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神经的概述
面部神经即第七对脑神经。由感觉、运动和副交感神经纤维组成,分别管理舌的味觉,面部表情肌运动及支配舌下腺、下颌下腺和泪腺的分泌。一般认为是舌弓的背侧支。介于相当于脊神经节的膝神经节的起始部附近。在无羊膜类,面神经和三叉神经的半月神经节愈合。在鱼类,除孔前神经的感觉性下颌支(ramusmandibu-laris),孔后神经的混合性舌骨支(ramushyoide-us),以及分布至口腔粘膜的咽支(ramusophth-almicus)或上腭支(ramuspalatinus)以外,还有皮肤感觉性的颊枝(ramusbuccalis)和眼支(ramusophthalmicus)。在羊膜类,以舌骨支为主体,支配舌骨肌,在哺乳类则支配表惰肌。下腭支形成鼓索神经(chordatympani),由舌前部的味觉神经和唾液腺分泌神经组成。哺乳类的上腭支形成岩浅大神经,它和交感神经一道到达翼腭神经节(gan-glionpterygopalatinum)。面神经的运动纤维起始核位于菱脑前部,神经纤维从脑部出来之前,从外展神经核的内侧到背侧,再迂回到腹外侧,形成所谓膝(genu)。严重中耳炎和面部腮腺手术容易伤害面神经。面神经损伤后,由于表情肌瘫痪,出现串侧眼不能闭合、流口水、口歪向健侧等体征。
贝尔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诊断
1.内听道X线片正常。外耳道、听觉等五官科专科检查。2.电生理检查、面神经MCV减慢,面肌EMG动作电位波幅降低或消失。诊断依据1.患侧全部面肌瘫痪,眼睑不能充分闭合。闭嘴时,颊肌松弛,口角下垂。抬眉时,额横纹消失,眉毛较健侧低,睑裂变大,内眼角不尖,眼泪外溢。笑时,口角向健侧牵引。由于颊肌麻痹,咀嚼时食物贮留于颊部与牙龈间。2.贝尔氏征:闭眼时麻痹侧眼球上窜,角膜下方露出巩膜。3.眼球征:患侧眼球上移。4.颈阔肌征:病人用力前屈,检查者抵额,健侧颈阔肌收缩,患侧不动。5.听觉过敏:由于镫骨肌麻痹,鼓膜张肌紧张,微小声音产生强震动,产生过听。6.泪腺分泌障碍,患侧减少。7.唾液分液障碍,患侧下颌腺分泌减少。容易误诊的疾病根据起病形式和临床特点,诊断多无困难,但应与下列疾病相鉴别:1.中枢性面瘫:系由于对侧皮质脑干束受损所致,仅表现为病变对侧下组面肌瘫痪。2.与其他原因引起的周围性面瘫相鉴别:2.1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可有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但常为双侧性,绝大多数伴有其他颅神经及肢体对称性瘫痪和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等。2.2桥脑损害:桥脑面神经核及其纤维损害可出现周围性面瘫,但常伴有桥脑内部邻近结构,如外展神经、三叉神经、锥体束、脊髓丘系等的损害,而出现同侧眼外直肌瘫痪、面部感觉障碍和对侧肢体瘫痪(交叉性瘫痪)。见于该部肿瘤、炎症、血管病变等。2.3小脑桥脑角损害:多同时损害三叉神经、位听神经、同侧小脑及延髓,故除周围性面瘫外,还可有同侧面部痛觉障碍、耳鸣、耳聋、眩晕、眼球震颤、肢体共济失调及对侧肢体瘫痪等症状,称“小脑桥脑角综合征”,多见于该部肿瘤、炎症等。2.4面神经管邻近的结构病变:见于中耳炎、乳突炎、中耳乳突部手术及颅底骨折等,可有相应的病史及临床症状。2.5茎乳孔以外的病变:见于腮腺炎、腮腺肿瘤、颌颈部及腮腺区手术等。除仅有周围性面瘫外,尚有相应疾病的病史及临床表现。
面部神经
你好,这种情况考虑是右侧急性面神经炎,也就是俗称的面瘫
是因为受凉后面神经局部炎症造成的,病程大概两周,可以自愈
建议西医治疗,到随便哪个医院门诊看一下,差不多的医院都会治
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急性期还是建议用激素,不用担心副作用,用药时间很短,除了升高血糖的副作用,其他基本可以不考虑,激素对缩短炎症过程非常有效,口服或者注射都可以
2、可以加用常规营养神经的药物比如B族维生素,太高端的个人认为没有必要
3、可以用抗病毒的药物,以防万一
4、注意保暖,增强免疫力,饮食稍微注意下,不要再受凉,如果右眼明显难以闭上,请到医院开一支眼膏,及时涂在角膜上,晚上睡觉眼睛闭合不全的时候,用胶带粘上,以免角膜因过度干燥受损
5、如果你信不过西医,一定要中医治疗,切忌针灸!发病1月内最好都不要针灸,很多人急性期针灸遗留后遗症的,追悔莫及,不要相信百度百科,教科书上都没有建议急性期针灸一说,至于中药治疗,我不信这个,你可以试试,太贵的话就算了,因为这个病如果免疫力正常,不太管他都可以自愈,没必要烧钱
仅供参考,其实我想说的只是,1周内千万不要针灸,其他随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