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的世界地图
清朝时的世界地图: 清朝灭亡于1912年,统治时长为296年。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二帝。 从改国号为大清开始,总计276年,从清兵入关,建立全国性政权算起为268年。 极盛时期总面积可达1316万平方公里,至晚清1908年缩水至1135万平方公里。 扩展资料: 清朝同期的世界: 1748年,也就是乾隆十三年,富察皇后第二个儿子夭折,悲伤欲绝,身体逐渐羸弱,在随乾隆东巡时返程路中病情恶化去世了。 此后乾隆皇帝性情大变,更加冷酷,他宽松的政治统治状态也变成严厉,开启了高压统治。 乾隆中后期,主张打压自由思想,史上最严厉的“文字狱案”也不断涌现。 然而,在大清还在闭关锁国,企图通过推进文字狱,奴化人心,稳定政治秩序的时候,大洋彼岸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1745年,也就是乾隆十年时,距离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已经过去了105年,乾隆三十年(1765)的时候,也就是十八世纪六十年代,珍妮纺纱机被发明,英国进入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乾隆三十九年(1774),美国开始了独立战争;乾隆五十年,瓦特改良了蒸汽机;乾隆五十四年,华盛顿就任美国第一任总统,同年法国爆发了资产阶级大革命,两年后,美国通过了《人权法案》。 在接近150年的时间里,大洋彼岸的专制统治制度逐渐瓦解,民主政体开始建立。
清朝时期世界地图
中国最早最为详细的《坤舆万国全图》,从这幅作品上我们不难看出,当时明朝人对于世界的理解,基本已经和现在相差无几。
这里面离不开利玛窦的细心指导和提供意见,他还为这幅地图作序,同时绘制了很多小图来为大图做出说明,李之藻细心的为每一块土地,进行一一的介绍。在完成之后,李之藻和利玛窦将其献给了万历皇帝,随即被收藏在明朝宫廷当中。
《坤舆万国全图》长380cm,宽192cm,图的开头是用楷书题写的图名《坤舆万国全图》。为何叫做这个名字呢?古代用乾坤指天地,坤就是地的意思,舆的本意是车底座,延伸为承载万物。因此古人就把地图当成舆图了。
在这幅作品中,亚洲呈现淡淡的土黄色,欧洲和非洲呈现白色,山脉以写景法勾勒,河流以双曲线绘写,海洋用深绿色画出水波纹,五大洲的名称是红色字体,国名和地名都用墨笔书写,以字体大小作为区别,看上去工整有序。
这幅地图在史书上多有描述,曾经在万历三十年临摹过一次,此后原本消失在战火当中,而临摹的版本一直不见踪影,到1922年才被北平悦古斋主人韩懿轩于古玩集市中所找到,至今存放在了南京博物馆当中。
坤舆万国全图的地图版本
该地图原图已佚,现存世有四种版本:1602年李之藻刻本、1603年刻本(此版名《两仪玄览图》)、1608年明宫廷摹绘本、日本摹绘本。 李之藻刻本原为六幅条屏,今装裱为一大幅。 《两仪玄览图》原为八幅条屏组成,每幅纵200厘米,宽55厘米,通宽约442厘米。此图虽以《坤舆万国全图》为蓝本,但二者又有一些不同,本图主要表示了五大洲、山峰、山脉、河流等,并将山形涂以绿色。其汉字注释旁后被清人加注满文注音。本图是传世孤本,弥足珍贵,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宫廷摹绘本大体上只用了3种色彩:南北美洲及南极洲为粉红色,亚洲为土黄色,欧洲和非洲近于白色。少数几个岛屿的边缘晕以朱红色,山脉用淡绿色勾勒,海洋用深绿色绘出密密的水波纹,显得汪洋浩淼。五大洲各用朱红色书写,其他地名包括国名均为墨书,以字体大小作为区别。 日本彩绘本编辑者是新井白石,而新井白石的采覧异言以及彩色版地图(1708年版),根源自明朝的李之藻1602年版单色地图,而李之藻的地图又是修改自利玛窦的1584年首版单色地图。该图收藏者是“狩野氏图书”。即狩野直喜(1868-1947),明治时代的中国通,文史研究学者。故此,图上有日文译名,但内容资料上,日本编者仅在地名上有所编补,核心资料仍采自李之藻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