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太极拳时意念放在哪里
打太极拳要意念主要在脚底板。
太极拳讲究全身同动,全由脚底板控制,我称之为脚底揉面的功夫。具体一点说,当外力作用于手臂或身体任意一点,太极拳要用收的动作,把外力通过腰胯转移到脚底板。脚底着力点由大脚趾逐渐移到小脚趾,再到脚掌外缘及脚后跟。发力时,力从脚底出,通过腰胯转移到发力点。脚底重心由脚后跟延脚掌外缘到小脚趾,再逐渐到大脚趾。脚底重心不断地由前到后,再由后到前,很像揉面的动作,所以我称之为脚底揉面的功夫。意念,收时全身气血经脚底到大地。发时大地能量由脚底传到全身(或发力点。养生要意不出体)。
打很长时间拳身体空空如也,脚底轻飘飘没有练出东西的人,不妨试试这个方法。揉面功夫在太极门中是密中之密,所谓真传一句话,知道的人很少,一般也不会告诉你。另外,初学者也可以意念由丹田到脚底,再由脚底到丹田。看了很多答复,误导的人很多。提醒大家,练太极拳千万不要转腰,要转胯,腰胯同动腰随胯转。
——补充说明一下:有位条友说是阶段性真理,很对。不是练太极拳所有阶段都要意念在脚的。大师们已经到了随心所欲的境地,无需理会这些。但真正的大师,脚底一定是符合我说的那些,不管是有意练成还是无意得到的。有的说注意腰胯也没有错的,由腰胯发力也没有错,重心移动在腰胯也没有错,你这样练不理会脚底板也可以,多数老师也是这样讲的,也能练成。
因为太极拳很科学,你注意腰胯了,脚底自然会像我说的那样。太极拳不是教条的,条条大路通罗马,但知其然而还要知其所以然,会进步更快些。不能糊里糊涂地练,你要明白根本主宰还是在脚底,可以通过练习猫步来体会脚底的变化。也可以练习起式,重心沿着脚底外缘移动,抬手脚底重心在后,放下时重心在前。有缘者还可以翻看我之前的关于太极拳呼吸的答复。自然呼吸也问题不大,但是练好了练对了,就会形成像我说的那样的逆腹式呼吸。我只是内家拳的爱好者,年纪大了也只注意养生这块,对技击不懂。多年前学过太极拳,现在完整的套路都忘了,只是拿太极拳的一些招式当作试力。但内家拳原理是相通的。
[create_time]2021-04-26 17:07:47[/create_time]2021-03-09 17:43:30[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4[alue_good]为藤讯办葬礼[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d364ada1.nBFrMlCFOvlgBq_gj6LHSQ.jpg?time=4132&tieba_portrait_time=4132[avatar]TA获得超过2482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836[view_count]
神意太极拳
没听过这种太极,
关于太极换汤不换药,其实都一样的,
太极的定义:以武术技击为主要内容,以传统哲学,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
从这个定义 ,你可以总结一下,打击出去的手如“左右野马分鬃‘ 左右倒卷肱’等,一定是打对方的鼻子,咽喉,试想什么乱七八糟硬功夫都可以练,鼻子,喉节没法练,呵,如果有,一定是怪物,
防守的动作,如‘ 白鹤亮翅’上举不过头,过头没必要保护,肘要沉。下面的手,一般在腹,胯边上, ‘手挥琵琶’‘左右倒卷肱’防手在腹,攻手在咽喉‘转身搬拦捶’。关于“气”经络你要去看《黄帝内经》《中医基础理论》有视频
下面是练太极的四处过程;
形---- 任何动作要有具有攻防含意,附和技击或是健身,或是太极,阴阳经络学说。肢体所在空间的位置,
劲-----正准的发力方法,刚柔劲,虚实劲,圆撑劲,圆与整,
意-----内外兼修,形神兼备,意诚,气质,神采,韵味,
气-----以意导气,以气催力,使“形”‘劲’‘意’‘气’统一,
什么式并不重要,动作都差不多。中国武术最大的特色就是代表一个人一个区域的对武术的理解,要不然怎么会有这么多拳法套路,每年全国赛N多太极拳都是自编的, 原则把握就可以
[create_time]2010-03-01 14:03:09[/create_time]2010-03-02 18:40:55[finished_time]3[reply_count]3[alue_good]时尚衣柜2[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d2de1516.BeOKNwJwu9v7kahTQVZVNg.jpg?time=3019&tieba_portrait_time=3019[avatar]TA获得超过1.1万个赞[slogan]福州禅武,福州三上搏击俱乐部[intro]2281[view_count]
太极拳的意念运用方法?
太极拳属于传统武术中的内家拳,修炼太极拳要求用意不用力,那么有哪些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阅读! 太极拳主张用意念带动身体四肢,修炼太极拳能锻炼灵活的大脑思维,练习太极拳用意念引导四肢。 在内丹学中将“意念”称之为“黄婆”,但这种意念绝非杂念,而被定性为“真意”,相当于唯识学中的末那识。武术中的意念运用多与气功有相似之处,追求热、胀、麻等生理效应。内家拳修炼之始自然也离不开此类的臆想,但久而久之,极易生患。 有一位给我划过拳架的太极拳老师,因为非常强呼叫意行拳,且走架极慢,所以导致气滞成弊,才过五十岁就患上了三叉神经炎、静脉曲张、高血压等病症,健康状况尚不及常人,寿禄亦不高。 初学太极拳要学会如今以及放松身体,这样才能启发意念,在意念的作用下,使身体协调运动。 一、意既“媒”也 有读者来信向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应该是心意六合拳?还是六合心意拳?我认为两者皆有道理,姬祖师精六合大枪,又入少林习心意把,将两种功夫糅而化之,如称之为六合心意拳,则是以六合之理统领心意把;如称其为心意六合拳,则是以佛家典籍《俱舍论》的唯心理论主宰六合拳学。 心意拳谱上强调要在心意上下工夫,而束展、对挣拔长,丹田的转动,一枝动百枝摇等练法,其实都是《易筋》、《洗髓》二经的衍生功夫。近百年来注释《易筋》、《洗髓》二经者不下数十家,但多是在用意上着笔,尤其以周潜川先生为著。 意念是一种无形之力,上世纪80年代气功热时,有科研人员通过反复实验发现:人经过特殊的训练,可以运用意念控制体温、心率。现代量子力学也证明,人的意念对物质的最基本结构有影响作用,并将这种作用称之为“海德堡的测不准原理”。 太极拳最重视意念活动,全神贯注练习太极拳,能使大脑中枢神经得到充分的休息,缓解大脑疲劳,修复病灶。 内家拳中最强呼叫意的首推太极拳,杨澄甫将“用意不用力”列为“太极拳术十要”之六:“练太极拳,全身松开,不使有分毫之拙劲”,“此全是用意不用力”。以意念作用于经络、血液和肌肉的最微细的基本结构,久而成功,可以产生生物电流。由此近代太极拳名家乐幻智提出运用太极拳功夫练出“电人”的理论。 意念本身无形无象,但确实可以作用于有形之肌体,激发人的潜能。吴式太极主张循经守穴,确实提高了养生的质量。杨式太极老架主张行功走架时,想象手心各有一个小气球,则能够提高推手时的感应灵敏度。 心意拳的化境要求周身需练出灵劲!而我自身的修炼体悟是:要想练出灵劲就不能用意念,必须靠直觉和、灵感,也就是潜意识。 二、真意与潜意识 用意不用力,只是内家拳的入门功夫,要想练出周身六合一体、一触即发的灵动功夫,则必须培养灵根,构建潜意识的神经体系,也就是传统丹道中所说的真意。呼唤出真意来统领行功走架,才能练出上乘功夫。 所谓“真意”者,大概相当于现代心理学中的潜意识。潜意识能够摆脱人固定的思维模式和程式,而形成直觉,在实战搏击中显现出超常的应变能力。以我亲身经历的两件事就很能说明:直觉对于武学修炼者的重要性。 十多年前我曾痴迷于内家拳的器械修炼,每天下班后都在楼后小学的校园内舞刀弄枪。学校的值更人老程头非常喜欢看我练双头蛇和十三把。但他多次在我练得大汗淋漓时警告我,这院子里可有蝙蝠窝,那东西闻著汗味就咬人,有毒!我怎能把那种小飞虫放在眼里?在一个皓月当空的仲夏之夜,老程头和几个人坐在院子里喝茶乘凉。 我练完鞭杆后已是满身大汗,于是停下来想喘口气儿,突然脑后一阵凉风,一个尖锐的东西似触非触地扑到了我的后脖上,我本能地周身一抖,低头转身的同时手中的鞭杆就向身后抽了出去!一声凄鸣,真有一只蝙蝠落在了地上。有人喊道:好功夫!老程头却说:真玄! 一个人即使把功夫练到了极致,如果没有进行过实战训练,一旦与人交手搏击也很有可能会一筹莫展。高手之间的较量,在瞬息万变之中靠的就是潜意识的自然反应,这种潜意识的培养是通过在各种环境中、在各种条件下,运用身体的各个部位,在移动过程中进行攻防、躲闪、发力。 一个没经过实战训练的武学大师,即使与一个身经百战的街头小混混交手,也未必能有胜算。实战训练就是把各种攻防意识转化为潜意识的过程,这样在搏击中才能产生条件反射,能够一触即发。王芗斋创意拳,就是汲取了心意把中“恨天无把、恨地无环”的意念和太极拳的用意心法。 三、意念剥尽是元神 元神是人类的无意识,功夫修炼至一定程度,就会出现一种极端清醒而又毫无思维意识的心理状态。潜意识是思维的深潭,相当于船子和尚说的:“垂竿千尺,意在深潭。”投一石子,池水即可泛起波澜。而元神则是如如不动的,它的存在不能用“有”或“无”来判断,它是唯识学中说的阿赖耶识所藏的“无漏种子”,是宇宙原始之初的“一点灵光”。“内念不萌,外想不入,独我自主,谓之元神。” 十八年前,我和善先生、铁先生在一起玩拳的时候,姜先生常说,我是在用元神打拳,其实大错!元神为体,不可用。有人说元神就是那个“一”,亦错!没有那个“一”,“一”是你想出来的,是一个假借的名字。所谓“一切法无我”,用“我”的思想意识去界定“元神”就错了!既然“元神”如此不可琢磨,又不堪用,何必要去研究它呢? 从佛学上看,我们所说的“见性”,也就是悟到了元神,亦称之“开悟”。丹道家将元神与先天一气相包容,即可修炼成阳神。运用阳神再进一步修炼,才能得到人体细胞中的反物质——“玉神”。凝聚玉神则可以再造新的生命,人能够返老还童,出现“三易”变化,直至“聚则成形,散则成气”。谁又能说元神无用?无用之神才堪大用。 太极拳的行功走架,进入到恍兮惚兮的状态,也就是翁心诚先生所提出的“醉太极”理念,应该说是武学的高深境界。但从武学上升到丹道修炼,则必须要达到元神显现,超越了恍惚的状态,头脑异常清楚,如一潭能见到底儿的清泉,而又没有一丝波澜,一念不生,不知拳练我,还是我练拳!此时阴跷起火,继而两肾如汤沸,以神光照丹田,则大药生,金丹成,千万不可做意转周天,那些都是小儿科! 那么修炼元神的窍要是什么呢?前辈祖师们有云:“万物生复死,元神死复生。以神入气穴,丹道自然成。”识神灭、元神生。修炼之初尚不能离开识神,但必须要时时培养自己的良性意念,不能有盲目的杂念,更要杜绝妄念。 太极拳对意念的要求 首先,我们先来明确一下“意念”的含义,这样我们才能够去深刻理解它的运用。 什么是意念?意念是一种思想,一种感受,一种体悟。陈式太极拳追求的是灵感,灵敏和速度,“要求用意不用力”。 这是因为,意念集中了,周身放松了,才能肢体协调,内气贯通,然后,才能产生速度,产生力量,太极拳的松柔,不是有些人认为的那样,不用力就是松柔,用力就是刚硬。 所以说,对于松柔的运用,不能简单的局限于字面上的理解,我们要学会用自己的思想去控制。 在不失棚劲的条件下,放松下沉,这叫柔;“刚”则是通过速度产生一种灵活性的力量,是一种松活弹抖的力量。 “用意不用力”,是要求思想清静,精神集中,达到入静程度,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拳术演练。 “不用力”是说在初学阶段,初学者很容易用僵劲拙力,这时你要放松,不要用力。 对于初学者而言,学会放松,才能更有效的学习太极拳的招式。 练太极拳还要求“劲断意不断”,是说在定势时,动作停止了,劲力似乎断了,但是意念没有断,这是内气回归丹田的一种表现,其中蕴涵着下一个动作的开始。 内气回归丹田时,丹田会产生一种强大的膨胀力,身体既有收缩又有膨胀,极其灵敏。从外形上看,劲断了,但是,内气通过意念,在周身贯串得非常饱满,随时都可以喷发而出。 “在意不在气、在气则滞”,则是说意念是一种灵感,意念始终集中在这个灵感上,非常灵活,如果没有这个灵感,没有圆活饱满的内气感觉,刻意地用力,去追求某一种感觉,就会不灵活,就滞重。 总之,太极拳的意念问题是比较抽象的,也难以把握的。我认为,练习太极拳,在不同的阶段对意念有不同的要求。 对于学习陈式太极拳,对意念的要求我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初学阶段,练习者的意念主要是仔细看老师的示范动作,思考,记忆动作的要领,套路的结构等问题。 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要由浅入深地引导。这时如果要讲一些“意守丹田”“劲断意不断”“用意不用力”“内气执行”等等意念问题,学生是很难理解接受的,而且很容易出偏差。 第二个阶段,练拳达到套路熟练,动作规范标准的程度后,再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练习者手上会出现麻、热、胀的感觉,这是有了初步内气的表现。 此时,可以开始讲一些意念的问题。这时,学生练拳时的意念是动作协调,周身放松,内劲连绵不断,要把手上的感觉保持住,贯串始终。 以上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用外形引动内气,让内气与外形结合,使内劲连绵不断。 第二个阶段的意念是调整身法,把感觉到的东西贯串始终,意识连绵不断地跟着动作执行。 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会产生内气注入丹田,在每一个动作的定式时,都要用意把内气完全收入丹田。 内气回归丹田的感觉是沉重,饱满,第四阶段是用意使内气下到脚上,降于涌泉穴,要有脚踏实地的感觉。 达到这个程度,就有步法轻灵稳健,稳如泰山的感觉,这时,你才能体会到内气在周身的执行。 太极拳意念养气的动作 1.舒翅 两脚站立与肩同宽,两膝微屈,两手自然下垂,眼帘自然下垂,但不闭合。 松肩坠肘后,两手自然抬起捧著肚子,两中指尖隔着衣服放在肚脐的边缘上,手腕和肘轻轻地***用意不用力***贴在带脉上。 意想手心劳宫穴贴在带脉上,开始时觉得似贴非贴,待到觉得已贴住时,就改意想少海穴***肘内侧肘横纹端***贴在带脉上;开始时觉得似贴非贴,待到觉得贴住时,又回想劳宫穴贴带脉,如此往复回圈。 坚持的时间越长越好,但要以舒适为度,并逐渐延长时间。这时,觉得似乎两手***双翅***抱着一个大球,两脚踩着一个大球,头顶着一个大球。这三球相照就是“三田合一”。待到手抱的球似乎要突出时,就可转入下一个阶段。 2.开怀 两手中指尖离开肚脐,引导两手向外、向上,直到手指与肩平。两手又转向下,以两中指尖 *** 气冲穴***气冲穴在腹股沟上部.耻骨结节处上方***。 然后,两中指相继 *** 阴陵泉、三阴交、悬钟、阳陵泉和环跳穴。然后,两手扶著后腰,中指尖在命门穴***第二腰椎与第三腰椎棘突之间***,拇指朝下,意想以两手心和命门为圆心各一圆,就形成三个圆,叫做“三环套月”。 三圆本是直立的,要意想着把三环摆成水平,这时身体往后仰,似伸懒腰动作***但不要用力***。这就如同仙鹤张翅一样。 这样坚持一会儿,直到觉得两脚心已人地而头顶百会穴贴地时,腰可伸直,像受力向后弯的藤条,等外力取消时,自然弹回原来的样子。 这时,百会就会将涌泉的“水”引上来,这叫“龙头引水”。然后,松肩坠肘,两手自然下垂,休息一会儿,就可转人第三阶段。
[create_time]2022-10-22 09:04:31[/create_time]2022-11-04 05:36:03[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抛下思念17[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501e7b31.B8-z7foXAMa6D2EFeonlZg.jpg?time=4580&tieba_portrait_time=4580[avatar]TA获得超过9132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3[view_count]练太极拳的好处与坏处是什么?
一、好处:1、中医认为,打太极拳能加强肾的藏精、保精功能,并能调节内分泌系统。能改善阳痿、遗精、腰腿酸软等症状,还能改善体虚肾亏引起的失眠、多梦等症状。2、打太极拳需要“腹式呼吸”,腹腔压力的改变会使胸廓容积增大,进而加强腹内脏器活动,改善消化道的血液循环,促进消化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二、坏处:1、练习太极时需要动作和呼吸相结合,如果结合不好,就很容易出现呼吸不畅、胸闷头晕的症状现象。2、在练习太极的时候,还很容易因为动作过猛,而导致对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本文由三顶养生网原创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太极拳的功法特点:太极拳理精法密,练形、意、松、息、气、劲、神,由浅入深,逐阶进修,层次修炼,真修实证。按层次功阶进修,功夫深浅,各有功效。练一式得一式,练成一阶进一阶。进门学习,学一式练一式,学练结合,以练为主,以迅速显效。太极拳练拳练气和静功练气,动静相修,得气快、显效迅速。功法有聚气养气,练丹田气,意气升降,气通任督,升降开合,行气通经。这是疗疾健身和功夫性锻炼的太极修炼基础功夫。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50岁后练太极七大好处,百度百科-太极拳
[create_time]2021-05-02 18:31:42[/create_time]2021-05-12 00:00:00[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17[alue_good]帐号已注销[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a23e5509.D47I0Sno_yughyYmTg9Qiw.jpg?time=3415&tieba_portrait_time=3415[avatar]TA获得超过76.7万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3258[view_count]练太极拳有哪些好处?什么样的人适合练太极?
1.练太极拳有哪些好处?什么样的人适合练太极?最适合练太极的人是那些对它感兴趣的人。只要他们想学,还不算太晚,但相对来说,越早学太极越好。50岁再学太极太迟了。在60岁或70岁学习太极是可以接受的人想要活跃。三十岁。在40岁时学习太极是一项很好的锻炼。从每个人的性格、脾气、个人修养等方面来看,性格比较急躁、易怒冲动的人更适合练太极拳,因为太极拳需要静下心来,需要彻底放松,需要排除杂念、集中精力、专心练习,才能达到锤炼性格、修身养性的目的。2.就身体素质而言,体弱多病,各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经络系统疾病等,都是最适合练太极拳的。因为太极拳轻、柔、慢、匀、刚柔,阴阳变化,内外相互作用,气血相互作用,筋骨相互牵拉,经络相互牵拉。太极拳的动作流畅、流畅、流畅。与传统拳击运动的蛮力和僵硬不同,太极拳适合不同年龄和不同身体条件的人。孩子练习太极拳可以强健身体,锻炼呼吸系统。3.青年人练习太极拳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延缓皮肤衰老。老年人练习太极拳可以延年益寿。增加神经系统的警觉性。练习太极的第一件事就是“静下心来”。“静下心来”不去想分心的事情和杂七杂八的事情。“静下心来”只考虑我想做的动作。血管和淋巴系统通畅。练一套太极拳所需的时间不长,但也不短,就像做有氧运动一样,太极拳中有很多动作和姿势,有些动作可以适当挤压动脉,加速血液运转,增加氧气供应,促进新陈代谢。
[create_time]2022-07-20 16:38:01[/create_time]2022-08-03 14:50:16[finished_time]5[reply_count]0[alue_good]卉桢的时尚[uname]https://gips0.baidu.com/it/u=4152808997,1833157269&fm=3012&app=3012&autime=1687713114&size=b200,200[avatar]超过16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511[view_count]如何正确做太极拳云手
云手是太极拳一种常见的拳式,所有武术拳种的云手的主要用途就是属于两手臂主动用力由下往上架后随即往外侧方格打这样划弧的招式。下面一起来了解下云手怎么做吧。 云手正确练习是怎么动作的: 【动作1——右云手开始】 前胯(左胯)放松,右膝也微屈,使得躯干如同沙袋沉压于左腿,随即左脚蹬撑推动躯干往右移动,引起躯干以左胯为轴、腰脊领先、躯干后撑、微微往右后弧形转动,使得胸腹完全朝向正前方(南),带动左脚尖内扣朝向正前方。躯干右转同时引起右胯开始后缩,从而带动右手下降、右肘略有下降并且弯曲,右手被带动,以右手领先下弧形移动到腹前,至右手腕位于胸背正中线上,右手下降同时被转身带动被动微微外旋,到腹前时右手心朝向内上方。左手也开始下降,手心朝下;右脚尖也被躯干的转动所带动外撇朝向正前方。 【注意】 ①左脚的蹬撑不能局部用力,必须是由于顶头悬、全身松沉下降的内力所引起的。 ②躯干的转动必须是腰骶背脊领先,左肩就像是被往右移动的一堵墙推动着右移,左肩不得以背脊为轴离开这堵墙往前往右转动,这样,躯干以左胯为轴的右转就是后弧形的。许多人这种转身是以腰脊为轴的,甚至是以右胯为轴的,这样的转身就是前弧形的,是不能使人有不得力感觉与引进落空效果的。 ③右手领先下弧形移动应该感到是被腰骶的后撑右转就像是离心的旋转惯性所带动的。要有这样的效果一个十分的关键是右肩的胸臂必须要有一个夹角,使得右肩的胸臂部位有圆弧的外撑感觉,不然右手是难以被带动的。 ④右肩臂局部对于右手的弧形移动不得主动用力,使得被动右手移动最着力处必须是腰骶部位。 ⑤右手被带动弧形移动到腹前的过程中右手臂必须由于被带动不断微微外旋,手掌就像是抚摸着一个大球那样下降,移动到腹前就像是托着大球的下面;移动到腹前右手必须手心朝向内上方(如同抱球的下一手),右手弧形移动到腹前具有捋的作用。太极拳这样的捋,手心是必然朝向内上方的,这是太极拳的规律。如果如某些名家所演练的,右手弧形移动到腹前,手心是朝下的',那么,不仅右胸肩部位会出现牵强感觉,而且,躯干之后的右转无法带动右手继续上弧形的移动。这种练法不是沾粘连随的动作,因而是错误的。 ⑥右手被带动弧形移动到腹前,右手腕不得往左超过胸背正中线,也就是说,右肘不得进入自己的胸部前投影区,这是太极拳自始至终必须追求的“开展”也就是“臂圆撑”的特点。不然,就是“瘪”了,对于不顶抗化解别人的攻击就是犯了大忌了。 【动作2——右上云捋1】 继续蹬撑左脚使得躯干竖直地略有右移,同时躯干由腰脊控制、以左胯为轴、腰脊领先、继续微微往右后弧形转动,使得胸腹略朝向自己的右前侧方,同时右胯继续后缩,躯干是往左靠往后撑的,以此带动右手由腹前往左、往上弧形移动,右手在上弧形被动移动中,由于躯干的右转,微微发生被动的内旋,到上弧形移动到面前时,右手心约朝向自己的左肩部。左手则同时被躯干的微微右转所带动,左肘略微下降并且弯曲,左手臂在弧形移动过程被动微微外旋,至左手移动到位于腹前时,左手心朝向内上方。 【注意】 ①躯干右转必须是以左胯为轴,不得以腰脊为轴。如果以腰脊为轴,左肩必然发生往前、往右转动,引进落空的捋就会被破坏。躯干以左胯为轴的右转也不得像门那样转动,必须以腰脊领先后弧形的转动,要使得有整个背部就像是一个轮子在往右滚动。 ②躯干的右移必须是被左腿所推动的,躯干不得主动,这样躯干在往右移动中才会是稳定竖直、不会往右摇晃的,也不会上下起伏。而且,右脚还随时可以提起。 ③躯干虽然不断右转,主要应该是体内劲力传递的反应,因此主要是感觉,在实际引进落空捋的应用中,躯干转动越小,效果则越好。练拳中躯干的转动应该控制在10~20度左右。 ④右手的上弧形活动,躯干虽然有右移,右肩不得往右主动领先移动,两肩都必须松沉,右肩不得抬起,如果右肩主动抬起,腰骶带动右手臂就不可能了。所以肩与肘都不得对于手的活动有作用。两肩的胸臂都必须有一个弧形圆撑的空间、两肘都不得进入自己的胸部前投影区。有的人云手右云时右肩主动领先往右斜这是错误的。这是因为云手右云时按照太极拳原理应该是将对方引进使得对方往自己的右侧方落空,右肩往右斜就是将对方的落空堵住了,就是破坏自己的引进落空了。 ⑤右手被带动的移动轨迹虽然在空间是往左、往右、往上这样弧形的,而与躯干相对而言,由于躯干是不断发生以左胯为轴往左微微的右转,右手腕是始终沿着胸背正中线几乎是直线提起的,或者说,右肩的胸臂夹角是始终不变的。右手上弧形捋时,右手不得领先,肘也不得领先。因为整个背部就像是一个轮子往右滚动是不存在什么部位领先的,而只有这样才有被动的引进落空作用。有的人云手中右手以右肩为轴主动地由胸腹右侧经过腹前的胸背正中线到胸腹的左侧,右肘也进入自己的胸部前投影区,甚至整条大臂都进入自己的胸部前投影区,然后手领先上弧形往右经过面前的胸背正中线移动到右肩外侧,这种动作是先出现了“瘪”又出现了“散”,将太极拳的“开展”与“紧凑”都破坏了,推手中必然处处是破绽,因此是错误的。有的人云手中右手是以右肘为轴划弧,或者右肘领先往右拖动右手,这些都是错误的。这些错误方法也容易发生抬肘,右肘容易高于右肩,右手的活动往往高于头顶,这样在推手中,右肘下方的胸肋就容易遭到对方攻击,所以必须杜绝这些错误方法。 ⑥右手被带动虽然是弧形往上像是上架的移动,其实体内的感觉是被腰骶所抽动的,右手被带动的上弧形活动右手臂必须形成弧形,肘部不要明显形成角度,不然会妨碍右手被带动,右手被带动,右手臂、背脊右侧就像是自行车软刹车线的外皮,里面有条刹车钢丝线在被腰骶抽拉动,整条右手臂也要有就像是轮子往右滚动的感觉,是没有哪个部位领先的,这样,肩的胸臂夹角才是会始终不变的,右手的弧形提起才能够是被动不用力的,是才有不顶抗引进落空效果的。 ⑦右手从腹前上弧形移动至面前是由于躯干转动所带动的被动的内旋。右手上弧形活动的位置可以食指约在鼻前上下至额前上下,都是符合推手实际需要的,不必拘泥于某一高度,但最高不要超过头顶,因为超过头顶就不符合沾粘连随需要了。 ⑧云手的右手上弧形移动中必须由下而上的收腹含胸,不然右手也难以被带动。右手上弧形移动中虽然往往会有前弧形移动的轨迹,即手有由左往前往右的移动轨迹,但右手臂不得有主动前弧形的用力,因为实际应用时,右手的上弧形活动是引进落空后弧形的,所以,实际的移动轨迹可能是前弧形的或者是后弧形的都是可以的,意识上则必须是后弧形的,右肘必须是松柔的。
[create_time]2022-06-22 11:45:55[/create_time]2022-07-03 00:13:10[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贝贝亲17[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d2137bea.oyvRo4Ll7SJ-dUsQh855ow.jpg?time=725&tieba_portrait_time=725[avatar]TA获得超过804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9[view_count]太极拳的外三合与内三合各指什么?
被世人称为“东方芭蕾”的太极拳是中国的国粹,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更是中国武术中技击效果很强的一种拳术。练好太极拳讲究“内三合,外三合”。那么太极拳的外三合与内三合各指什么呢?
1、 太极拳外三合是指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
2、 太极拳的“内三合”为神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
3、 太极拳技击法皆遵循阴阳之理,以“引化合发”为主要技击过程。技击中,由听劲感知对方来力大小及方向,“顺其势而改其路”,将来力引化掉,再借力发力。
总之,太极拳练就周身的整体合劲,是实战的前提和保障。为此,在太极拳练习、推手、实战中不仅要体现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的外三合,而且更要注重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劲合的内三合。
[create_time]2022-07-02 00:09:42[/create_time]2022-07-15 19:16:40[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剑经业4D[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9b2b14a9.MImPysxv77ZO6MHi1y8RIg.jpg?time=707&tieba_portrait_time=707[avatar]TA获得超过4817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26[view_count]
什么是太极的内三合
什么是太极的内三合 内三合,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是太极拳内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这个并不神秘,普遍存在我们的一举一动。你拿个东西,做个动作,都是意念下的支配运动,体育运动更是意到力到的体现。只不过我们平日的举动都是心不在焉,很随意,而内家拳则是通过内三合对心、意、气、力协调配合的强调。 什么是太极的内三合 举几个例子:你提一重物,刚开始你低估了它的重量,随意一提没提起来,你可能会想:“没想到这么沉!?”,然后屏息凝视,集中精神,一用力,哈哈,提起来了。再比如,你推一扇门,随手一推,反倒后退几步,恼羞成怒,遂后退蹬,两手用暗劲缓缓用力,大喊一声“开!”一个虎扑动作,门应声而开,如果是推人,后果可想而知。 为什么?因为第二次你的意念得到了增强,集中精神更能使全身协调一致,爆发力量。原来只是你只是身体局部部位用力(比如手臂),力量肯定小,但第二次则是全身用力(腿、腰、肩膀、手臂),完全符合“力从足起,主宰于腰,发至手”,或者“肩催肘,肘催手”等等,这就是内三合,就是内家拳的理论。 内家拳的理论都是从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只不过上升到了很高的理论层次,加上阴阳、五行、八卦等,弄得我们晕头转向。说白了,内家拳就是一种在精神高度集中(不是紧张)状态下的意念支配运动,真气没有物质存在形态,它只是人们在精神高度集中并且放松状态下的身体感觉,如热、胀、麻、蚁爬、针刺等,都是体内血液加速循环的产物。 有人说,是人都有三分“气”。我甚至认为,一个健康普通人身体里的“气”和内功大师一样多,只不过大师通过训练可以聚集并运用体内的真气,而普通人则真气分散全身,不会聚集加以运用。但也不一定, 为什么打架“软的'怕硬的,硬的怕不要命的”? 为什么几个人按不住一个疯子? 为什么你愤怒的时候全身充血,感觉力大无穷? 因为高度兴奋,高度集中精神,意念增强。 你能抬起一部小轿车吗?不能吧,告诉你,有人能。国外曾有报道,一小孩不慎压在小轿车下面,其母亲大喝一声抬起轿车,救了儿子。这与我们古代射箭入石是一个道理,是瞬间爆发的力量,再来一次估计就做不到了。为什么第一次能做到?还是意念增强。 所以,内家拳处处讲:用意不用力。因为它锻炼的核心就是意,而不是肌肉。 ;
[create_time]2022-06-21 06:08:52[/create_time]2022-07-01 03:32:10[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温屿17[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f2ab3c6b.EGWNOK5JoOudI3wwHvt0TA.jpg?time=4578&tieba_portrait_time=4578[avatar]TA获得超过9772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5[view_count]
太极拳的训练方法及其要领
太极拳的训练方法及其要领 导语:初学者一定要掌握太极拳的训练方法,太极拳的特点柔和缓慢,练习中体会太极拳的节奏感。太极拳的好处是强身健体,经常练习太极拳有效预防多种疾病,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太极拳的训练方法及其要领,欢迎大家参考! 一、桩功 桩功是练好太极拳的首要问题。没有桩功的太极拳好比建在沙滩上的楼房,风一吹便倒,由此可见桩功的重要。那么练太极拳要站哪些桩功呢? 太极拳桩功很多,有开合桩、下蹲桩、马步桩、手挥琵琶桩、提手上式桩、白鹤亮翅桩等等,实际上每个太极拳的动作就是一个桩。 许多人都不喜欢练桩,觉得桩功枯燥乏味,其实桩功是太极拳的基本功,而且桩功是灵活多变的。 要把桩功练得一般人两三个乃至三五个都推不动、拉不动,多棒的小伙子,也休想抬起胳膊来,才算基本达到太极桩功的要求。 而现在从各体育大学院校到省市武术队的专业教练,以及各地的太极拳辅导站的教练员、辅导员们,根本不教学者练桩,甚至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是站桩。 据这些教练员、辅导员们讲,出光盘的那些专家教授,都不谈太极拳站桩的问题,叫我们知道什么?所以我说那些练太极拳不站桩、不懂站桩、或说站桩没用的专家教授们、七八九段们,毁了太极拳的根子! 练好桩功能稳固下身,下身不稳会影响到上身的施展,因此,一定要多练桩功。 二、头部功夫 练太极拳对头部的要求是,头容正直,下颏微里收。名曰:虚领顶劲,下颏微一收,气贯于顶。如果推手发人时差了头顶悬之劲,就可能发不动,或发不远。 有了这头顶悬的劲,就可能发得动,或发得很漂亮。所以虚领顶劲不可少。面部表情要自然,不可嘻皮笑脸,也不能龇牙咧嘴(练形意拳、八卦掌也是同样的要求)。总之不管多难多易,都要求面部表情自然,好象什么事也没发生那样。 三、眼部功夫 练太极拳时,眼神从始至终都要配合动作。该看前方时要看前方,该看前手时要看前手。不管看哪里,都要让人觉着自然得体。不能该看前手时看了后手,该看右手时看了左手。 如白鹤亮翅,定式后应看正前方;又如左野马分鬃,抱球时右手在上左手在下,眼应看上面右手食指。当左脚迈出去,慢慢落实成左弓步时,左手也同时到左胸前,右手停于右胯旁,这时眼就得看左手虎口或食指。 眼看左手时,既不能瞪眼也不能迷茫,而是要两眼有神注视前手。更为难做的是,不论一趟太极拳有多少动作,练10分钟、 20分钟乃至30分钟、40分钟,眼都不眨一下。我的恩师练一趟八十八式也不眨一下眼。 练眼也专门有练眼之功,如香火头练眼功、提渣滓练眼功、看太阳练眼功、看月亮练眼功等。日后我再专门谈练眼的功夫,可以让大家把眼练得能看夏天中午12点的太阳数分钟乃至更长。 四、鼻子呼吸之功 练太极拳从始至终应呼吸自然。练时配合动作呼和吸,使呼吸慢慢拉长。呼和吸应以耳朵听不见为佳,而且呼吸不能有间断。须知练太极拳不同练早操的二八呼、四八呼,而是要根据动作的难度大小、长短配合呼吸。 从起式到收式,都应是起吸落呼、收吸放呼。久而久之,就可使动作和呼吸结合上。再加紧下大功夫,就能达到气与劲合的境地。当然还有更为高深的呼吸功夫,即练着练着太极拳,突然感觉耳旁如打了一声雷,不觉自己有呼吸,这就是胎息。 如果经常能达到胎息的境界,长寿是定然无疑的`。不过这种呼吸,现在练太极拳的专家教授们、七八九段们,恐怕是知者甚少了。要想学会如此境界的呼吸,速找明师虚心求教,可能还能学到。 五、耳之功夫 一般人可能会问,练太极拳与耳朵有什么关系?又不是和人比武,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请听听我讲的耳在太极拳中的作用,可能会有所帮助。前面谈了呼吸是耳朵听不见的呼吸,那么耳朵听什么呢?我认为耳要听蝉鸣。 什么是蝉鸣?蝉鸣即我们稍一静,大脑中发出的“而”的声音。只要能排除杂念,神不外散,专注地听蝉鸣,久而久之,刹那间耳边“哗啦”一声,如同雷声,就入静了。 此时,只知练拳,不知其他,见如不见。见人如不见,见物如不见,见一切如不见。这就是练太极拳所讲的动中求静的最佳效果。 久静而生动,此动不是练太极拳动作的动,而是一点真阳在动,这一点真阳即是无念而自举的动(所以要练真正的太极拳,尤其是养生功,不能集体在一起,更不便男男女女在一起练,关键就在于此。 这个怕是一万个练太极拳的也没几个懂的,更别说什么太极拳专家教授、七八九段)。真阳一动就得会收,这收气之法,不是得真传者,也绝对不知道。真阳一动,要用小周天收气之法收之。 气越收越足,真阳越动越勤、越坚、越硬,直至七个小周天都收不住,即改用无孔笛颠倒两头吹之功。七个无孔笛也收不住、降不了,速开通奇经八脉。八脉开通身属阳,准备下手采小药。 当我们练着练着突然觉得一点真阳要夺关而出,千钧一发之际,要会勒阳关,调外药,调到药产神知,此时要会上下任督接连之法,速用宝剑斩插之,这叫做宝剑插在三江口,管叫黄河水倒流,风吹之,火化之。 ;
[create_time]2022-06-07 12:07:07[/create_time]2022-06-19 07:19:15[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生活轨迹17[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397a2a18.YZpn1lIqH-wVEOjkj3mX6A.jpg?time=4954&tieba_portrait_time=4954[avatar]TA获得超过2596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5[view_count]
太极拳的实战技巧
太极拳 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太极拳作为中国 武术 ,具有防身作用。坚持练习太极拳的好处是强身健体,可以颐养天年,是现代人养身的最佳运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的实战技巧。欢迎阅读! 太极拳的实战技巧一、松 推手时必须将两手、两臂、肩、背、胸以致整个上身的肌肉尽量的放松。在一般情况下,静止不动时放松较易,在运动过程中放松就不容易了。特别是当别人推自己,或自己用手去推别人时,要求被推的身体和推出之手仍能随时放松,就更不容易了。 然而太极拳家则必须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做到随时放松。这种放松的功夫,首先是在盘架子中练出来的。盘架子时,要求身如垂柳,随风摆动。臂如飘带,在空气中飘浮。而作用之力,全在两脚、两胯。 由两脚底的蹬拧之劲,带动两胯的拧旋,由两胯的拧旋,带动整个身体和两臂、两手的运转。两手、两臂必须毫不着力。 太极拳是一种拳脚功夫,练习者要保持上下协调,周身一致,在练习前,排空杂念,专心练习,这样才能提高太极拳境界。 拳论讲“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就是指的在这种充分放松下的轻灵功夫。徐老师讲的“一松到底”,就是指一直松到脚底。全凭脚底用功夫。 盘架子的放松,到一定程度,就开始练双人推手。先从单推手开始,接着双推手、四正推手、活步、大履等。练习这些推手时,一如对盘架子的要求。两手、两臂、肩、胸及上身,均须充分放松。全凭脚底的蹬拧劲带动两胯,以两胯带动全身。 要求双方手腕接触处的皮肤不能发生皱折。这是初学推手必须练成的轻灵功夫。没有练成这种充分放松的极轻灵的功夫。太极拳的一切功夫,将都是徒劳的。放松、是太极拳功夫的第一步,亦是太极拳功夫的基础。 太极拳的实战技巧二、沾粘连随,舍己从人 沾就是与对方肢体接触,轻轻贴上。 粘就是要有一种粘着之力。好似浆糊一样,胶粘在一起而不脱开。与对方肢体接触以后,不仅轻轻贴上,而且在接触处还必须有一点粘着之力,使接触处胶粘不脱。 连就是连续,即不断之意。亦就是指这种胶粘力要连续,不能忽断忽续,不能忽大忽小,运动的路线要圆顺而不能有折角,要走弧线而不能走折线。 “毋使有缺陷处,毋使有凹凸处,毋使有断续处”。指的就是这种粘着力,这就是要“连”不能有折角,不能有大小,不能有断续。 随就是跟随。在双方肢体相互接触后的运动中,要始终跟随着对方的动而动。对方往左,则随之往左;对方往右,则随之往右;对方往上,则随之往上;对方往下,则随之往下;对方快,则随之快;对方慢,则随之慢。 “无过不及,随曲就伸”,“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指的就是“随”。 随,亦就是舍己从人之意。舍己,就是舍弃自己的主观设想,而从随对方的动向。 老子《道德经》:“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无为,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的这一理论,完全符合太极拳功夫的锻炼法则。 这意思就是锻炼太极拳的功夫,必须日渐将后天早已成为习惯的拙力和主观意识丢弃,丢弃又丢弃,直至完全没有,这样才能成为十分灵活而达到“从心所欲”的“神明”境地。 “由己则死,从人则活”,这是多少代太极拳家穷毕生精力才 总结 出来的 经验 教训。 沾粘连随的功夫,本身就已经锻炼了敏锐的感觉力、洞察力和瞬间的调节功能。这亦就是太极拳家的所谓“听劲”和“懂劲”功能。 这种功能,除了在盘架子中进行锻炼以外,还必须进行双人推手的训练。 沾粘连随的功夫是永无止境的。 太极拳的实战技巧三、以静待动 从字义讲,似乎容易理解。静者、不动也。自己不动,以待对方之动。但实际上并不如此简单,“静”不仅仅是不动,还包括不暴露自己的意图,不暴露自己的劲力和劲力的方向。 初学推手的人,往往与人一搭上手,虽然肢体还没有动,但自己的意图、劲力和劲力的方向,已暴露无遗了。原因是一方面没有充分放松,拙力存在。一搭上手,僵硬的臂、肘、肩、背,立即为对方察知。 另一方面,两手置于对方肢体之上时,不自觉地就有下按之力;置于对方肢体之下时,不自觉地就有上托之力;置于对方肢体之前时,不自觉地就有前推之力。这样自己的意图、劲力和劲力方向,自然易为对方觉察。 怎能做到人不知我呢?高明的太极拳家,双手一接触对方肢体,只是轻轻粘上,既无上托劲,也无下按劲,亦无前推意,这种粘着力,毫无方向性。自己的意图、劲力和劲力方向完全隐蔽起来,不令人知,这就是“无为”。 一待对方动,立即随之而动。反应灵敏,随动及时,这就是“无不为”。 松、沾粘连随、以静待动,是太极拳家能达到“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关键,是太极拳功夫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当然,要作为一个高明的太极拳家,仅仅,具备了上述功夫,还是不够的。 太极拳的特点 一、外似处女,内似金刚 中华武术,门派繁多,仅拳术就有几百种。各门派都有其独到之处,归纳起来,不外乎是内外两家。 外家拳多以拳打脚踢为主,窜蹦跳跃,腾挪闪战,攻防含意较为明显,让人一看便知是武术。 陈氏太极拳则别具特色,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内气不动,外形寂然不动,内气一动,外形随气而动;以内气催动外形,上下相随,连绵不断,以腰为轴,节节贯串,不丢不顶,圆转自如,轻轻运转,默默停止。 其攻防含义大都是藏于内,一般不显示在外,这样往往会让人误认为此拳像摸鱼一样,不是武术。 特别是老架一路,以柔为主,要求周身放松,不用僵力,主要是锻炼下盘功夫,使足下生根,转髋灵活,疏通气血,练就充足的内气,意到气到,气到劲到,立身中正,八面支撑。 使身体内外各部建起巩固的防线,形成一身备五弓的蓄发之势。这样,不遇敌则已,若遇劲敌,则内劲猝发,如迅雷烈风,故外似处女,内似金刚,此为陈氏太极拳的一大特点。 二、螺旋缠绕的运气 方法 大家见过头顶碎砖、脖缠钢筋等,这是硬气功的运气方法。内气运到头顶上,头能将砖碰碎;运到脖颈上,能将钢筋缠绕起来。 陈氏太极拳结合力学和经络学的理论,采用螺旋缠绕的运气方法,以小力胜大力,以弱力胜强力。 这个动作就像是在使用一个小小的千斤顶,其能将载中几顿的货车顶起来一样。 所谓太极拳蓄发相变、引劲落空、借力打人、以四两拨千斤,皆是螺旋劲所起的作用。故《拳论》讲:“虚笼诈诱,只为一转。” 从经络学上来讲,经络是指布满的人体气血通路,源于脏腑,流于肢体。脏腑经络气血失和,则神机反常而生疾病;和则气血流畅而强身延年。 太极拳结合经络说,以拳术与导引吐纳为表里,拳势动作采用螺旋缠丝式的伸缩旋转,要求“以意导气,以气运身”,“气宜鼓荡、气遍身躯”,内气发源于丹田,以腰为轴,节节贯串,微微旋转,使腰隙(两肾)左右抽换。 通过旋腰转脊,缠绕运动,布于全身;通任、督两脉,上行为旋腕转膀,下行为旋踝转膝,达于四稍,复归丹田,动作呈弧形,圆活连贯,一招一势,承上启下,一气呵成,导致气血循环,此为运劲(即运气)。 它区别于用劲,这种系统的运气方法是符合经络学说的道理,也是 其它 拳法和 体育运动 所少有的。
[create_time]2022-06-11 01:30:22[/create_time]2022-06-23 19:53:50[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濒危物种1718[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a10b6192.d3KLU23Bel2Of-Z1oa_bnA.jpg?time=4585&tieba_portrait_time=4585[avatar]TA获得超过1万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8[view_count]掌握太极拳的十个小技巧
掌握太极拳的十个小技巧 太极拳是一项极好的健身运动。太极拳拳法源远流长,拳理博大精深。久而习拳颇有体感。总结“十个技巧”,细细品味,身心舒畅。 太极拳技巧一:松 练拳不修松,到头一场空。要心松,意松,神松,体松。五脏六腑松,四肢百骸松,节节松,周身松。一动一虚实,一动一松柔,松而不懈,刚柔相济,用意不用力。 太极拳技巧二:静 从预备到收式,都要心静,意静,神静。外静,排除一切干扰,于世事而不见,听而不闻,神不外弛,意念贯注。内静,神气内守,意导行随,气随行走,意气力合。 太极拳技巧三:空 心空,意空,神空,体空。中空道通,全身透空。以心行意,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全身气息充盈。 太极拳技巧四:通 心通,意通,神通,全身通。五脏六腑、四肢百体一通无有不通。一动无有不动,动则根松摧,中通畅,稍发透,气行通达无滞处。 太极拳技巧五:乐 即是笑。笑为发自内心之笑,是内含笑意,外示安逸,笑则气降体舒神畅。 太极拳技巧六:圆 太极即是圆,阴阳各半,互为包容。一动一圆,一静一圆。无论是棚、捋、挤、按、采、列、肘、靠还是前进、后退、左顾、右盼,均以弧形、圆形动之。 太极拳技巧七:柔 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柔而不软,刚而不硬,棚而不架,松而不散。动如棉中裹铁,屈伸轻灵柔缓,从容、安舒、柔合。 太极拳技巧八:连 太极拳套路从起势到收势均为连贯系列动作,立身中正安舒,以腰为轴,动作如行云流水,均速连绵不断。 太极拳技巧九:缓 气沉丹田,动静相间,思绪高度贯注,一招一式,缓慢匀速,意气合一,悠缓流畅。 太极拳技巧十:合 上下相合、左右相随、内外相应。外: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内: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手眼身法步要合,神形意气功要合。开合自然流畅,全身协调和合。 松、静、空、通、乐,圆、柔、连、缓、合,为统一整体,融于动静相间,意行之中。浅薄感悟,还需渐修。练悟融融,身心健于其内,神情乐在其中,乃我乐太极之真境界。 ;
[create_time]2022-07-16 03:37:29[/create_time]2022-07-25 12:34:50[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生活宝典17[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566a7bb.qEJO3Bwtd1I9bJQA8Oqeeg.jpg?time=708&tieba_portrait_time=708[avatar]TA获得超过2266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3[view_count]