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安鼓书的鼓书简介
清乾隆年间,潞安府卖唱艺人高福树,以钢板和平鼓击节演唱,称为“干板腔”,节奏紧凑,曲调风趣,唱《打登州》、《破孟州》、《燕王扫北》等书目,极受听众欢迎。后来传授弟子,又加上了三弦伴奏。潞安鼓书的唱腔属于板式变化体,早期只用流水板演唱。1945年,盲艺人于树田又吸取了襄垣鼓书、武乡琴书和上党落子、上党梆子的声腔音乐,丰富了唱腔,创造了花板、悲板、垛板以及起、送、转等一些过渡板。伴奏的弦乐器有二胡、低胡等,击节用书鼓、书板。唱腔流利,说唱性强,节奏短促,显得活泼流畅。演唱形式多为坐唱,六、七人为一组,各持乐器,分担角色,或齐唱,或独唱,行当齐全,红火热闹。传统书目除高福树的早期作品外,还有《巧联珠》、《巧奇缘》等。短段有《拙老婆》等。
[create_time]2016-05-18 04:13:55[/create_time]2016-06-01 18:50:40[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1[alue_good]软件神罚224[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311af087.vaBuOFJefkO33tR-gg26nA.jpg?time=3643&tieba_portrait_time=3643[avatar]TA获得超过248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552[view_count]潞安鼓书的历史发展
1959年,曲艺队吸收的女艺人师爱玉大胆对“流水”等板式进行改革,创造出适合女演员演唱并具有各种行当的优美唱腔,调号从“G”升为“D”调,乐器增加了唢呐、笙等,打击乐器中去掉书鼓改用堂鼓,使人耳目一新。1960年,于书田出席“全国盲聋哑人代表会议”,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1964年10月2日,《人民日报》专题介绍了潞安大鼓,并刊登于书田的照片。1965年后,曲艺队吸收了不少明目人,从根本上改变了曲艺队伍,促进说唱艺术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曲艺日趋繁荣,于书田、师爱玉、焦天保、杜玉山、李长生、李二狗等民间艺术家倍受群众欢迎。进入20世纪80年代,新文艺工作者在继承老艺人多年结晶的基础上,对潞安大鼓的传统唱腔再次进行了改革:即大鼓由演员自打划归乐队,吸收秧歌、上党梆子等戏剧唱腔,并借助于电子琴等现代乐器来烘托气氛。如今的潞安大鼓不仅板式更加丰富,旋律更加优美动听,土香土色、韵味独特,而且过门短,伸缩性强,既适合街头饭场、室内演唱,也适于舞台表演,是本省及我国北方的主要曲种之一。潞安大鼓的唱腔属板腔变化体,早期只用流水板演唱。后来,盲艺人于书田等吸取了襄垣鼓书、武乡琴书及戏曲上党落子、上党梆子的声腔音乐,不断丰富唱腔,创造了花板、悲板、垛板以及起、送、转等过渡板式。演唱时用书鼓、击板击节,伴奏乐器有二胡、低胡等。演唱形式多为坐唱,六、七人为一组,各操乐器,分担角色,或独唱或齐唱,行当齐全,红火热闹。传说长篇潞安大鼓书目有《打登州》、《破孟州》、《燕王扫北》、《巧联珠》、《巧奇缘》等。小书段有《偷吃糕》等。
[create_time]2016-05-18 03:55:21[/create_time]2016-06-01 18:32:19[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2[alue_good]软刺阳肉而8505[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e418cd7a.O6UrsJdmN2ISDndDX0K9Sg.jpg?time=248&tieba_portrait_time=248[avatar]TA获得超过124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50[view_count]潞安大鼓的历史源流
早在清乾隆三年便有驰名于上党一带的鼓书艺人路占元、董祥五等联络潞安府八县的百余名艺人成立盲子队,即鼓书艺人的演出活动班社,后来发展成为行会组织三皇会。据此,一般认为至迟在清代中叶潞安大鼓就已经形成了。早期艺人主要为盲人,后来有了明目人,20世纪50年代起出现了女艺人。清乾隆年间,居住长治西街的民间艺人高来柱以当地戏曲、民间小调为基础,逐渐加工成一种似唱似说的上下句干板腔。它用钢板和平鼓击拍,形成节奏紧凑、说唱刚劲、表演稳健的曲艺特色。主要书目有:《秦琼夜打登州府》、《罗成破孟州》、《燕王扫北》、《大八义》、《小八义》等。高来柱晚年收盲人魏银顿为其第一代传人。当时的鼓书加上了三弦伴奏,钢板改用挎板,创造了起板和简单的间奏,曲目增加了《薛仁贵征东》等四部长篇书目。 张银娥在三皇会帮助下,创造出花板、悲板等板式,形成板腔体结构曲种,又新增书目《呼延庆打擂》、《巧连珠》、《巧奇缘》、《三开关》、《耳环记》、《金镯玉环记》、《洗衣记》、《回龙传》、《青龙传》等。1946年,张银娥和于书田等七人加入民主政府组织的曲艺宣传队---潞安大鼓第一个专业演出团体。于书田在原潞安鼓书的基础上,吸收了上党戏曲音乐精华,丰富了花板、悲板,创造了散板和起、承、转、合及栽、溜、过、送等衔接板式(亦叫过渡板式);伴奏增加了二胡、板胡、低胡等弦乐,并配入打击乐器;演唱形式由单人改为单人独唱和多人齐唱相结合。同时,加入动作表演,喜、怒、哀、乐形象逼真,深受群众喜爱。于书田等人还自编了许多新书目,如抗日战争时期的《地主与长工》、《张凤兰劝夫参军》、《百名英雄》、《红军长征》、《土地法大纲》、《一张土地证》等;新中国成立以后有《互助合作》、《潘玉林互助组》、《一颗糖衣炮弹》、《时刻提高警惕》、《小俩口谈应征》等。1959年,曲艺队吸收的女艺人师爱玉大胆对流水等板式进行改革,创造出适合女演员演唱并具有各种行当的优美唱腔,调号从G升为D调,乐器增加了唢呐、笙等,打击乐器中去掉书鼓改用堂鼓,使人耳目一新。1960年,于书田出席全国盲聋哑人代表会议,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1964年10月2日,《人民日报》专题介绍了潞安大鼓,并刊登于书田的照片。1965年后,曲艺队吸收了不少明目人,从根本上改变了曲艺队伍,促进说唱艺术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曲艺日趋繁荣,于书田、师爱玉、焦天保、杜玉山、李长生、李二狗等民间艺术家倍受群众欢迎。进入20世纪80年代,新文艺工作者在继承老艺人多年结晶的基础上,对潞安大鼓的传统唱腔再次进行了改革:即大鼓由演员自打划归乐队,吸收秧歌、上党梆子等戏剧唱腔,并借助于电子琴等现代乐器来烘托气氛。如今的潞安大鼓不仅板式更加丰富,旋律更加优美动听,土香土色、韵味独特,而且过门短,伸缩性强,既适合街头饭场、室内演唱,也适于舞台表演,是本省及我国北方的主要曲种之一。 以付怀珠等为首的曲艺作家,创作出不少名段,如《醋为媒》、《九月九》、《拙老婆造反》、《水》、《火》、《路》、《新编珍珠倒卷帘》等,多次获奖。其中,《醋为媒》1986年获全国曲艺汇演创作、表演、音乐设计二等奖、郭双堂等获伴奏一等奖;《九月九》1990年获全国曲艺大赛一等奖。与此同时,崔嫦娟被誉为北方曲艺表演四朵新花之一。1992年6月,中国曲艺家协会、山西省文联等联合在长治县召开了付怀珠曲艺作品研讨会,使潞安大鼓跻身于全国优秀曲种行列。1995年,经过再加工后的《新编珍珠倒卷帘》,代表山西省参加第二届中国曲艺节,获牡丹奖。
[create_time]2016-06-01 13:37:11[/create_time]2016-06-16 10:54:44[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恩子TA0479[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df0029ec.j5xxNQziZVsQH-3O_WPYYg.jpg?time=3642&tieba_portrait_time=3642[avatar]超过61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3[view_count]潞安大鼓的艺术特色
民间传统的潞安大鼓表演形式为多人分持鼓板、三弦、二胡、低胡等分行当围圈说唱;走上高台后通常由一人敲击鼓板站立说唱,另有专人分司三弦和二胡等伴奏。其唱腔音乐为板式变化体,曲调丰富,旋律优美,富于乡土气息。潞安大鼓的唱腔属板腔变化体,早期只用流水板演唱。后来,盲艺人于书田等吸取了襄垣鼓书、武乡琴书及戏曲上党落子、上党梆子的声腔音乐,不断丰富唱腔,创造了花板、悲板、垛板以及起、送、转等过渡板式。演唱时用书鼓、击板击节,伴奏乐器有二胡、低胡等。演唱形式多为坐唱,六、七人为一组,各操乐器,分担角色,或独唱或齐唱,行当齐全,红火热闹。传统节目有《打登州》、《破孟州》、《燕王扫北》、《巧连珠》、《巧奇缘》、《拙老婆》等。高福树和于树田等为影响较大的知名艺人。
[create_time]2016-06-01 13:37:10[/create_time]2016-06-16 10:54:43[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妮露JOJ[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b3f353d2.i9ulH0benH58WLhUtWmy7w.jpg?time=3623&tieba_portrait_time=3623[avatar]TA获得超过356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6[view_count]潞安鼓书的状况
以付怀珠等为首的曲艺作家,创作出不少名段,如《醋为媒》、《九月九》、《拙老婆造反》、《水》、《火》、《路》、《新编珍珠倒卷帘》等,多次获奖。其中,《醋为媒》1986年获全国曲艺汇演创作、表演、音乐设计二等奖、郭双堂等获伴奏一等奖;《九月九》1990年获全国曲艺大赛一等奖。与此同时,崔嫦娟被誉为北方曲艺表演“四朵新花”之一。1992年6月,中国曲艺家协会、山西省文联等联合在长治县召开了“付怀珠曲艺作品研讨会”,使潞安大鼓跻身于全国优秀曲种行列。1995年,经过再加工后的《新编珍珠倒卷帘》,代表山西省参加“第二届中国曲艺节”,获“牡丹奖”。
[create_time]2016-05-18 03:48:38[/create_time]2016-06-01 18:25:44[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1[alue_good]伏漾垒7554[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7349707c.GnyvuzzOoytfgYTkodDu-Q.jpg?time=6640&tieba_portrait_time=6640[avatar]超过66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61[view_count]潞安大鼓的介绍
潞安大鼓是中国北方地区富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汉族传统鼓书暨鼓曲形式,又称潞安老调,因流行于古潞安府(今山西省长治)一带而得名,另外还有干板腔和潞安鼓书等别称。潞安大鼓作为一种独特的民间文化艺术,传承和发展不容乐观,仍存在经费紧张,演员流失严重等不少难以解决的问题。2006年5月20日,该曲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create_time]2016-06-01 13:37:11[/create_time]2016-06-16 10:54:44[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戚箫笛Tu[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1f4387d1.GxHazS1Gm1NUi28oAgpN3w.jpg?time=3661&tieba_portrait_time=3661[avatar]超过58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3[view_count]说唱音乐中鼓书类的特点
说唱音乐中鼓书类的特点如下:首先,是语言性。说唱艺术虽大部分有说有唱,有乐器伴奏甚至也有形体表演,但它的基础是说,即语言,因此说唱艺术的首要特征是语言的艺术,其艺技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语言的运用。成熟的表演者需要有深厚的语言功底,他们能掌握丰富生动的语言和词汇,在说唱故事中要把人物从眉、眼、鼻、口,脸形、发型到头上戴的、身上穿的、脚上蹬的、胯下骑的、手里拿的等等,都用特定的词句表述得生动逼真。有造诣的说唱艺术家还能在人物刻画、景色描绘和情节的铺陈当中信口拈来“赋”、“赞”,如“风赋”、“水赋”、“刀枪赞”、“盔甲赞”等第二,即兴性。说唱艺术基本上是一种口承文化,讲唱的故事内容为口口相传,临场的表演从语言到音乐都具有很强的即兴性。表演者的即兴创造能力是体现他的艺术高低的重要标志。说唱艺术的表演者都生活在民众之中,与老百姓同呼吸共命运,他们必然要表现大众的爱憎,说唱艺术的即兴性使他们表现的书中人物往往是令爱者更爱之,憎者更憎之。另一方面,说唱的即兴性还表现在演唱时唱腔的长短,走高走低,都可随着表演者的情绪以及体力和嗓音状况而有所不同,这都要求表演者与伴奏人员配合默契,只是到了现代,才有了定腔定谱。第三,听觉艺术的特征。说唱艺术的形式虽然也是由表演者在台上讲唱,但它主要是一种诉诸于听觉的艺术,说唱艺术塑造的艺术形象美学家称之为“内视形象”,它不似影视及戏剧艺术,能给欣赏者提供明确的视觉形象,而说唱艺术站在台上的表演者的外表形象与讲唱的故事中的人物可能相去甚远。但凭借说书人生动的语言,精彩的描述,简练的模拟动作,能将一幅幅优美的生活场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呈现在听客的头脑中,使欣赏者对书中的场景如身临其境,对书中的人物能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create_time]2023-01-03 18:57:46[/create_time]2023-01-10 12:28:24[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分永不停息[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36984fb7.uduMHaqOa835KJhLC_cBSA.jpg?time=13300&tieba_portrait_time=13300[avatar]超过147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17[view_count]我国古书类说唱音乐主要包括以下哪两种
1 昆曲2 评弹3 坐腔结论:我国古书类说唱音乐主要包括昆曲和评弹两种。解释原因:昆曲和评弹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两大流派,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艺术形式。昆曲源于元朝,以唱、念、做、打四种表演形式为主,表现豪放激越、宏大壮观的情节;评弹则源于明朝,以说、唱、弹三种表演形式为主,以细腻、婉转、悠扬的曲调讲述故事情节。内容延伸:除了昆曲和评弹,我国古书类说唱音乐还包括坐腔、梆子、秧歌等多种形式。这些音乐形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体现了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也承载着历史文化的记忆和智慧。
[create_time]2023-03-24 13:29:39[/create_time]2023-03-22 17:35:49[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150******03[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af952a5f.VrNqDIMYjRypplbKvBvu9A.jpg?time=13411&tieba_portrait_time=13411[avatar]贡献了超过517个回答[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00[view_count]
什么是鼓子词与唱赚?
鼓子词是中国宋代的说唱伎艺。演唱时以鼓伴奏,反复应用同 鼓子词
一个词调,或间以说白,用来叙事写景。表演形式分为只唱不说和有说有唱两种。只唱不说,大多篇幅短小,只有一、二首词。有说有唱的,说的部分放在篇首,类似致语,概括的介绍内容,词用骈文,格式比较固定。后来又发展为说唱相间,句句言情,篇篇见意,一段唱接一段说,轮递进行。鼓子词对说唱伎艺的发展及南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编辑本段具体介绍
作为中国宋代说唱伎艺之一,鼓子词是因为歌唱时以鼓伴奏而得名 鼓子词
的伎艺。但鼓子词不一定限于以鼓为伴奏而交叉韵散文进行说唱的伎艺,而且也包括多样广泛的表演形态和体制在内。小令或慢词构成的月令体等乐曲形态、词的连章数、乐器使用、表演体制等皆由创作者,即演唱者选择。鼓子词形式愈来愈变得多样化,譬如,从乐曲形态发展到叙事形态,从专用鼓伴奏发展到管弦乐器,但这并不偏重于一个方面。因此,虽然后来出现了新的形态,却仍然与已有的形式共存而创作。 现存鼓子词都是封建时代知识分子阶层写景抒情之作,多用于朝廷州府筵席宴会,有北宋欧阳修咏西湖景物的《采桑子》﹑赵令畤咏《会真记》故事的《商调蝶恋花》。宋元话本《刎颈鸳鸯会》(载《清平山堂话本》)一般认为也是鼓子词作品。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元微之崔莺莺商调蝶恋花》。
编辑本段起源
鼓子词最早是流行于宋代的一种民间歌曲,后来引起了文人士大夫的兴趣,他们 鼓子词
利用民间鼓子词的形式创作了一些鼓子词的作品,如吕渭老的《圣节鼓子词》、侯寘的《金陵府会鼓子词》等。这些鼓子词在形式上还比较简单,一般由一个或二、三个同宫调的相同曲调联成,如《圣节鼓子词》就用《点绛唇》反复两次,《金陵府会鼓子词》就只用《新荷叶》一曲而不再反复。这种鼓子词的进一步发展,就成为一种常在街市勾栏里表演的说唱音乐,如叙述张生和崔莺莺恋爱故事的北宋赵德璘的《元微之崔莺莺商调蝶恋花鼓子词》和《清平堂话本》里的《刎颈鸳鸯会》就是说唱鼓子词仅存的两个实例。前者用《商调蝶恋花》一曲反复十二次,在每次反复之间总夹有一段文言的散文;后者用《商调醋葫芦》一曲反复十次,在每次反复之间总夹有一段口语的散文。这种鼓子词在表演时,由一人主唱兼讲说,另外几人作为“歌伴”和唱兼器乐伴奏,其伴奏乐器以鼓为主,其他可能还有笛等管乐器和弦乐器。鼓子词的伴奏乐器以鼓为主,其它有笛子和琵琶,吹笛了的人是不能唱的,一般要三个。
编辑本段表现形式
鼓子词歌唱时有鼓伴奏而得名。早期的鼓子词是一种用同一词调反复歌唱 鼓子词
的艺术歌曲形式,如北宋欧阳修《六一词》,有《十二月鼓子词·渔家傲》12首,吕渭老《圣求词》有《圣书鼓子词·点绛唇》2首等。南宋也有一些同样性质的作品,它们都不是叙述故事的。今存北宋赵令畤《侯鲭录》卷五收录自著的《元微之崔莺莺商调蝶恋花词》,是一篇说唱故事的鼓子词。内容是叙述张生和崔莺莺的故事。全篇体制是由一段散文的讲说和一段词调的歌唱轮流相间而成,歌唱部分用《蝶恋花》词调反复12次。在全篇开始部分说:“……调曰商调,曲名蝶恋花。句句言情,篇篇见意。奉劳歌伴,先定格调,后听芜词。 ”其后,在每一段起唱前都照例说:“奉劳歌伴,再和前声”。可见这种叙事鼓子词的表演,除有1人说唱外,另有人组成歌伴,同时兼管和唱及乐器伴奏。明代编刊的《清平山堂话本》中,有《刎颈鸳鸯会》 1篇,也是叙事鼓子词,叶德均在《宋元明讲唱文学》也认为是宋代流行的鼓子词作品,全篇体制与《元微之崔莺莺商调蝶恋花》相同,歌唱部分用词调《醋葫芦》反复10次。
编辑本段歌唱特点
鼓子词的特点是歌唱时主要用鼓伴奏,还有三弦,扬琴、板胡、二胡、古筝、琵琶、箫、笛、梆子、碰铃、八角鼓、瓷碟子等为辅。三弦采用的是越调定弦法,即151。除越弦而外,还有三种定弦法:一种是平弦定弦法,即563,它为“进兰房”、“四大景”、“绣荷包”等平调专用弦;第二种是海弦定弦法,即152,此弦也叫“三不齐”,仅用于伴奏《苍龙哭海》,故称海弦;第 鼓子词
三种是官弦定弦法,即514,仅伴《哭五更》调。此三种定弦法比较古老,加之目前会唱平调、海调者寥寥无几,故已近失传。一般定调依演员声嗓音域来确定高低。一般常用的调有D调(俗称口调)、bE调(俗称一调),个别演员还可定F调或C调、C调(俗称凡字调),艺人们还把带升降号的定调,音高用软硬来表示,如bE调称硬口调等。 一个节目不论有几段唱词,均以一个词调反复应用。表演形式分为只唱不说和有说有唱两种。只唱不说的,短者只用1首词,如侯寘的《金陵府会鼓子词》,用《新荷叶》或《点绛唇》,吕渭老的《圣节鼓子词》,用《点绛唇》;连用 2首的,如姚述尧的《圣节鼓子词》用《减字木兰花》 2首;篇幅较长的,如欧阳修的《十二月鼓子词》,连用12首《渔家傲》,分咏12个月的景色。有说有唱的鼓子词,说的部分,有只用在节目开始时类似“致语”的小序,词用骈文,格局比较固定,如欧阳修咏西湖景物的11首《采桑子》,首有《西湖念语》,最后说:“乃知偶来常胜于特来,前言可信;所有虽非于己有,其得己多。因翻旧阕之辞,写以新声之调,敢陈薄伎,聊佐清欢。”李子正咏梅花的10首《减字木兰花》,序文后说:“试缀芜词,编成短阕,曲尽一时之景,聊资四座之欢。女伴近前,鼓子祇候。”说唱相间运用的,仅见赵令畤《元微之崔莺莺商调蝶恋花》一种,它开始一段介绍全篇说:“夫传奇者,唐元微之所述也。……今于暇日,详观其文,略其烦亵,分之为十章;每章之下,属之以词,或全摭其文,或止取其意。又别为一曲,载之传前,先叙前篇之义。调曰商调,曲名《蝶恋花》。句句言情,篇篇见意。奉劳歌伴,先定格调,后听芜词。”然后是一段唱接一段说,直至篇尾。全篇共用《蝶恋花》12首。用叙事体说唱唐代作家元稹的《莺莺传》,将崔莺莺故事播之声乐,形之管弦,对后来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和演唱西厢记内容的杂剧以及南戏的产生起了一定的作用。明代编刊的《清平山堂话本》中有《刎颈鸳鸯会》1篇,说唱蒋淑珍和邻人朱秉中相恋被丈夫张二官杀害的故事,唱词用《醋葫芦》10首,可能是源于宋代的民间鼓子词,但尚待论定。
编辑本段曲牌本
鼓子的文学曲本浩如烟海,源远流长。据李海舟先生说,有人曾以古老传闻,征得曲本共达1350篇,目前仅就他所收藏的民抄本,也近二百之数。但近代歌场所见传唱的,却又不过百篇,兰州鼓子较之于其他曲艺唱词,则更讲究平仄韵辙。一个曲本,一道韵辙。 鼓子词
鼓子不像快书、弹词那样可以频繁地变换韵辙,而是一个曲本,自始至终只用一道辙,中途不再换韵、改辙。并按照题材内容分为文曲(柔口唱法)和武曲(刚口唱法)两大类。柔口唱法一般用于文曲。文曲也叫“思情曲”,多以才子佳人为内容。如《大恩情》《独占花魁》《小尼姑下山》等。刚口唱法一般用于演唱武曲。武曲也叫“英雄曲”,如《武松打虎》《燕青打擂》《淤泥河救驾》《敬德演功》《三顾茅庐》等。传统曲目以英雄人物、民间故事、历史传说为主。文字含意深奥,格式严谨,叙事婉转。如《思情债》中的唱词: “自从那日离别开,无日不挂奴心怀,奴为你菱花镜懒得照,奴为你懒上梳妆台,奴为你长衫懒得换,奴为你懒穿花绣鞋,奴的容颜为谁怪,奴的精神为谁败,你不念夫妻念恩爱,你为何一去不回来。去时节桃李蕊未开,你言说一去即回来,尔今海棠谢,黄菊花又败,梧桐叶金风吹得落满阶,望穿秋水不见可憎才,独坐凄凉泪满腮,为何心不转,因甚意太歹,看将起无情无义何时待。” 鼓子曲牌,按其组织程序与连接格式,分为鼓子和越调两大腔系,它们总共包括48个曲牌,其中多数曲牌又因其用场、词格、曲调上的某些细微变化,又派生出少则两个,多则五个不等的变体唱调,以此构成极为丰富繁杂的表现情绪的专长。如“边关”、“皂罗”的悲伤忧悒,“一点油”、“太平年”、“倒秧歌”、“紧诉”的喜悦欢快。还有叙述情节的“诗牌子”,多样用场的“石榴花”、“刮地风”、“叠断桥”等,足供人们在相当宽裕的幅度内酌情使用。曲牌清雅悠扬,飘渺自如,幽静化神,适用于表达喜、怒、哀、乐等各种思想情绪。
中国宋代民间流行的歌唱伎艺。是最早用同一宫调中的若干支曲子组成一个套数来歌唱的艺术形式。其早期形式为缠令、缠达,即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一书中所称的传踏(或作转踏),流传于北宋末年,为歌舞相兼之曲。逐渐发展,吸取多种民间音乐,形成唱赚,盛行于南宋。 是在北宋“缠令”、“缠达”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种说唱艺术。“缠令”、“缠达”都是套曲形式的曲艺,前者是有引子和尾声的小型套曲,后者没有尾声,只在引子之后有两个曲牌交替演唱。南宋艺人张五牛因袭了赚鼓板的名称将其称之为赚,从而发展了“缠令”、“缠达”的形式确立了唱赚的形式。唱赚的唱词叫做赚词。唱赚是一种集诸家腔谱之大成的曲艺,它的曲牌既包括“慢曲”、“曲破”、“大曲”等艺术歌曲,也博彩当代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流行歌曲,如“嘌唱”、“耍令”、“番曲”、“叫声”等。
[create_time]2011-10-22 10:43:03[/create_time]2011-11-06 18:16:08[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1[alue_good]肥颖feiying[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fe2350e4.KKFzVp38yFtRZnAzznaeBA.jpg?time=3450&tieba_portrait_time=3450[avatar][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151[view_count]
宋代留下来鼓子词作品是
作为中国宋代说唱伎艺之一,鼓子词是因为歌唱时以鼓伴奏而得名 鼓子词的伎艺。但鼓子词不一定限于以鼓为伴奏而交叉韵散文进行说唱的伎艺,而且也包括多样广泛的表演形态和体制在内。小令或慢词构成的月令体等乐曲形态、词的连章数、乐器使用、表演体制等皆由创作者,即演唱者选择。鼓子词形式愈来愈变得多样化,譬如,从乐曲形态发展到叙事形态,从专用鼓伴奏发展到管弦乐器,但这并不偏重于一个方面。因此,虽然后来出现了新的形态,却仍然与已有的形式共存而创作。 现存鼓子词都是封建时代知识分子阶层写景抒情之作,多用于朝廷州府筵席宴会,有北宋欧阳修咏西湖景物的《采桑子》﹑赵令畤咏《会真记》故事的《商调蝶恋花》。宋元话本《刎颈鸳鸯会》(载《清平山堂话本》)一般认为也是鼓子词作品。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元微之崔莺莺商调蝶恋花》。望采纳谢谢
[create_time]2016-06-28 09:56:46[/create_time]2016-07-13 09:46:39[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2[alue_good]热情的简单abc[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25937fad.8_UX6W4M2phrpDnDoc3_wA.jpg?time=6017&tieba_portrait_time=6017[avatar]TA获得超过1万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510[view_count]
山西民歌有哪些
1、人说山西好风光《人说山西好风光》是张棣昌谱曲、乔羽作词,郭兰英演唱的一首山西民歌。是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的插曲,创作于1959年,60年代开始响遍大江南北,成为中国民歌的经典之作,把山西民歌创作推向了一个新高度。2、汾河流水哗啦啦《汾河流水哗啦啦》是著名歌唱家孟贵彬演唱的一首歌,作为电影《汾水长流》主题歌。是一首充满晋中特色的歌曲。3、圪梁梁《圪梁梁》是一首山西民歌,原名《那是个谁》,由有“黄河之滨民歌王”之称的杨仲青于1980年创作。这首歌广为大众熟悉是因为一部电视剧《血色浪漫》,作为这部电视剧的插曲,龚琳娜的演唱使得这首歌广为人知。4、幸福不会从天降《幸福不会从天降》,演唱者梦之旅合唱组合 ,所属专辑: 《流淌的歌声》,已发行的音乐作品。5、绣荷包《绣荷包》是一首晋北民歌,由范秀冬演唱。民歌《绣荷包》流传的历史很久远。据现代戏曲、曲艺理论家傅惜华(1907-1970)考证,《绣荷包》在清代中叶时已十分盛行的一种时调小曲。
[create_time]2019-10-26 04:53:06[/create_time]2010-04-29 15:01:19[finished_time]15[reply_count]39[alue_good]Dorris0315[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ede50bdd.XHEOFgfp36LR15Av1niajg.jpg?time=5612&tieba_portrait_time=5612[avatar]醉心答题,欢迎关注[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70428[view_count]山西有什么民歌?
悠远的历史,积淀出丰厚的文化,作为民间艺术形式的山西民歌,也是蔚为大观。山西被誉为“民歌的海洋”,据统计,现在已经收集起来的民歌达两万余首。
山西民歌历史悠久。尧天舜日之下就有见于文字的,如:“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击壤歌》),“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南风歌》)。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所收集的《魏风》、《唐风》共十九篇,大部分产生于山西,其中的《伐檀》、《硕鼠》、《绸缪》诸篇,至今仍然脍炙人口,显示出相当的成就。
山西民歌地方特色鲜明,艺术风格迥异。山西一百多个县,几乎每个县都有自己的民歌,而且各地民歌也各自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大致上,可以分为晋南、晋东南、晋北和晋中四个音乐色彩区。晋东南壶关、晋城、阳城、沁水一带的民歌,调式古朴;晋北河曲、保德、偏关的民歌,音调高亢,音行跳跃性大,有塞上高原特有的辽阔、雄浑之感,以憨直、泼辣、朴素的抒情见长;晋南的民歌时代气息浓郁,感情热烈;晋中祁县、太谷,寿阳、太原地区的民歌,则灵活自由、富于变化。
[create_time]2013-10-31 20:06:12[/create_time]2013-11-15 13:36:25[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2[alue_good]匿名用户[uname]https://iknow-base.cdn.bcebos.com/yt/bdsp/icon/anonymous.png?x-bce-process=image/quality,q_80[avatar][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764[view_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