的红紫的紫,完全可以用姹紫嫣红来形容,在这寒冷的深秋时节,他的车上多了几盆金黄色的菊花,与那老人相比,金黄色的菊花显得那么华丽。一天,我正想买盆花放在自己家的阳台上,我走到老人的花车钱,正巧听到老人和另一人的对话,那人问:“您儿子还没回来呀?”老人叹了口气:“可不是么,儿子在城里打工,工作忙,哪有时间回来看我和他妈呀?偶尔习惯了儿子不在身边,反倒是这些花给我们俩带来些乐趣,时间长了,就觉得与这些话离不开了,看见他们,就如同看见了自己的儿子在活蹦乱跳,老了,总会觉得孤单的。” 这是又来了一位卖花的人,问:“师傅,您这盆花多少钱呀?”老人说:“就那五块吧。”那人一边递过钱,一边从老人手里接过那盆艳丽的花。 我问,您这盆花多少钱呀?那老人笑笑说:“孩子,你要是喜欢,爷爷送你。”我说:“这怎么好意思呢,您好不容易种的,送人不有点可惜了么?”“嗨,拿走吧。” 我从老人手里接了过来,我明白了为什么老人这么爱花,那是因为他更爱他的儿子,他一直觉得他的儿子如花一样,有活力,希望他的儿子一直想现在一样健康。每一盆花都是老人想儿子的心,我捧着这盆老人送我的那盆金黄色的菊花,把它们放在我的书桌前,我想,若是把它们放在阳台,岂不会让深秋的凉风把他们吹倒,每次我写作业时,我一抬头就能看见这盆花,当我疲惫时,我看到他,会让我知道,还有向老人关心他儿子那样的人,时时刻刻在关心着我……。 4. 【阅读,《江南雨》作者:风潇,】 19.在网师园,作者的感情前后发生了变化,先是 ,再就是 ,接着是 .(3分)20.请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为什么用得好.(4分)①十多年的乡愁,一直是锁在烟里雾里,浸在水中雨中.(2分)②又下雨了,一丝一丝的雨线,似乎在牵绊着我的脚步.(2分)21.文章第二部分写到的卖花老妇是个什么样的人?请分析后填空.(4分)①所写内容:表现的思想性格:②所写内容:表现的思想性格:22.第⑩段中描写花的画线句有两个作用,一是 ;二是 ,运用了 手法.(3分)23.这篇文章的首尾是怎样照应的?(2分)24.文章的末尾一句写道:“于是,悄悄地把它织成一方冰纨,留在记忆里封存……”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4分)19.(3分)对下雨的抱怨,不情愿,扫兴(或被赶,抱怨);佩服,“惊艳”不已;看得呆了(惊奇,折服,沉醉).20.(4分)①(2分)答案:“浸”字用了比喻,形象而生动,使抽象的愁绪变为具体可感的物.(1分) 突出了“乡愁”在作者身上的浓和满(或受乡愁的反复折磨和煎熬.或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1分)(言之成理即可)②(2分)答案:“牵绊”用了比拟(或拟人)的手法,把雨赋予了人的情感动作;(1分)“牵绊”表达了作者的主观感受——雨对乡人是有难舍情怀的(或表达作者的眷恋和不舍,家乡的雨景迷住了我).(1分)(言之成理即可)21.(4分)①所写内容:年老仍坚持种花、卖花 表现的思想性格:勤劳 ②所写内容:丈夫去世后承担起家庭重担、卖花供儿子读大学 表现的思想性格:坚强(或坚韧刚强、勇敢面对挫折).(每1点1分)或:所写内容:蓝布裤褂,一丝不乱的髻子,种花卖花 表现的思想性格:热爱生活、爱美整洁 或:所写内容:热情与我交谈、为我别花 表现的思想性格:亲切善良 .22.(3分)写出花的香(或香和鲜、香和美);衬托出老妇人的内在美.衬托(每1点1分)23.(2分)答案:开头提到雨丝,(1分)结尾再提雨丝,事物和情感前后照应.(1分)或:开头点出乡愁,(1分)结尾再强调乡愁,使思乡感情首尾贯穿,情感得到升华.(1分)(扣住句子或扣住内容来答均可).24.(4分)答案:此句用比喻的方法把思乡之情比作一方冰纨(或用“一方冰纨”比牢固不变的思乡之情),(1分)表示“我”要把思乡之情留在心底.(1分)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珍视和深沉思念之情.(2分)。 5.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卖花老人具有哪些性格特点 喜欢诗、情趣高雅、洒脱、善良、有同情心、随性、淡薄、不追求物质生活。 买花老人传 卖花老人者,不知何许人。家住维扬①琼花观后,茅屋三间,旁有小阁。室中茗碗丹灶,经案绳床,皆楚汉明洁。柴门内,方广二亩,以种草花为业。家尝有五色瓜,云即昔之广陵人邵平②种也。所种芍药、玫瑰、虞美人、莺粟、洛阳、夜合、萱草、蝴蝶、夜落、金钱、剪春罗、剪秋罗、朱兰、蓝菊、白秋海棠、雁来红,共十数种。早晨担花向红桥坐卖,遇文人墨客,即赠花换诗而归。或遇俗子购之,必数倍其价,得钱沽酒痛醉。余者即散诸乞儿。市人笑为花颠。 注释:①维扬:今江苏省扬州市。②邵平,中国古代秦国的东陵侯,秦亡后为平明百姓,以种瓜为生。瓜的味道极为甜美,世人为纪念他,取名“东陵瓜”。 6. 【爆包谷花的老人作文】 每天下午我放学回来一个推着小推车的老人在校门口不远处卖包谷花。 小推车是个长方体的货架,最上面一层摆放着液化气灶,包谷花锅儿,六七个瓶子,盛有奶油味、巧克力味、菠萝味、草莓味、哈密瓜味的糖罐和猪油罐,以及已打好的又包好的一袋一袋的包谷花,有5角的,有1元的。 他卖的包谷花和我们小时候吃的包谷花不尽相同,味道也尽是周全。 他用的包谷是专用的,说是从外地进来的,本地的包谷打不起,问其原因,说是那种包谷颗粒小,容易膨化,而本地的包谷就不具有这个特点。我们小时候能吃上包谷花,大都是在过年,因为到了年末,才有一个背着包谷花机子进村的中年男子大声叫嚷着:“打包谷花噢!打包谷花噢!”这时村里几乎所有的人家都那包谷出来打,打了之后还不能随便吃,是留到过年时作年品吃的,或是在正月间待客吃的。 那时的包谷花机子是一个像葫芦形的铁锅,上边还有显示里面真空压力的仪表,把它放在一个炉子上烧,基本都是用包谷核或者是柴块子做燃料。只见那葫芦样的铁锅在上面不停的在那中年人的受伤翻滚着,大约一二十分钟后,就拿出,放在一个篾竹编的很大的篓子口(早已靠墙加石头压好了),然后吼到,娃儿些过开点,看冲着你,再睃一眼确定附近都没人时,只见他掰开锅边的一个扣子,只听“砰”的一声,锅里的包谷花冲出,装在篾篓子里,很多,但有时会散出一些包谷花,那些没围观的小孩们就会上前哄抢。 而今天爆的包谷花却竟然不同了。首先包谷不一样,是专门的指定的包谷,我们这里的本地包谷要不得;其次是不用包谷核或柴块子做燃料了,而是用的是液化气;三是锅儿也不再是葫芦形的那种笨载的了,而是高压锅改装的锅儿;四是品种多了,以前只有单一的用糖精作作料,而今可以打什么奶油味、巧克力味、菠萝味、草莓味和哈密瓜味,等等。 怎么时候吃,什么时候都可以买,很方便的。 这个爆包谷花的老人大约70多岁了,不算高,也不算矮,微胖,头发基本都谢顶,稀荒几缕白色的头发浅附在在头上,看着还是满有精神的。 有时去的早,见他也闲着没事,便在他旁边看他怎样操作,顺便就与他攀谈起来。他说他一个人租房在城里,主要靠打包谷花为生,夏天就转行卖点凉米虾,是足够维持他的生计……。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答案:1.B;2.A;3.A;4.D;解析:(1) 便宜:应办的事,这里指对救灾有利的事。 (2) A为:均作介词,替:后者见《信陵君窃符救赵》。B其:前者代词,他们的;后者指示代词,那,见《廉颇蔺相如列传》。 C所:前者结构助词,…的地方;后者,为…所,同表被动,见《报任安书》。D而:前者连词,表转折,却;后者连词,表修饰,不译,见《孟子见梁襄王》。 (3) ①②⑥都是赵抃亲为。③⑤多是赵抃部署,不一定亲为。 ③承上文城市郊野多设“给粟之所”,可知是分头告示;④是民工的用工。 (4) 作了精心的裁剪。 (5) (1)官府劝告富裕人家放手借钱给他们,等田中谷熟,官府替债主出面责令他们偿还。 (2)有不便行公文处理的事情,赵公一概自己担当责任。 (3)那救灾的章程条例可以不须顷刻就制定好,那么赵公的恩泽怎么能说是很小并且只影响眼前吗? 附录文言文翻译材料: 熙宁八年夏天,吴越一带遭遇严重旱灾。这年九月,资政殿大学士赵公出为越州长官。 在百姓未被饥荒所苦之前,就下文书询问所属各县遭受了灾害的有多少乡,百姓能够养活自己的有多少户,应当由官府供给救济粮的有多少人,可以雇用民工修筑沟渠堤防的有多少处,仓库里的钱粮可供发放的有多少,可以征募出粮的富户有多少,让各县呈文上报知州,并且谨慎地作好准备。 州县官吏登记报告,全州孤儿、老人、疾病、体弱不能养活自己的共有二万一千九百多人。 向来规矩,官府每年发给穷人救济,应当发到三千石粮米就停止。赵公征收富户人家上缴的粮米,共得谷物四万八千多石,就用它来补助那救济的费用。 让规定从十月初一开始,每人每天领一升救济粮,孩童每天领半升。赵公担心领米的人太多会相互践踏,又让男人女人在不同的日子领米,并且每人一次领两天的口粮。 他又担心乡民将流离失所,就在城镇郊外设置了发粮点共五十七处,让各人就便领粮,并通告大家,离开自家的不发给粮食。不能养活自己的人,有了这样的供应。 能够买得起粮食的人,就替他们告诫富人不能囤积米粮不卖给他们。又替他们调出官粮,共五万二千余石,用平抑那价格价格卖给百姓。 设置卖粮点共十八处,让买粮的人自行就便像领粮的一样。又雇用民工修补城墙四千一百丈,费工三万八千个,计算他们的佣工发给工钱。 有愿意出利息借钱的老百姓,官府劝告富裕人家放手借钱给他们,等田中谷熟,官府为债主出面责令他们偿还。被抛弃的男女孩童,都让人收养他们。 第二年春上,瘟疫很严重。官府设立病院,安置无家可归的病人。 招募两位僧人,委托他们照料病人的医药和饮食,让那些病人不失去依靠。 按规定,遇灾年给穷人发放救济满三个月就停止,这年发放到五月才停结束。 有不便行公文处理的事情,赵公一概自己担当责任,不因此连累下属官员。有请示上级的事,有些对救灾有较多的好处,就立即施行。 赵公在这段时间,早晚劳心力从未稍微懈怠,事无论巨细必定亲自处理。给病人吃药吃饭的开销花的多是自己的钱。 百姓不幸遭遇旱灾瘟疫,能避免辗转死去;即使死了也不会无人收敛埋葬,都是靠赵公的力量。 这时旱灾瘟疫遍及吴越一带,百姓遭受饥荒瘟病,死去的将近一半,灾情没有比这更大的了。 赵公抚慰百姓,百姓尤其认为有了依靠和归宿。用来筹划安顿民众的事,哪个先哪个后以及如何开始如何结束,在这方方面面之间,曲折周到细致详尽,没有不考虑到家的。 他的施政虽然只在越州,他的仁爱却足够昭示天下;他的措施虽然只是在短时间内实行,他的方法却足够传给后人。大约灾害发生,太平时代也不能让它避免,却能够预先作防备。 我特意到越地采访,收集到赵公推行的一套办法,很乐意把它详细地记载下来。将使后来有心为民做事的官吏在不幸遇到灾年的时候,能推行赵公已经试行过的办法,那救灾的章程条例可以不须顷刻就制定好,那么赵公的恩泽怎么能说是很小并且只影响眼前吗?。


上一篇:online

下一篇:2月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